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属于中医学中的“疫疠”之一种,是烈性传染病。具有蔓延性强,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内经》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又曰:“避其毒气,天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吴又可著《温疫论》指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其气之来,无老幼强弱,触之即病,邪由口鼻而入。”又曰:“邪之着人,有自天受之,有传染受之,所感虽殊,其病则一。”这里谈到的疾病的传染性及传染途径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季节,一般都在“大寒”前后,此令风木主气,随冬“惊蛰”间发病率逐渐上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阳历三月发病率最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初起时有微恶寒,继则发热心烦、恶心呕吐等,典型特征有颈项强直,头痛如劈。不少患者伴有斑疹散在于肌肤之间,体温常见在38℃上下。有的患者表现出热盛于表,体温高达40℃而神态清晰;有的患者表现出热甚于里,体温40℃或以上而神昏抽搐;也还有体温正常,谵语狂躁的患者,有如经所云:“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勿以火迫之。”说明温疫内陷一证,有体温正常的一面。因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临床上决定病情预后的关键因素在于机体内在抗病力的强弱和病邪在脏在腑、向表向里的转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后的传变途径乃疫邪上受,或趋于中道,或病归膜原。膜原乃脏腑外之脂膜,为隐蔽闲散区域,疫邪秽浊,潜伏膜原,初期尚无感觉,稍积时日,或与肺胃内蕴之伏热两相结合,或再外触于诱因,遂发作而成病。病发则传变急骤,不移时即过卫分到气分,由营分达血分。从阳明燥化则高烧;内陷心包(脑)扰乱神明则谵语如狂;若内闭心包则神昏不语,有如尸厥;若热蒸血滞,则发斑发疹;若痰火燔灼,津损血燥,肝火同动必筋挛抽搐;疫邪内扰胃腑,胃失和降则呕吐,胃中秽热与三焦相火一齐上下,则头痛如劈。患者项背强直则是由于疫邪壅滞太阳经脉,《内经》所谓“在外阳病者不能俯”,正是形容病涉太阳经脉之项背强直。总之,本病的传变,无论由卫分传气分,还是由营分达血分,都是损害阴分、耗损水津的过程。所以张仲景于《伤寒论》的诸篇中对温疫热病,皆强调小便利者可救,小便难者为危殆。说明在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过程中,存津保液为必须重视的关键一着。
鉴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温疫充斥表里,邪溷三焦,营卫阻滞,内外郁闭,高氏指出:临床治疗上当以逐秽为第一要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中焦如沤,疏而逐之;下焦如渎,决而逐之。
同时兼以清温解毒,乘势追逐,弗使潜伏,此治疫之基本法则,据此法则,自拟“清温安脑汤”治之,旨在于芳香逐秽,开三焦内外之郁闭;于清热养阴中,解气血两燔之炎威,津液充足,气血运化有权,卫气前通邪郁表分者,可以从外得汗解;若营气前通,内伏之疫邪,可从腑而下解,大病如大敌,须动员三军方能制胜。
1.卫分及初入气分之证治:患者头项强直而痛,微恶寒身热无汗(体温在38℃上下),手足微冷,脉平(不滑不数),苔薄白,此邪尚在卫分或初入气分之浅层,尚未传入阳明燥化。在此阶段,只宜辛凉透表逐秽,用银翘散主之。如同时伴有神志恍惚或谵语者加至宝丹1粒化服。
银翘散:金银花9克、北连翘3克、苦桔梗5克、淡竹叶9克、牛蒡子9克、淡豆豉12克、荆芥穗5克、薄荷叶3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5克。
2.气营同病之证治:头项强直而痛,高热谵语狂躁,或昏沉不语,恶心呕吐,时有抽搐,皮肤有散在少数红疹。脉浮滑数或弦数(此病在阳明气分并波及营分),严重患者脉沉紧而数(此病已深入气营之中)。舌边尖红,苔白而厚。此疫邪充斥气营,内陷心脑。治应清温解疫,开窍逐秽,新制清温安脑汤主之。
新制清温安脑汤的组成及服用方法:生石膏12克、大生地12克、大玄参12克、天门冬12克、麦门冬12克、金银花12克、北连翘9克、生赤芍6克、粉丹皮5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12克、生栀子6克(打碎)。加至宝丹1粒温开水化匀服。
