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育人,继承创新

高氏习医悬壶历30余载,经始涉、探索、知谛、有得四个阶段,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中,努力继承中医学的理论精华,积极吸纳现代科学而有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治学心得,主要就是把科学的辨证思维贯彻于治学始终,强调“精读”与“活用”的思辨观,构建了令人称道的育人思路,主要就是探索中医教育规律性,促进中医教育现代化,强调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发展观。

一、精读医书乃医者必由之路

高氏认为对于学习中医者来说,书不仅要读,而且要精读,包括熟读、博览、积累。

在熟读中理解。要熟读中医之基础理论、诊断、方药等以及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为自己的中医知识大厦垒砖积瓦。基础不牢,材料短缺,大厦终不能成。对熟知中医基本内容后欲进一步精研祖国医学奥秘之实践者、研究者来说,则应以精读中医经典著作为首要。然中医历数千年悠悠岁月,其理论博大精深,著作汗牛充栋,因此熟读中医要突出一个“精”字,以历史为轴线,有重点地精选历代名家名著,先攻古之经典,旁及诸家,兼顾今之新学。

首先是熟读《内经》,高氏潜心研究《内经》数十年,历经三个阶段:通读原文,知其概要;熟背精要,除去糟粕;系统研究,融会贯通。

其次,要留意医学变革时期代表医家的代表著作,如东汉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金元时期四大家著述,明清温热病学派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等著作,尤需细读。这样方可知本求源,在实践中发现蕴含其中的闪光点,发掘其宝藏,探求出新方法,出新成果。

在博览中提高。高氏不仅重视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学习,并能以开阔之胸襟、敏锐之思维、顽强之毅力及良好之素养,广纳当代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见解。高氏的博览广纳,一是掌握医学的新动向,跟上时代步伐。他认为,中医学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借助多学科的先进理论,把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实验技术移植到中医学中来。一是熟悉哲学新思维,中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善于应用现代哲学的各种思维来研究中医这门古老的科学,以宽视野和多思路把握中医学的发展方向。一是了解现代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

在积累中发展。高氏认为,读书学习,悬壶医林,要有所创见,有所发展,而发展要立足于继承,依赖于积累。几十年来,高氏持之以恒地从三个方面加以积累。

从读书中积累。高氏平时善于挤出时间研读书本,抓住一个论点,一个方法,结合临证,细心揣摩,经日积月累而升华为自己的东西。

从临证中积累。高氏崇尚以病人为师,通过仔细观察病证,认真分析、判断,每遇典型病例,疑难杂证,均以“床边磨”的精神,把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记录下来,再参考文献资料,弄清问题实质,达到有所创见。

从承师中积累。高氏认为从名师学习固然不可缺少,但学习中医不能囿于一门一派,目光狭窄,应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虚心学习各家之长,尝曰:“一人学短,众人学丰,从师一人,惟得一人之长,师承多人,方能积腋成裘。”故今人从师,要注意兼学,博采众方,吸其所擅,日久天长,自成一家。

二、活用医理为医者成功秘诀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是高氏的口头禅。高氏认为,作为医者本身要在实践中勤于思考,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能动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而不能囿于古人窠臼,要勇于创新,有所突破。当今正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以崭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师古而不泥,知常达变,善于变通,发前人所未发。如高氏在诊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针对患者胸阳不振,脉来迟缓之胸阳虚怯无以鼓动气血运行之证,以炙甘草汤加附子以益气血助胸阳,鼓舞气血运行,经过多次摸索,得出一套大剂量附子以温振胸阳的经验,其最大剂量可达60克以上;并成功地运用煎煮方法和配伍药物使辛热有毒之附子既可发挥其辛热温振之功而又免其毒副反应,可谓胆大心细、善于变通之实例。

高氏还认为,作为治病对象的患者是活的因素,故尝曰:“执死书而欲医活人,鲜有成功者。”医者面对的不仅仅是病,而是活生生的人,社会的人。由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理个性,不同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惯、体质类型,在患病时则有不同的患病时令,夹寒夹湿以及正气强弱不同等等,虽然有可能同患某一相同病证,但却表现出不同特征。对于这些“活”的因素,临证时都必须加以充分考虑,辨证治疗时有针对性地遣方用药,有的放矢,以争取最佳疗效。

