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38岁,石排乡人(住院号10100),于1980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已有五载,间歇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病情虽稳定,惟肾损害迄未改善。1985年9月恢复工作,操劳过度,即觉神倦腰酸,渐而面浮足肿,小便深红似血。自服阿胶等止血药未效,21日血尿如决如崩,专车送来我院,途中颠簸,又加呕逆不止。入院时血检:白细胞3800,杆状20%,分叶91%,嗜酸细胞1%,淋巴细胞5%,大单核1%,红细胞124万,血红蛋白4.2克,血小板15万,血沉59毫米/小时,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游离均匀体。当即输血250毫升,静注6 氨基己酸,维生素K等以应急,继由中医诊治。患者面色苍白微肿,眩晕不起,呕逆频频,咽干喜饮,尿如洗肉水样,小腹不痛,无尿频尿急,大便难,脉极虚软而数,舌红不华,苔薄黄干,前半光剥。此劳倦伤脾,统血失职,患者平素阴虚火旺,不受温补,拟扶元气,补脾阴以摄血,暂佐和胃降逆止呕:吉林人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炙草5克、白芍25克、北沙参25克、麦冬15克、半夏15克、竹茹15克、苏叶5克、黄连6克。
煎成少少呷下,呕逆即止。在中西药物共同作用下,当晚血尿亦减,惟觉心烦梦扰,口渴咽干。
次日,前方去白术、苏叶、黄连,加怀山20克、扁豆20克、玉竹20克、石斛15克以加强益脾养胃之力,三天血尿全止,胃纳亦增。9月28日步行出院,门诊治疗。
10月3日检查:血象:白细胞4800,分叶78%,嗜酸细胞1%,淋巴细胞21%,红细胞220万,血红蛋白5.8克,血沉50毫米/小时,尿素氮25.7毫克%,尿蛋白+++,红细胞少许,颗粒管型+。患者仍面浮足肿,神倦、头晕、耳鸣、心悸、咽干、少寐,溺黄便艰,脉虚数,舌质淡红苔剥,肾阴亏损显然。改用:生地30克、萸肉20克、怀山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黄芪20克、芡实30克、益母草20克、天冬5克。
此后恪守本方,病情日好,1986年1月起,血中已多次找不到狼疮细胞。此时浮肿全消,血红蛋白9.8克,尿蛋白+,血沉22毫米/小时,此后每月坚持服药七、八剂,1986年5月恢复工作,至今八年健康良好。
评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究属中医何病?颇难对号入座。现代医学谓是免疫疾病,机理虽甚复杂,而主要因素有二:一为免疫缺陷,乃T细胞受抑制而减少或功能低落;二为B细胞功能亢进,此与中医所谓阴阳失其平衡之理相似,且本病大都发生于女性,女与男之比为9∶1,又几乎发生于肾气盛,天癸至之青壮年期,再参照脉症,其病机多是阴虚阳亢,主要病位在肾。
亢则害,阳气过亢可转化为热邪,热邪充斥,则入营动血,内伤脏腑,外窜经络肌肤,所损害者至广矣。
此例病程甚长,久服激素,脏阴暗损,加以劳虚伤脾,统血失职,以致血尿如注,然此与一般血淋不同,套用凉血药必徒劳无功,必须补脾以摄血。惟患者虚火燔炽,不能套用归脾汤,惟有从大补脾阴着手,使芪、术在大队甘柔药中,既能发挥其补气摄血之功能,又不致温燥助火,故收效亦速。
标证得控,患者之肾阴亏损本证遂渐突出,治标犹易,治本较难。必须日积月累,乃能使机体之阴阳失调者渐趋于平。故用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黄芪、芡实、益母草为基本方。如所周知,六味、二至乃补肾阴清虚火最和平之方,可利久服,而所加三药,乃何氏多年临床之一得。
六味加黄芪,古书罕见,然实践证明,确有阴阳相济,脾肾兼顾之妙。近人研究,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故用于此病甚宜。芡实固肾涩精,可治虚性蛋白尿,故对此病亦有裨益。自山西中研所用益母草治肾炎取效,此药已被广泛应用,在本方中与丹皮、旱莲草为伍,有凉血活血之功。本方配伍得宜,患者皆能久服而无不适,症状得以缓解,远期疗效亦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