适用范围:本处方可适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气营同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
服用法:
①每日1剂,浓煎两次,分温服。凡恶心呕吐者,用开水先化服至宝丹,逐秽并兼有止呕吐作用。
②至宝丹的用法:神志恍惚的患者,自进院之日起,连服至宝丹4天(儿童每日1粒,成人酌加),以后停服。神志昏迷或谵语狂躁的患者,自进院之日起,儿童每日服至宝丹1粒,成人每日分上下午各服至宝丹1粒。严重昏迷患者,需坚持服5日,方能清醒如常。
加减法:
①病兼表分服本方得微汗,或疫邪全离表传里,除香豆豉,原方再服。
②如果患者服清温安脑汤及至宝丹以后,神志尚不了了,身热稽留不退,脉尚沉紧数者,是疫邪深伏内脏,可考虑再服至宝丹芳香透达,与清温安脑汤起相辅作用,使内伏之疫邪由里达表,从而达到退热目的。
③在至宝丹已如法用至足量的情况下,神志已清醒,身热如不退,脉数有力,表现里热尚盛,原方除石膏加生大黄6~9克,或改用新制清渗饮分消三焦治之。久热不退,如果不是因肠有积滞之用大黄证,便是三焦有水湿宜用清渗饮。
④患者角弓反张,形如黄瓜,能侧卧而不能仰卧者,原方加粉葛根9克、天花粉9克(一般性项强不加)。
⑤生石膏与大生地,可随患者年龄及证情斟酌用量。其他药物可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用量。
⑥如遇下午退热,清晨至午前一段时间发热者,是邪郁少阳经脉,原方加嫩青蒿9克、炙鳖甲9克。
附注:新制清渗饮的适应证为:患者高热神昏谵语,在服清温安脑汤加至宝丹治疗以后,神志已转清醒,病已脱危险,但每日午后发热,脉滑数,此疫邪之余氛夹三焦水湿为患,宜改用新制清渗饮清化三焦。
新制清渗饮:瓜蒌皮9克、川贝母6克、北连翘9克、金银花9克、白通草6克、苦杏仁9克、青蒿梗6克、天花粉9克、飞滑石9克、焦山栀5克、生苡仁9克、鲜芦根6克。
清温安脑汤与至宝丹的方义:在芳香开窍逐秽的前提下,以香豆豉宣透上焦之郁闭而逐秽浊,以至石膏清胃中之燥火,使胃气清脉络通,邪自不容。生地、玄参、二冬养阴充液,以补充液体,强气血运行,以排泄存在于机体内的致病因素。同时佐以银花、连翘解气分之热毒,丹皮、赤芍清血分之伏热,栀子引三焦郁火下行,甘草缓和诸药,使秽浊尽除,炎威消散,津液充沛,胃气有权,营卫流通,疫邪由上中下三焦分道而解。至宝丹荟萃各种灵异药物,吴鞠通称其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结热,共成拨乱反正之功。
高氏以银翘散及清温安脑汤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存案可查达319例,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服药后,首先表现是:头项强痛、神昏谵语、狂躁、恶心呕吐、咬牙作声等危险症状,一般都在1~3天内先后消失。严重神昏不语者,至迟5天清醒,高烧一般在2~6天内体温下降趋于正常。而服药后之大便通畅,尿量增,身有微汗,尤为其共同表现。可以设想,致病之毒害性物质,通过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功能,由二便及体表排出而获愈。
必须提出,患者经“清温安脑汤”对气营同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严重患者的治疗,脉搏能由沉紧或微弱转为浮滑,预后大都良好,也就是内陷的病邪,由脏还腑,由营达气,转危为安的反映。患者由神昏转为清醒,大都由微弱的脉搏转变为浮滑的脉搏。正如《内经·论疾诊尺篇》所云:“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清温安脑汤对气营同病之治疗,不但能消除一切临床症状,同时在患者出院前夕,经腰椎穿刺脊髓液复查,原来镜检所见的脊髓液细胞数,大都能下降或基本趋于正常。但是,某些50岁左右的中老年患者的脊髓液细胞的改变,在由万数降至百数以后的一个阶段,其完全恢复正常的速度较青年为缓慢。说明机体内吸收排泄功能的发挥,随年龄老幼、气血强弱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本治疗方法,对“化脓性脑膜炎”疗效亦好,惟对结核性脑膜炎无效。
清温安脑汤对华佛氏综合征(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不可妄投,应改用其他急救方法。如用参附汤加苏合香丸急救之,待服药后血压上升,脉搏好转,厥回神清,再随证论治。
华佛氏综合征相当于中医之疫邪“直中”少阴阴经之危候,与“传经”之病理机制不同。“直中”之病多寒化,以阳气之消长为生死;“传经”之病多热化,以津液之存亡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