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等。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病因多与精神创伤,长期过度紧张疲劳致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紊乱有关。《金匮要略》记有“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及“奔豚气从其腹起,上冲咽,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中得之”。

祖国医学没有神经官能症的记载,举凡失寐、惊悸、头痛、眩晕、遗精、郁症、虚损等症皆可由本病所致。《章太炎医论》指出:“今世所谓精神者,自癫狂以外,则百合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波及脏腑功能一时失调也可致病。”病因病机多见于:

①七情所郁,忧郁失望,思虑过度致七情所伤,阴虚阳亢,阴难内守,阳气浮越,致心神、肝魂不稳而生多种证候(责之于肝郁)。

②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化火生风,或扰于脑窍,或阻于络脉,气血运行受阻,脏腑经络失养可引起多种证候(责之于痰)。

③或因劳倦,或因思虑,或因情志,致气血阴阳亏损,肾精空虚,无以填精充脑,清空不清,也可引起多种证情(责之于肾精)。

④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大伤,营卫失和,也可引致该病。

正如章太炎先生云:“百合之候,伤寒热病愈后往往见之,久亦自愈。颇有形体如常,读书治生亦所不废,而精神疑阻,心持两端,多所畏布者,尽于大病先后见也。”又云“暴病血热,则神疑昏迷,痼病血虚,则神经失用”。都指出了该病与病后的密切关系。此外,性格特点、思想水平、医源性因素也可导致此病,但终不离心肝脾肾之失调。

神经衰弱的病人主要特点是大脑皮层易于兴奋和迅速疲劳,相当于中医的气阴两虚证,轻症病人表现为头昏晕胀,失寐多梦,健忘,心神不宁(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情绪低沉,精神萎靡,烦躁易怒,男子阳痿、早泄,女子不月。患者疑虑多端,焦躁不宁。

精神衰弱病人主诉多,而客观体征少。多数病人只有手指和眼睑颤动,腱反射活跃,脑电图显示皮层兴奋性增强的双侧对称低波幅快波。癔病病人多情感反应强烈而不稳,敏感,好胜,自负,暗示性强,精神症状常有情绪不稳,易激动,时有暴跳如雷,大吵大闹,撕衣毁物,嚎啕大哭或胡言乱语,手舞足蹈,狂笑不止等,其精神状况与实际生活有关,而不脱离现实,且有戏剧性。少数患者有错觉及幻觉,如不言、不食、少动、违拗及对周围反应迟钝(称为癔病性木僵)。在运动方面,可出现运动兴奋,运动抑制症状,前者可表现痉挛发作、震颤等,后者可表现各种形式的瘫痪、缄默等。在感觉方面的症状,可表现身体某一部分感觉过敏、感觉异常或感觉消失,其特点为感觉障碍的范围与神经分布区不一致,与正常部位常截然分开(如自中线分开的半身感觉障碍),可受暗示影响而不断变化。有时病人表现五官方面的症状,如突然失听、失明、视野缩小或黑朦等。植物神经和内脏器官方面症状,可见咽部阻塞感(癔病球,中医称梅核气)、呃逆、呕吐、心悸、呼吸困难和血管舒缩机能障碍如皮肤发凉、发绀,以及肢体麻木等。

对此病的辨证治疗常分为六型:

①阴虚肝旺型。症见头昏耳鸣,眼花干涩,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治则:滋阴平肝。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枸杞子、菊花、生地、萸肉、丹皮、白芍、生牡蛎、酸枣仁等。

②心血虚型。症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舌质淡、脉细。治则:养血安神。方选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黄连、阿胶、生白芍、生地、炙甘草、茯神木、鸡子黄、牡蛎、酸枣仁、柏子仁、丹参、五味子等。

③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便溏、疲倦无力、面色萎黄、舌质胖有齿痕、苔白或腻、脉细弱。治则:补益心脾。方选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神、白术、当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炙甘草等。

④心肾不交型(肾水亏耗、心阳偏亢、水火不济)。症见心悸、心烦、失眠、遗精、健忘、耳鸣、腰酸腿软、脚跟痛、口干、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治则:滋补肾阴,交通心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川连、生地、丹皮、萸肉、金樱子、山药、肉桂、枣仁、远志等。

⑤肝气郁结型。症见两胁胀痛或走窜而痛,胸中闷阻,心情不舒或咽喉发堵(梅核气),口干而苦,苔少,脉弦。治则:舒肝解郁。方选逍遥散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香附、青皮、川楝子,咽堵加苏梗、厚朴、乌梅等。

