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世界性的人口老化,这一社会问题,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提高老年人口的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五个“老有所为”的组织措施和方法,是符合老年人身心要求而行之卓有成效的。在这方面我谈一谈自我体会:
1.老有所学要放在首位,因为脑神经是用进废退的,我常观察到一般老干部在离退休前,日常接触事物,动用脑筋而智力倍增,离退休后,闭门谢客,不用或少用脑筋则智力减退而神衰健忘。有鉴于此,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政、经、文、史、哲日记和教学笔记,累积300多万言,经常回顾更能帮助记忆。周总理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至理名言。因为“活”是物质文明,“学”是精神文明,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使我们活得更好,干得更好,所以学是首要的。
2.老有所为。纵观历史,老年人是有所作为的,如吕望兴周,廉颇存赵,四皓安刘,马援卫国……左宗棠64岁抬棺出师,收回了伊犁,保住了新疆,而新中国的元老,更没有离退休的界线,仍然忠诚谋国,再造辉煌。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拿我来说,要继续钻研发展自己的专长,为临床、科研、教学再作贡献,努力完成传帮带的任务。
3.老有所养。首先是精神之养,因为老年人的特点,“一旦不如意,容易发脾气”,使周围的子女不敢接近,这样,就影响了物质及精神之养。清代陆润庠写了一个《百字铭》,其中有一句话对老年人很重要,“涵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唐代的张公百忍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一门和气,五代同堂。现代虽不主张“五代同堂”,而一家之计在于和,仍然是可贵的,这样,才能达到“有酒食,先生馔”,那又何愁于物质之养呢?然而不论自养、他养,自我保健是很重要的,我行之几十年有效的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精神愉快”,最重要的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所以前人总结一条经验:“欢笑是长寿妙品”。
4.老有所乐。“心中要有忘忧草”,她就是我们自己在心中开掘的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乐观、自信和希望。但精神之乐常来自淡泊物质之乐,在于经常培养自己的正当爱好,如吟诗、作画、写字、弹琴、下棋、种花等,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皆有助于精神物质文明之乐。我最喜欢的业余爱好是吟诗、写字、种花,它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添活力,但“甘脆肥浓是腐肠之药,蛾眉皓齿为伐性之斤”,这是“死于安乐”之乐,是要引以为戒的。
5.老有所医。主要是自我保健,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以预防为主,不抽烟,不喝酒,不仅能缓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对各种肿瘤特别是对肝癌、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直接影响。但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在于调整机能,自我提高免疫力。我坚持的是宋代苏东坡的养身保健经验:“头宜清凉,足宜温暖,导引关节,吐故纳新”。我根据长沙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一年四季以凉席枕头,每晚以暖水洗足,以太极代导引,以静养功行吐故纳新。更重要的是不轻易服药,小有不适,即以艾条自灸关元、足三里谓之保健点,连年健康检查,体检表上都是(-)号。
今秋去张家界、炎帝陵,同志们都关心我,怕摔跤骨折,我说我有个秘诀不会这样的,宋代的司马温公云:“重足而立,视地而行”,则安然无恙,趁此机会把自我养身保健体会和盘托出,以供同志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