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历史悠久,方书众多,浩如烟海。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赵佶的《圣济总录》等,都是庞大的方书,内容浩瀚,各具特色。但切合实用,流传较广,被历代医家所公认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应属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同时也是世界医药史上最早的官方制剂规范。
北宋政府为了自身需要和加强药政管理,设置了专为皇家服务的“御药院”。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又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也称“熟药所”。把丸散膏等成药由国家专利出售,这就是“和剂局”前身。在此基础上,于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朝廷命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将配方进行校正、修定成书,名《和剂局方》。嗣后,又多次增补修定,于公元1131年至1141年(宋绍兴年间)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世简称“局方”)。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分诸风、伤寒、一切痛、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等十四门,载方788首,每方项下详列成方的药物组成、用量、炮炙、制剂方法、主治病症、服法用量、禁忌等。为了配方选料精良,以防伪劣药物掺入,特设“买药材所”。在制剂操作方法上,也规定得非常具体、翔实。此时成药剂型已发展10种之多。尤其对炮炙技术更为重视,特立专章论述,将炮炙方法列为法定的制药标准,提出:“凡有修合,依法炮炙,分量无亏,胜也。”这充分表明,对成药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这部成药规范,由政府颁发全国,遵照执行。当时流行甚广,影响极大,特别在医生较少的广大偏僻地区,多自取其方,配药治病。此书虽比《太平圣惠方》处方少,但大多确有实用价值。
所收载的处方,均是当时全国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特点,很快风行于世。很多品种现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贵成药,享誉国内外,沿用至今不衰。如至宝丹、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藿香正气散(丸)、逍遥散(丸)、平胃丸、参苓白术散(丸)、活络丹、香连丸、二陈汤(丸)、川芎茶调散、八正散、十全大补汤(丸)、人参养荣汤(丸)、青娥丸、青州白丸子、人参败毒散、五积散(丸)、五皮散、木香分气丸、四君汤(丸)、四物汤等等。
由于《局方》由政府颁行,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法定权威,对于当时统一全国成药规范,推行成方使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防止了不法商人制售假药、劣药,危害人民。它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