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病学的过去
温病学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明清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治法的独立学科。《素问·热论》、《伤寒论》和《温热论》三部著作,可视为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医对外感病的认识水平。
二、温病学的现状
建国以来,温病学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的整理研究,还是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效提高、剂型改革等,成绩都是显著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病理论的实验研究,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已开创新的一页,出现了好的苗头,令人鼓舞和振奋。
1.理论研究方面:
30余年来,对有关温病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包括数百部专著,近万篇期刊资料的汇集、评注和微机贮存、检索等。今后除应继续进行以上工作外,重点应放在研究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和实用高效的治法方药上,有选择地为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资料。
2.临床研究方面:温病除包括现代医学之急性传染病外,还包括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急性热病,即凡以发热为主症而有热变过程的病,都属于这一范围。实际上内科中之高热、喘逆、神昏、发痉、便闭、出血……大都应用温病理论和方法进行辨治,效验是卓著的。所以传染病虽然减少甚至消灭,但我们用武之地仍然很广。只要临床精心诊治,可治的病种不少,阵地自会不断扩大!本学科在中医临床学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就会更加显示出来。
今后除一般的诊治外,重点应对每一热病和急危重证,按照温病理论,进行严密观察和诊治(中西两套),要做到资料完整,始终有据,进而统计总结,分析研究各种病症,其规律和疗效,哪些是符合的,哪些是部分符合,哪些是不符合的。这样就有了客观数据,对分清温病范围,精确诊治,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温病学的实验研究:温病学中有关因、机、症、治等理论,是根据临床实践分析、归纳,并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升华而形成的理论。这种理性认识是逆推导的,是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即所谓“黑箱”、“灰箱”理论。所以,温病学的发展,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固然重要,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开展实践研究,更不能忽视。这方面近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初步成绩,发现了不少可喜的苗头。
今后将进一步进行卫气营血主证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进而探测温病卫、气、营、血应激反应过程,以及相关脏腑损害。再是卫气营血分证主要治法的体内、外的实验研究,促进本学科的现代化。
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又是充实、改进、提高、更新温病教学的基础,是促使温病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个基础和条件,我们就可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分为温病理论学、温病临床学和温病实验学三门教材。这三种教材,既包括一切急性传染病,也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其它一些急、危重证的诊治。
三、温病的未来
从温病学的过去、现状,展望温病学的未来,必然是既集中我国几千年来医家们与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斗争的诊治经验和宝贵理论,又吸收现代医学关于急性传染病和有关急救的知识和技术,将二者理论、实践之精华熔于一炉,创立一门崭新的中医外感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