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科痒证的经验

妇科痒证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病之一。主要有阴痒,皮肤痒,偶见单纯的眼痒、耳痒。

阴痒,在妇科痒证里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扰人难忍的症状,常迫使患者搔抓或摩擦以解其痒。凡外阴、阴道、肛门周围及大腿内侧的瘙痒均属此范畴。中医叫“阴门瘙痒”、“阴匿虫”。临床以前阴痒为主。阴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如婴幼儿外阴阴道炎致痒,生育期妇女易患的滴虫、霉菌性阴道炎致痒,更年期及经后妇女易患的外阴白斑、老年性阴道炎致痒,还有宫颈炎、宫颈息肉、盆腔炎症、盆腔肿瘤使阴道排液过多刺激致痒。此外,近年来因淋菌、湿疣病毒感染致痒就诊者不少。

皮肤痒,以全身皮肤瘙痒为特点,也有仅发于局部者,如手心、足心痒,颈项以上痒。多发于更年期、特别绝经后妇女。它实际是更年期后内分泌功能失调或皮肤退行性改变而好发于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肤瘙痒症。

眼痒、耳痒多发于老年妇女,眼痒常伴干涩流泪,耳痒在耳心常伴耳鸣。个别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关。

丁氏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内生或外感湿毒虫匿虫及气血亏虚、血瘀阻络有关。病理表现为湿热毒邪郁遏阴部致痒;肝肾不足、血燥生风致痒;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致痒;气虚血瘀、肌肤失养致痒。临床惯用的清热解毒、滋养肝肾法已不完全符合临床实际。丁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治疗妇科痒证四法,即清热解毒,利湿杀虫止痒法;滋阴润燥,祛风止痒法;益气养血,和营止痒法;补气活血,通络止痒法。并有外洗经验方二。

1.清热解毒,利湿杀虫止痒法。本法适用于脾虚肝热湿热下注或湿毒虫匿虫侵入阴部的阴痒症。临床特点:阴痒难忍,带多臭秽,带如米泔样或豆腐渣状或脓血状,重者阴部红肿痛或抓痕破溃。如热偏重,可伴心烦口苦、胸胁胀痛、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如湿偏重,可伴口中粘腻而苦,胸闷泛恶、小便黄少或大便溏臭。脉濡数,舌厚腻黄。丁氏用“清热解毒止痒方”(自拟)治疗。方药:土茯苓20~30克、苦参、白藓皮、败酱草、椿根皮、泽泻、生地各12~15克、北柴胡9克。方中土茯苓、苦参、白藓皮、败酱草、椿根皮共有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杀虫止痒之功;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生地清热凉血,使利湿不伤阴;北柴胡宣畅湿热郁滞之气机。全方使热清毒解,湿去痒止。丁氏曰:“方中土茯苓重用,此药清热解毒除湿作用佳,药味平和,无苦寒伤阴伤胃之虑,与苦参相配可视为方中君药。”如热偏重,选加龙胆草、山栀、银花、黄柏、红藤、蒲公英;湿偏重,选加苍术、猪苓、车前子、萆薢、赤小豆;气虚,加白术、扁豆、山药、茯苓;痒甚加地肤子。

2.滋阴润燥,祛风止痒法。本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血燥生风之妇科痒证。临床特点:皮肤瘙痒或阴部干痒灼热辣痛或眼痒干涩,夜间或遇热加重,搔抓易起红色疹痕,痒止疹痕易退,皮肤泛润或阴部皮肤变白萎缩。可伴带下黄少或夹血,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瘦红少苔,脉细数。丁氏用“滋服润燥止痒方”(自拟方)为主治疗。方药:熟地、制首乌、麦冬、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桑椹、胡麻仁、白蒺藜各12~15克、丹皮9~12克。方中熟地、麦冬、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桑椹、胡麻仁、山萸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丹皮、旱莲草清热凉血;白蒺藜祛风止痒。

