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张景岳在《新方八阵·补略》中提出来的。原话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体现了《内经》“用阳和阴,用阴和阳”的思想和“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俱不足者,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等治则,并变化运用和进一步发挥。

补法是八法中的大法。补阴法、补阳法又是补法中的重要方法,比补气法、补血法更为深入,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但气血阴阳、阴阳气血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张景岳说:“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救散亡之阳;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又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阴阳邪正之离合也。”张氏理论看来好像难以捉摸,实际上是中医观察疾病变化的客观规律。用现代话说,就是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不能差半分毫厘。焦氏以一个深寓此意的故事强调这个道理。焦氏一位朋友特别爱吃某厨师做的炒油菜,于是向厨师请教烹饪方法,厨师告诉如何炒,回到家中亲自按章做菜,总是做不出厨师的美味。复请教于厨师,厨师说:这次你仍动手,我来指导。看了炒菜过程均符合要求,唯油菜下锅前不是菜洗后仍泡在水中,而是事先洗好空干。厨师又将油菜扔在水中,捞出立即下锅,使水、油、菜互激,炒好品尝,果然鲜味可口。炒菜的方法差一点,味道却不同,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何况用药治病,补阴、补阳不亦同此理乎?因此,焦氏就补阴、补阳之法,举出数个药方进行分析,用以说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理。

一、小建中汤

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治疗“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本方主在补阳,但体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桂枝、白芍一阴一阳,调和营卫;甘草、饴糖一阴一阳,补和营卫;生姜、大枣一阴一阳,宣和营卫。全方又酸甘合化生阴,辛甘合化生阳。既符合《内经》“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之旨,又合乎“劳者温之”之治则。

二、八味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丸主之”。本方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精神。八味丸虽是补阳之剂,但在大量补阴之中来补阳。因熟地用量最大,而附、桂用量甚少,是阴中求阳。而且本方用药成对成双,有机配合,一补一泻、一温一凉、一走一守。山萸补,泽泻则泻;熟地温、丹皮凉;山药健脾、茯苓利湿;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守而不走……互相制约。说明了阴阳互根,阴阳互助,阴中求阳的道理。如油灯油将尽时,骤然加油,可使灯火淹灭,若一边加油,一边拔长灯捻,就可使灯越来越亮。

三、右归丸

张景岳方,治元阳不足。本方特点是:用大量熟地,中量当归,其余皆是一般用量。本方旨在补阳,治元阳不足,用附子、肉桂夹于大量补阴药中,体现了“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的论点。

四、左归丸

张景岳方,治真阴、肾水不足。本方特点是:用大量熟地补肾填精,用龟板胶滋阴。鹿角补阳,但熬成胶,又有益阴的作用。鹿角胶是为鼓动龟板胶更好地生阴而设,故本方偏于治真阴肾水不足。所以在大量补肾阴药中,配以鹿角胶、枸杞温性药,温性药有升发作用,“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充分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观点,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故“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则是《内经》阴阳学说和调理阴阳治则的具体运用,是补法中补阴、补阳法的深入与发展。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深研辨证论治的焦树德》。阎小萍 整理
2
本条ID:14167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