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案

郭某,女,6岁,住上海市普陀区澳门路66弄128号。1994年11月17日门诊:患儿自今年5月起间歇性弛张发热,每次4至7天,最高体温达40.4℃,发热时神委,乏力,纳呆,并伴有寒战。先住市一医院诊治,查无确诊,后儿科医院经血培养、胸片、B超、心扫描、肝脾CT,以及查找疟原虫、红斑狼疮细胞、肥达氏反应、骨髓象等各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惟血沉30mm/小时。

曾请院外专家二次大会诊,经各种西药治疗,发热依然如故。因病无好转,诊断仍为“发热待查”,又要“腰穿刺”检查,家属不允,自诉已耗资7万余元,要求出院,转请中医治疗。

有人曾作少阳证治,用小柴胡汤而无功,以少阳证不可能逗留如此之久也。今辨证:见经常寒颤发热,热甚时40℃以上,汗出淋漓,肢冷。住院7个月,持续发热。来诊时精神委靡,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神安不躁,脉微细,但重按尚有力。根据上述情况,从“久”字着眼,以久病必虚,深入少阴;又根据形神、脉象,则为内有郁阳,故治以附子汤,甘温以和少阴之热,加桂枝以通阳,而制寒战高热大汗也。处方:

桂枝3克、附片5克、炒白芍6克、太子参6克、茯苓9克、青蒿9克、白薇9克、花粉9克、炙甘草3克,5剂。

二诊:服上药2剂后,热度不作,舌净无苔,胃纳正常,便下通调。再以附子汤加味。处方:

太子参9克、淡附片4克、炒白芍6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青蒿9克、白薇9克、川石斛3克、炙甘草3克,5剂。

三诊:病情稳定,下方调理之。

处方:

白参须6克(另炖代茶)、焦白术9克、茯苓9克、生扁豆9克、炒谷麦芽各9克、清甘草3克,7剂。

评析患儿间歇发热已7个月,辨证首先从“久”字着眼,以久病必“虚”也。又经细察详辨,患儿精神委靡,面色无华,脉息微细,但重按有力,此乃病邪虽已深入少阴,而形体尚有实处,且中有郁阳,而发热乃系假象。少阴病主证为脉微细,但欲寐,寐字作活看,亦可作静而不躁解。本例患儿的脉证符合少阴证,故治从少阴,方用仲景附子汤主之,甘温退大热,热病用热药,为反治之法。方中附子温阳扶正;白芍和血;太子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花粉补虚安中;用桂枝一药者,因内有郁阳,取其通阳,以制寒战高热,且使有汗能止也;配以青蒿、白薇,乃可治阳气浮越热盛之要药,故有热者倍之。辨证精确,投药中的,故2剂热退。复诊再予上方化裁,发热不作,疗效巩固。再经调理,康复而安。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推理论病的儿科专家董廷瑶》。王霞芳 整理
2
本条ID:14148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