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血气

中医学认为,气血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固摄、气化为特点,常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血主濡之”、“血气者,人之神”。血的生理活动是对全身组织器官起营养与润滋作用,并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血,血载气,气旺则血生,血盛则气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血气调和,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气失调,在气表现为气虚、气逆、气郁;在血表现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二者又相互影响,可出现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虚,气逆则血逆,气陷则血脱。反之,血瘀致气滞,血虚致气虚,血热气亦热,血寒气亦寒。丁氏认为,在妇科血气失调虽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要首推肝之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为妇科致病最主要的因素。丁氏“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血气”的提法,是他对妇女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妇科疾病论治的又一重要观点。他是基于以下三方面提出的。

一、“肝主疏泄”与女性生理特点的关系密切

肝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它具有疏通调达人体气机,促进升降出入运动之作用。肝喜条达恶抑郁,肝之疏泄作用除了协调情志,疏泄脾土、调和血气外,在女性主要表现与冲任关系甚为密切。

冲脉之冲,为要冲之义。内经称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有“冲为血海”之说。冲脉起于胞中,与肾经相并,能调节十二经之经气,以资助十二经之活动,为月经之本。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冲脉为月经之本。

任脉,任有任养、担任之义,起于胞中,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凡精、血、津、液均属任脉所司,为妇女任养之本。王冰曰:“任主胞胎。”任脉通又是产生月经的重要条件。

冲任二脉均起于胞中,肝经环布阴器,前人有“冲脉隶属于肝”的说法。冲脉之气盛而流通有赖肝之疏泄有序,只有肝之疏泄正常,才能血脉流畅,任冲二脉和调,血海满盈,“月事以时下”、“任主胞胎”正常。再则冲任气调,不上犯脾胃,化源充足,肝有所养,其疏泄有度,血海气血旺盛,冲任调谐,经带胎产乳方正常。

丁氏认为妇人在生理上易发生肝失疏泄,冲任失调,其原因主要有四:

1.女性生理情绪不稳定,易郁易怒。这方面古人早有记载。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妇人门》云:“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升,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或月事不调。”《类证治裁·调经论治》曰:“盖女善郁,木失条畅,枝叶萎悴,肝不藏血,经之所由不调也。”《女科经论》云:“百病皆生于气,而于妇人尤为甚……。”又云:“……妇人以血为本,妇人从于人,凡事不得行,每致忧思忿怒,郁气思多……。”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直接影响肝之条达。“肝为刚脏”,其性最易动荡,情绪激动则勃然大怒,所欲不遂则抑郁不乐,甚至不悲自泣,暗自悲恸,故易郁易怒可视为妇女之性格特点。

2.妇人生理上有“阴不足,气有余”之特点。阴血不足,肝失所养,“体阴”不足而“用阳”失常。此外,阴虚生内热,热灼阴津,血稠瘀生,瘀阻气机。正如前贤所喻:“夫人身之血,如胭脂然,有色有质,可粉可淖,人血可粉亦可淖也。其淖者,津液为之合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瘀滞。”3.产育、月经、手术易致瘀血留滞胞中。血瘀则气滞,气滞加重血瘀。

4.经期、产后、手术后,寒热湿邪易与血相搏,结于胞中,久致寒凝血瘀,湿热瘀滞胞脉,致气机郁滞或逆乱等。

他认为以情志因素及肝失所养引起肝之疏泄失常为多见。

二、肝之“疏泄失常”与妇科发病关系密切

肝之疏泄失常有两种结果:

1.肝郁气滞,疏泄不及。证见胸胁满胀疼痛,精神抑郁寡欢,嗳气叹息,多愁善感,或愁若欲泣,乳房胀痛,少腹胀痛,舌暗脉弦。如郁久化瘀,见少腹胀刺痛,痛点固定,经色暗有块、痛经等。

2.肝气亢奋,疏泄太过,证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头胀,“气有余便有火”。可见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头痛头胀,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数。经色鲜红,先期而至,或量多淋漓不尽等。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女科经论》云:“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血亦结。……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傅青主曰:“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这些都指出了气机郁滞为百病之根,同样亦为妇人发病之根。肝郁日久必致瘀血内生,“瘀血”为气郁必然的病理结果。

当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海盈溢失度致经先后不定期;郁久致瘀,胞脉阻滞,可致月经后期、经少、痛经、闭经;郁久化热,热迫冲任致经多、崩漏,气火上逆致经行叶衄,经行头痛;瘀久化热,瘀热内郁,血气营卫失调而致经行发热。因肝郁气结,胞脉瘀滞,任冲不利可引起多种月经病的发生。

在妊娠期间,因胎体长大,气机受阻,胞脉不通可现妊娠腹痛、胎动不安、子肿、妊娠小便不通等。如傅青主云:“妊娠有怀胞之忧郁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而疼痛,如弓上弦,人只知是子悬之病也,谁知是肝气不通乎!”因妊娠期间冲脉之气较盛,冲气夹肝气犯胃,致妊娠恶阻。此外可因气血郁滞或寒凝血瘀致难产。正如《薛氏医案》云“妊娠将养如法,则气血调和,胎得其所,而产亦易。否则胎动气逆,临产亦难,甚至危矣。”产后多虚多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胞脉瘀滞致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血气内阻,营卫失调可致产后发热;气机郁滞,乳络不通可致缺乳;郁久化火,迫乳外溢致乳汁自出。

