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男,33岁,甘肃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二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及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1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腹水住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医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
入院时化验:表面抗原阳性,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4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克%,白蛋白2.6克%,球蛋白3.6克%,谷丙转氨酶325单位。血小板计数3.8万/mm3。
症见:两胁疼痛,胁下瘀积(肝脾肿大),触痛明显,腹大如鼓,腹水量多,全身浮肿,饮食不进,牙龈出血,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弦而涩。诊断:西医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辨证属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治以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基本处方:
淫羊藿20克、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黄芪20克、鳖甲30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大腹皮20克、猪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30克。
水煎服。并加服“舒肝消积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连续服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衄血已止,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以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药半年,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脏回缩,诸症悉除,患者自觉无任何不适,并能坚持上班。
随访两年,患者仍断续服中药,但病情稳定。
评析该患者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按周氏治疗肝病经验,中医辨证应属虚瘀症积型。其腹水形成一由脾肾两虚,肾虚不化,脾虚不运而致水液潴留,此因虚而致;一由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血不归经,津液外渗而成腹水,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又由瘀所致。虚与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导致症情复杂,险象丛生的危急重症。所以周氏对该患者的治疗仍遵循“全面兼顾,整体调节”的宗旨,采取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予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之品。方中党参、白术、黄芪、淫羊藿、仙茅、女贞子、五味子等扶正培元,以补益脾肾,根据实验提示,此类药有利于血浆蛋白的提高,可促使肝细胞功能恢复,此为扶正之一面;以丹参、莪术、鳖甲、大腹皮、猪茯苓、泽泻、白茅根等行气祛瘀、通脉利水,此又为祛邪之一面。再配合服用周氏所研制的“舒肝消积丸”,诸药配合,相得益彰,起到攻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恋邪的效果。
从本病例的治疗可以看出周氏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始终掌握攻补兼施的原则。
重用培元补虚,补益脾肾之品,以增强机体抗邪能力,恢复肝功能,即所谓“扶正以祛邪”。对活血祛瘀药物的运用,周氏善于轻重药物并用。以当归、丹参、赤芍、延胡索等轻缓药物为常用之品。还常辅以三棱、莪术等重品以破血祛瘀、磨削症积,以增强化症消积效果。祛瘀药与行气利水药同用,这又是周氏治疗各型肝硬化腹水所常遵循的用药准则。故上方在大队利水药中佐一味行气药大腹皮,更能起到通利水道,消除水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