三、立足中医现状,探索中医教育规律性

高氏在审视中医现状后指出:当前中医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另一个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中医要保持和发扬优势,使之在与现代文明结合的过程中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要适应中医教育规律,培养大批合格的中医人才。

高氏在探索中医教育的规律性方面,得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这里试举几点。

1.摆正中西医二者的辩证关系。首先,高氏认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医的不同特点,二者各有所长。因此,高氏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中医传统理论,又要重视对现代医学的掌握,要加倍努力,付出双倍心血去掌握两种医学体系,兼容并蓄,相得益彰。其次,高氏认为在教育计划上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他积极倡导增加实验课程,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把现代医学的先进实验方法和技术嫁接到中医实验课程中去,使中医研究更趋规范化和客观化;积极探索两种医学体系相结合的突破口,如在近几年中医证的研究出现徘徊时,他提出病证结合研究的新思路,指导实验教学,并指导研究生进行病证结合的课题研究,如心系疾病的阴虚火旺证研究等,可以深化西医对某一病和中医对某一证的认识。这一方法已成为当前“证”的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2.摆正基础课与临床课的辩证关系。针对目前中医教学中存在着基础与临床脱节、临床与理论背离的现象,高氏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一是基础课与临床课相穿插,实行边理论教学边临床实践的方式,讲一病证见一病证,或上午理论课下午进行临床实践,或请病员临堂示教或下病房进行临床讲课。二是注重临床课中病因病机讲授。病因病机是临床课的理论部分,即用中医理论通过剖析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并可推演出证候类型,为证治打好基础。

三是讲清重点病因及证型以触类旁通。临床病证常以八纲为主,结合致病因素及病邪侵犯部位可推演出数个辨证类型,每个证型又有主症、治则、方药,内容多难以记忆。高氏认为只要讲清重点病因和证型,余者即可触类旁通。如感冒一证,类型可多至十余种,然只要抓住寒热二型特点,余者即可在寒热两型的基础上审因辨证,以证求治。四是注重古医案及典型病例的阅读和讨论。这是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3.摆正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高氏认为,中医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高氏认为,学生除刻苦钻研业务外,必须具有助人爱人的精神,为医公正,努力担负起对患者、对社会、对整个人类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和责任。高氏不是停留在言传上,而是更注重身教,处处体现高氏的一片仁爱之心。

科学智能素质培养。高氏认为,中医高等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智力,还应具备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为此,第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中医药专业核心知识,较高程度的现代医学相关理论,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等,以及广博的多学科现代知识。第二要强调四种能力的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性研究能力。

身体素质培养。高氏认为,中医高级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首先要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入手,从哲学高度来认识人生的意义,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认识社会尚存在不完善的方面,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同时,要经常而持久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强健体魄而且磨炼意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生理素质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去。

4.展望中医未来,促进中医教育现代化。高氏认为,中医作为传统的医疗体系,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将会产生一场重要革命。比如,将会发生中医学语言革命,用更科学、更通用的语言来阐述中医学理论,以解决传统中医语言体系与当代科学文化难于交融的矛盾。

再比如,将会发生对中医学进行现代科学文化渗透的革命,等等。

针对将会产生的中医学革命,高氏对中医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以此来引导自己所从事的教学领导工作。

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医学不断进步、高度分化与重新组合并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医学的相互渗透使医学模式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因此,未来中医教育必须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成果,使中医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过程中更丰富、更完善,以便建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教材、教学语言的革命和规范。中医理论形成于2000年以前,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体系尚欠严密,医学术语概念含糊,表达欠规范,使其始终未能摆脱古奥晦涩、抽象笼统的局限,严重影响了面向现代人的理论教育效果和质量。高氏认为未来中医教育必须实行语言革命,逐步实现中医理论表述的科学化、通用化和现代化,以解决传统中医语言体系与当代科学技术难于交融的矛盾。

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目前中医院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削弱和淡化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人才多样性的需求。高氏认为,未来中医教育应根据各院校各自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因校制宜,设置不同专业,做到优势互补,造就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推动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广泛开展中医学与世界医学教育的交流。高氏认为,未来中医教育应不断开展与世界医学的广泛交流,大力发展中医留学生教育,使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贡献;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管理经验,为中医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勤求古训重视实践的中医内科学家高尔鑫》。徐文龙 卢业苗 董昌武 田松 整理
2
本条ID:1415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