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小议

竹沥味甘微苦辛,性寒,为祛痰要药,能祛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浊,是其特点。

对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症见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声辘辘,半身不遂,言语失利等,可用竹沥9~30毫升(总入生姜汁二、三滴),随应证汤药冲服(不会吞咽者可用鼻饲法)。

对小儿痰热壅盛,上扰生风而致惊风抽搐,咬牙吊眼,口吐痰涎泡沫,可用本品清心胃痰热,化痰熄风,常用3~6毫升灌服,或随汤药冲服。

对肝气郁滞化热,痰热蒙蔽心窍而神明失常,或骂人打人,爬屋上墙,或独自哭笑,自言自语者,可用竹沥清热化痰,滑肠通便,与郁金、天竺黄、菖蒲、远志、香附、生赭石、青礞石、胆南星、生铁落、黄连、黄芩、大黄等同用,既可清热涤痰,又可开窍宁神。

对高热性疾病在高热阶段突然出现神志昏迷,痰声辘辘,谵语、烦躁者,可用本品配合牛黄、广犀角、生地、元参、郁金、黄连、连翘心、天竺黄、远志、菖蒲等同用,豁痰开窍,清心宁神。

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出现上述证候时,亦常用竹沥汁送服抗热牛黄散(安宫牛黄散)0.6~1.2克(常用鼻饲法),对祛痰、清热、醒神都有帮助。

白芥子、天竺黄、竹沥皆能祛痰,然白芥子性温,除皮里膜外之痰;竹沥性寒,偏于除经络之痰。至于天竺黄清心经热痰,其性偏燥;而竹沥也能清心经热痰,其性滑利,三者同中有异,不可混用。由于竹沥性寒滑,对肠胃虚寒之人,更不宜多用。所以临床上使用竹沥时,须加入生姜汁2、3滴(注意加入生姜汁须在服用前将鲜姜切碎绞汁滴入,不可在服前1~2天即预先加入,这样常变酸味而失效),调匀后服用。这样既能免除其寒滑之性,又能助其宣行通畅,更好地发挥疗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深研辨证论治的焦树德》。阎小萍 整理
2
本条ID:14168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