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人没有外感和气机郁滞的情况下,一般就要考虑脾胃运化状况如何。如有脾胃运化失司,首当调理脾胃,俟脾胃健运,再调治其它。有的虽然气机郁滞(如浊水、瘀滞、结石等),但脾胃太虚不任攻伐,也当先行调理脾胃,再议治郁,或间隔实施。许多慢性病人,常因脾胃运化之恢复,带动整个脏腑功能向康复转化,从而促使原病好转。
由于人体之营卫气血全赖水谷化生,而水谷之运纳则是脾胃所司,只有脾胃健运,能纳能化,气血有源,五脏得养,生机旺盛,才有抗拒邪气、修复损伤的能力,而且药物亦赖脾胃运化输布才起作用。所以,除某些外感病(如湿热蕴结中焦等)、伤食证等,有一时性脾胃困顿,运化失司之外,许多疾病过程,尤其是慢性疾病,脾胃的功能状况,通常是其病情好转与恶化,预后善恶的标志。可以说,一切慢性疾病,只要脾胃不虚,则虽重不险,若脾胃一败,生化无源,病虽轻而难复。脾胃功能状态以纳运为首要,纳指受纳水谷,运指运化水谷,习惯上常以运化二字概括之。脾胃运化功能,是通过升降运动而实现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正常则脾胃健运,其突出表现是:饮食香,食欲好,胃口好,消化好;如食欲不振,不能进食,食量减少,少食亦消化不良,表明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如升降反常,则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可因外感、内伤引起一时性气机障碍所致,亦可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前者随病情好转常能自然恢复,或略事调理即可恢复,后者是根本性的,较难恢复,是为这里重点讨论内容。
脾胃虚弱,有气虚、阴虚和阳虚之别。急性热病之后,调理脾胃收功,重在气阴。慢性久病,护脾益脾的法则当贯彻始终,即脾胃尚可之时,小心护胃固脾,慎用大热大寒,猛攻厉伐,峻补滋腻之剂。因大热伤阴,大寒伤阳,猛攻伤气,滋腻碍湿,峻补滞气之故。如其必用也须稍加反佐之药。例如,必用峻补滋腻之剂,可稍佐行气醒脾,芳香开胃之药,以轻展气机,催动运化,使其补而不滞。至于过分苦涩、腥臊难于入口的药物尽量少用,以免引起呕吐而伤胃气。脾胃虚弱之人,饮食调理十分重要,总宜清淡,新鲜,荤素混食,粗细混食,多样化,富营养,八分饱,勿过量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