⑥肾阳不足型。症见遗精、滑精、精冷、阳痿早泄、性欲减退、腰脊疼痛、畏冷肢凉、两腿无力、面目四肢浮肿、苔白、舌质淡胖、脉沉弱。治则:补肾助阳。方选右归饮加减:

熟附子、肉桂、萸肉、山药、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金樱子。

由于神经官能症症情复杂,症状交错,病程漫长,临床治疗常有难见效者,尚需辗转试探,逐步摸索。高氏临床多用大剂疏肝解郁,大剂重症安神,调和营卫,行血活瘀等法,临床效果较佳。

病例1朱何氏,女,67岁,家庭妇女,安徽肥东人,1963年11月就诊。主诉:周身关节不可触,触则呃逆不止疼痛年余,多方治疗不效。诊者以手按肩背骨骼及髂前上嵴,患者果然呃逆不止,时久,则呼唤痛苦难忍,松手后呃逆即止。患者往无它疾,唯常与儿媳纠纷,胸脘闷阻,喜叹息,两胁时觉疼痛,口干,舌红苔少,脉弦无力,似与郁证有关。遂投逍遥散加大剂疏肝解郁药:柴胡12克、生白芍9克、玫槐花12克、绿萼梅9克、川楝子12克、刺蒺藜18克、天台乌12克、青皮3克、广郁金9克、生香附9克、鳖甲30克、炮甲9克、每日1剂,两煎。3剂后症情大减,按诸骨节呃逆转为轻浅,次数减少,也有不生呃逆。原方加牡蛎18克再进3剂,痊愈。

病例2徐秀英,女,48岁,农民,安徽芜湖人,1978年7月就诊。代诉:月经3个月未至,喜独处,喜猜疑,多愁易怒,时悲痛欲绝,时噎不止,寻衅不遂反捶胸顿哭,家中碗筷尽皆被摔,嘻笑时又口中念念有词,其人容颜消瘦,颧泛红润,脉来弦涩而迟,舌淡尖边红,苔薄黄少津。

患者素性娴静,不多言语,今一反常态,又正值更年,似妇人脏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营卫失调,治以甘麦大枣汤加减:

炙甘草12克、大麦冬18克、红枣10枚、淮小麦30克、当归12克、合欢花12克、太子参12克、陈皮3克。

连服3剂,患者精神宁静,悲哭嘻笑渐止,尚呆坐神疲,饮食少进。上方加:半夏6克、姜竹茹12克、生谷芽18克,再进3剂,饮食起居如常人,唯仍消瘦乏力,神疲,再予八珍汤调补气血。

病例3赵宝林,男,23岁,知青,安徽芜湖人,1977年11月就诊。主诉:因受精神刺激后失眠,已历年余,近患者症情加重,彻夜不眠19天,烦躁不安,神疲乏力,欲睡又不能入睡,不睡又精神萎靡,极端痛苦,此间曾使用逍遥散、归脾汤、交泰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类,均未见效,一派阴虚阳越之象,使用滋阴敛阳、大剂重镇之品: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龙齿18克、磁石30克、龟板30克、鳖甲30克、琥珀末9克、丹参30克。以生铁落250克先煎取汁3杯(约750ml),再煎上药,第一剂后2小时即生睡意,当日下午5小时即入睡,至次日上午7时方醒。上药减量1/3再服5剂,诸症悉减,每晚可睡6~8小时,因形体瘦削,气血亏损,阴虚症尚著,与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服,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病例4陈小爱,女,29岁,农民,安徽当涂县人,1972年4月就诊。患者产后满头痛,畏风冷,以布裹首,痛时须以60~70℃左右的热水浸泡头部,疼痛尚得略略缓解,脉沉弦,舌暗红苔白厚腻,初以羌活胜湿汤3剂不效,再投温胆汤3剂也未见效。又给重镇安神药,仍无效,其舌暗红中有少许紫斑,脉弦中夹涩,似与瘀血头痛有关,遂改投通窍活血汤加减:

葱白7根、生姜3片、当归9克、川芎9克、丹参9克、玄胡索12克、红花9克、桃仁9克、藁本9克、白芷9克、蔓荆子12克。

服3剂,症减大半,又续服5剂,诸症尽,嘱服当归养血膏巩固疗效。随访5年,未见复发。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勤求古训重视实践的中医内科学家高尔鑫》。徐文龙 卢业苗 董昌武 田松 整理
2
本条ID:1415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