全方养阴清热,润燥止痒。

如热重生地易熟地加赤芍;痒重加僵蚕、防风;带下夹血加茜草、阿胶。症状控制可服“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1~2月以巩固疗效。

3.益气养血,和营止痒法。本法适用于气虚血少,营卫失和,卫表不固,易感风邪之妇科痒证。临床特点:皮肤或阴痒,痒无定处,搔抓不易起疹痕或疹痕淡红,皮肤如有蚁走,常遇冷加重。伴恶风自汗,神软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丁氏用“益气和营止痒方”(经验方)为主治疗。方药:黄芪15~30克、白术、白芍、当归、蝉衣各12克、桂枝、防风各9克、甘草6克、大枣10个。方中黄芪、大枣、白术、甘草、白芍、当归益气养血;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止汗;蝉衣、防风祛风止痒。全方益气固表,和营祛风止痒。

如气虚重加党参、山药;痒甚可加僵蚕、荆芥;汗多加浮小麦、五味子。

4.补气活血,通络止痒法。本法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滞、肌肤失养之妇科痒证。临床特点:病程绵长,皮肤或阴痒,搔抓痕疹暗红或留痕斑可久不消退,肌肤甲错或阴部皮肤变硬枯厚。可伴倦怠头昏,纳少心烦。舌胖暗或有瘀点,脉沉细无力。丁氏常选“补阳还五汤”加鸡血藤、灵仙、胡麻仁、白蒺藜、防风。如阴部皮肤硬厚加三棱、莪术、皂刺。“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加鸡血藤、灵仙助通络活血;白蒺藜、胡麻仁、防风润燥祛风止痒。全方旺气通络,祛瘀止痒。

对阴痒的治疗,症重者,丁氏主张内外合治,轻者或妊娠期可单用外治。常用外洗方有二:外洗方Ⅰ:山豆根、儿茶、苦参、蛇床子、白鲜皮、蛇倒退各20克,包煎,熏洗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丁氏常根据临床诊断选择性加药。如滴虫致痒加百部、大蒜、鸦胆子、枯矾、乌梅;霉菌致痒加土槿皮、地肤子、鹤虱、川椒;淋菌致痒加野菊花、蒲公英、银花、土茯苓、黄柏;湿疣致痒重用鸦胆子量;白斑致痒加补骨脂、川椒。

外洗方Ⅱ:苦蒜、桃树叶适量,用法同上。苦蒜杀虫止痒,桃树叶“消湿杀虫”。常用于幼女、老年妇女阴痒不重者。

丁氏还强调,除蝉衣、僵蚕外,以一些顽固性妇科痒证可加用蜈蚣、全蝎、乌梢蛇、地龙等虫类药。因虫类药多具祛风解毒止痒或祛风通络止痒之功,用之可增加疗效。

案例:患者白某某,女,53岁,已婚,因皮肤瘙痒4年,加重2年,于1993年4月20日初诊。

述4年前始感皮肤瘙痒,痒不重,发作稀少。2年前绝经,皮肤瘙痒渐加重,入冬后发作频繁,痒症加剧,搔抓后起淡红痕疹。西医诊为“绝经期皮肤瘙痒症”,给“复合维生素”、“谷维素”、“镇静药”内服,间或服中药,症缓解不明显。平素恶风自汗,倦怠乏力。就诊时面色少华,形容痛苦,不时搔抓皮肤。舌胖淡苔白,脉细无力。辨属血气不足,营卫失和之皮肤痒症,拟益气和营,祛风止痒法治之。处方:

黄芪20克、党参、白芍各15克、当归、乌梢蛇、蝉衣、白术、僵蚕各12克、桂枝、防风各9克、大枣10个、甘草6克。

每周6剂,服药一月痒症控制,方不更张,改每周3剂。于1993年7月28日复诊,述已停服药30天痒症未发。此例用“益气和营止痒方”加味治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丁丽仙 袁端红 整理
2
本条ID:1414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