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又称清热法,是使用寒凉清热性能的药物以清除各种不同类型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祛暑、生津、解毒的作用。在医门八法中是一种常用方法。
一、清法的理论根据
《内经》上讲的“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神农本草经》上说的“疗热以寒药”以及王冰主张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论述,都是清法的理论根据。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指出:“清者,清其热也。脏腑有热则清之。经云‘热者寒之’是也。………夫六淫之邪,除中寒、寒湿外,皆不免于病热。……盖风寒闭火则散而清之,经云‘火郁发之’是也;暑热伤气,则补而清之,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也;湿热之火则或散或渗或下而清之,开鬼门,清净府,除陈是也;……”清法主要适用于热性病,但热证又有表热和里热,虚热和实热的区分。一般而言,由阳盛所致的热证,大多表现为表热(有时也可以表现为里热)和实热;由阴虚所致的热证,大多表现为内热(有时也可以表现为表热)和虚热。在表热和实热之中,则又有热邪在卫、气、营、血以及热盛化火、热极生风之不同;里热和虚热之中,则也有心热、肝热、脾热、肺热、肾热以及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区别。而且虚实之间,又往往互相交杂。由于热证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因而清法的分类也是多样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清气(清营)凉血法;二是清热解毒法;三是清热利湿法。具体地说,在清气(清营)凉血法中,又可分为轻清宣气、大清气热、清热泻火(苦寒直折)、清营泻热、气营两清、凉血散血、清热滋阴等法;在清热解毒法中,又可分为清心开窍、凉肝熄风、清瘟败毒、清肺润燥、清肺败脓等;在清热利湿法中,又可分为芳香化湿、淡渗利湿和清热化湿等法。
二、清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
1.辛凉泄热(解毒):就是用辛凉之剂疏散风热的治法,适用于风热袭于肺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或咽痛,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候,可用银翘散治之。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伍竹叶以加强清热作用;薄荷、豆豉辛凉解表,荆芥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毒药配伍运用,可增强解表作用;桔梗、甘草、牛蒡子合用能宣肺解表,祛痰、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清润不腻,无恋邪之虑。本法
适用于温病初起,口渴津伤不甚的证候。
2.轻清宣气:指以轻清透发之品,宣畅气机,透热外达的治法,主要用于邪热过卫初传入气,气机不畅而里热不甚,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不舒,苔薄而黄,寸脉略大,用栀子豆豉汤主之。栀子苦寒,清热泄火,通利三焦;豆豉辛甘微寒,宣郁清热解表,一宣一泄,相互为伍,可以促使郁热分消而症状解除。凡是风温、春温、冬温、暑温邪热初入气分者,均可使用本法。
3.大清气热:本法为用辛寒清气之品大清气热以达到退热存津、除烦止渴的目的,也叫辛寒清气,主要适用于阳明胃热炽盛,症见壮热、大汗、心烦口渴、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涩少,苔黄、脉浮洪者,用白虎汤为代表方。方中以清热泻火的石膏为主药,配以善清肺胃实热,兼能养阴的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作为辅助,合之具有清气热、泻胃火、生津止渴的作用。大凡风温、春温、冬温、暑温诸病而症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均可用大清气热法。诸如:高热不退,汗出过多,气阴两伤,以及暑热伤气等病症,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症见高热、身发斑疹者,可用白虎加地黄汤主之;湿温多汗,身重或湿痹化热以及夏秋高热,症见头重如裹、胸闷、口渴不欲饮、关节肿痛、舌苔白腻等湿困证候者,可用白虎加苍术汤主之。
4.清热泻火:本法是指用苦寒之品直清里热的治法,也叫苦寒直折法。主要适用于热蕴气分,郁而化火,或由于温疫、温毒所致的发热口苦,烦渴汗少,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等症,用黄连黄芩汤加减治之。方中黄连、黄芩均系苦寒之品,都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郁金苦辛微寒,凉血解郁,与芩、连为伍,可以促进泻火解郁之力。
5.清营泄热:本法是清除热性病营分热邪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症见高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呆谵语,斑诊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清营泄热法的代表方为清营汤,方用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生地清热凉血为主药,因邪气热毒入于营血,故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连、竹叶心清心泻火;丹参清心而凉营血;热盛易伤津液,故又用玄参、麦冬养阴生津。
6.气营两清:本法也叫清气凉营法(即清气与清营并用),用以治疗热病邪已入营而气热仍盛的气营两燔证。见高热、心烦为主,伴有口渴、汗出、不能安睡、舌质绛、苔黄而干,脉滑数,宜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主之。
7.凉血散血:本法是清血分热邪的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作用。热邪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溲血,舌色紫绛或发斑色紫黑,甚或发狂谵语等,用犀角地黄汤治之。
此外,还有用于治疗热邪内闭心包的清心开窍法,以安宫牛黄丸为代表;治疗热毒壅盛、充斥气血、三焦的清瘟败毒法,以清瘟败毒饮为代表;治疗邪郁少阳,病在半表半里的清泄少阳法,以蒿芩清胆汤、加减小柴胡汤为代表;治疗热病后期,阴津耗损,邪热留恋于阴分的滋阴清热法,以青蒿鳖甲汤和黄连阿胶汤为代表;还有治疗湿热夹杂,热为水湿所遏的三仁汤清热利湿,以及温病热盛,升动肝风,造成的惊痫、抽搐的清热熄风法,以羚角钩藤汤为代表等等。
三、使用清法应注意的问题
1.温病初起,热象虽高,但病邪在表者,不宜使用。病邪在表,理当汗解;如果里热已经导致腑实,则宜攻下。使用清法必须在表证得汗而热不退,或里热已炽而尚未出现腑实证的情况下,用之方为恰当。
2.临床应用清法,必须分清气血,分别脏腑以及邪之轻重,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病重药轻贻误病机;另一种是寒凉太过,损伤正气,使邪气留伏不出。
3.苦寒清热之品,不宜过服,过之反易化燥伤阴,损及脾胃。故里热而伤阴者,不能纯用苦寒,必须兼用甘寒生津以救其阴。大病之后,体质素弱以及妇女产后,都应慎用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