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某,男,15岁,学生,1987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两岁时曾患黄疸,体质素虚。十天前碰伤小腿,继发感染,随即咽喉红痛,痛缓解后,即颜面浮肿,四肢远端肿胀,恶寒发热,经门诊治疗未效,17日呕吐神烦,急诊入院。体温37.5℃,血压17.3/12kPa(130/90毫米汞柱),血常规:白细胞12000,杆状1%,分叶78%,淋巴细胞21%,红细胞373万,血红蛋白11.8克,尿素氮51.7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6容积%。诊断为:急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用宣肺行水,清热解毒大剂治疗四天,浮肿减退,小便反转深黄带赤,神烦,心悸,纳呆,呕逆。23日晨,突然眩晕跌仆,昏不知人,汗出,心电图显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经救治苏醒后,即血尿如注,色纯赤,溺时无痛感。尿检:血红蛋白尿阳性,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素氮升至55毫克%。是日请何氏会诊。诊其脉结代缓大空豁,舌质干红不华,苔薄黄而燥。眩晕不能稍动,动则心悸汗出,静则心烦口渴,目中冒火,问其溺时无痛觉,但觉尿如热汤,可知非有淋浊砂石,此现代医学所谓急进性肾炎。先按阳邪内陷,迫血妄行,心阴损耗立法,湿热余邪,徐图后治,方用大补阴丸、人参固本汤加减:
龟板25克、生地30克、知母15克、黄柏15克、洋参15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北芪20克、甘草5克、旱莲草20克、茅根30克、银花炭10克。
24.日精神稍振,血尿如前,方中加阿胶15克。
26.日会诊:前方已服3剂,眩晕已止,脉结代亦渐减,溺红稍淡,转浑浊,口秽,腹满,心烦,四日未解大便,正气稍振,改用滋阴泻火通腑:洋参15克、元参25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大黄12克、滑石25克、茅根30克、蒲黄10克、栀子15克、琥珀10克、甘草5克、露儿勒根30克。
另用鲜崩大碗500克捣汁和服。
此方连进3剂,每日解坚粪数枚,第三日始解溏粪;烦热大减,能进食,小便量亦增,脉之结代仍见于清晨时,尿素氮降至40毫克%,尿检: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尿阴性。此时湿热之邪渐解,心肾之阴仍亏,再拟六味地黄合复脉法,以治其本:洋参10克、阿胶20克、麦冬15克、白芍25克、炙草5克、生地30克、怀山20克、茯苓20克、萸肉15克、丹皮15克、泽泻2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
此后悉此法加减,治之匝月,诸恙悉蠲。3月3日出院,出院时检查,血象:白细胞8000,分叶68%,淋巴细胞32%,红细胞384万,血红蛋白11.2克,尿素氮23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61容积%,小便未见异常。出院后常来门诊检查,健康良好。
评析此病血氮升高,血尿如注,眩晕失神,脉结代,心动悸,显示心肾功能皆受损害,而病能速愈者,关键在于权衡邪正消长之机。在湿热邪势甚张之际,猝然晕厥,血尿,脉结代,故急急益气、强心、育阴潜阳以止血,无暇顾及湿热。《伤寒论》177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既曰“伤寒”,是知尚有邪气未解也,而脉结代,心动悸,则都城震撼,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亦无所施,待里虚渐复,方可攻邪,何氏遵仲景之法,故先用参、芪、龟、地以匡其正;次用大黄、滑石、栀子、崩大碗以攻其邪,又于扶正剂中,佐以凉血清火;祛邪方内,辅以益气养阴,此临证变化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