气机郁滞所致带下之疾。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所曰:“妇人多忧思郁怒,损伤心脾,肝火时发,血走不归经,此所以多患赤白带下。”《血证论》曰:“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夹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若脾失冲和,不能制约,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症。”在妇科杂病里,因气机郁滞,冲任不能相资,不能摄精成孕;气血郁滞日久,可形成症瘕积聚。

从以上可得知,因肝郁不疏,气血瘀滞,胞脉不利,冲任不调而导致的妇科疾病甚为复杂而广泛,尤以月经病的发生更为如此。这正应了前贤所曰:“在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诸病多致肝生也。”更印证了张锡纯所云:“肝之为病颇多,而在女子尤为甚。”这亦说明丁氏在妇科重视调畅血气观点的正确。

三、“解郁化滞”乃为妇科治病的要法

根据以上所述,妇人生理上“易郁易怒”,病理上“易亢易郁”的特点,丁氏提出“解郁化滞”乃为妇科治病的要法。

“木郁达之”出于《内经》。“达”为畅达之意,包括疏通及轻扬举散之治法。叶天士云:“过郁者宜辛宜散,乘势达之为妥,过升者宜柔宜降,缓其旋扰为先。”张景岳曰:“达,畅达也,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其经在胁肋……然木喜调畅,故在表者宜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木郁达之”是中医学临床运用较广泛之法则之一,是临床肝病法则的高度概括,前贤早有“调肝为先,舒肝经自调”的说法。

“血实者决之”出于《内经》。“决”为疏决通导之意,即指疏通瘀积之血。所谓瘀血,是瘀积不行,污秽不洁的离经或经中之血,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的病变。“瘀血”既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病理结果,反过来又成为引起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瘀血的产生主要与气郁有关,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滞,气阻则血瘀。朱丹溪六郁中的气郁、血郁与气滞血瘀同义。丁氏认为有气滞就必有血瘀,有血瘀必致气郁,单纯的气郁或血瘀证不多。临床要辩以气郁为主或血瘀为主,确定其用药份量,即在解郁中兼化瘀,或化瘀兼解郁,或二者均而用之。丁氏在妇科治病中,常在解郁化滞的同时或温经、或化痰湿,或理脾和胃,他在妇科常用的治郁法有解郁活血化瘀法,解郁理脾和胃法,解郁泻热清肝法,解郁化瘀温经法,解郁行滞化痰法,其具体运用如下:

1.解郁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胞脉瘀阻所发生的妇科诸疾,如痛经、经少、月经先后不定期、不孕、妊娠腹痛等。如气滞为主表现经行色暗,少腹胸胁胀痛等证,常选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乌药散、开郁种玉汤。如血瘀为主表现经行色暗有块,胸胁少腹胀刺痛等症,常经方: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如胞脉瘀滞日久积而成症瘕积聚,常选用桂枝茯苓丸、香棱丸、理冲丸等方。

2.解郁理脾和胃法:适用于肝疏泄失常、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的妇科诸疾,如经少、后期、经行泄泻、带多、子肿、妊娠恶阻等。常伴胁痛脘胀、纳呆神软,或胸闷泛恶、嗳气吐酸症状,并见经色淡暗等。常选方:连苏饮、逍遥散、陈皮竹茹汤、完带汤、易黄汤。

3.解郁泄热清肝法:适用于肝郁日久,化热化火所致的妇科诸疾,如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漏、经行衄血、阴肿、阴疮、带下症等。常伴口苦咽干、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胸胁胀痛、经色深红、量多有块、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常选方:丹栀逍遥散、清经散、保阴煎、清肝引经汤、龙胆泻肝汤。

4.解郁化瘀温经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胞宫寒冷,寒凝血瘀阻滞胞脉而致的妇科诸疾,如痛经、闭经、不孕等。常伴见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经色淡暗或小腹痛,喜温拒按,经色暗红有块。常选方: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胶艾四物汤等。

5.解郁行滞化痰法:适用于气郁血滞,水湿不化,久而成痰,痰瘀阻胞所致的妇科诸疾,如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子肿、症瘕等。常伴胸闷泛恶,头昏心悸,形体肥胖,带多粘腻。经暗质稠,舌暗苔腻。常选方:启宫丸、开郁种玉汤、苍附导痰汤、白术散等方加减。

丁氏常用的解郁化瘀药归纳如下:

疏肝理气药:北柴胡、枳壳、香附、佛手片、乌药、小茴、川楝、陈皮、橘核、荔枝核。

行气活血药:延胡、郁金、川芎、莪术。

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泽兰、苏木、月季花、鸡内金、乳香、没药、虎杖、刘寄奴、牛膝、益母草。

活血通络药:大血藤、鸡血藤、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

养血活血药:当归、鸡血藤、丹参、生地。

活血消症药:三棱、莪术、土鳖、皂刺、鸡内金、水蛭。

妇女的发病与肝肾二经及冲任二脉关系甚为密切。肝的疏泄与藏血直接影响月经的调畅、胎元的荫养、孕育的产生。肝的“体阴”和“用阳”二者相互为用。丁氏在疏肝解郁的同时常与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化瘀生新等法合用,以达“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也”。使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在用药上他遵循《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原则,注意到妇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疏泄不及,郁证为多的特点,做到疏肝不伤阴血,滋养不碍气机,用药治疗上,使“体柔而用疏”,遂其条达之性。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丁丽仙 袁端红 整理
2
本条ID:1414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