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从肝、肾、瘀论治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病情迁延日久,进一步出现贫血、消瘦、疲乏、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对于胃脘痛一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多数按“九痛”进行论治。然而,鉴于萎缩性胃炎的这样一种特殊的胃脘痛,若按“九痛”论治,则往往不能取效。

此种胃脘痛,病理变化复杂,因而病程多缠绵,病变迁延长期不愈,患者体质大都虚弱,或阴虚,或气滞,或血瘀,或寒热不调,或寒热错杂,或升降失司,或清浊相混,或虚实夹杂,或失治,或误治,见证不一,性质各异,这就需要仔细辨证,恰当论治。大寒大温,大补大攻之剂,皆非所宜,应做证“攻不伤正,补不留邪”,缓中补虚,疏气令调。

一、养肝阴、疏肝木以防微杜渐

“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木扰动,先横逆乘胃,因此,多数胃脘痛的疾病往往与肝木有关,尤其在起病之初,无不表现出肝木横逆犯胃之证。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若郁怒所伤则气滞横逆,侵犯阳明胃土而出现胃脘疼痛的症状。气郁久则易化火,化火则易伤阴。又久痛入络,入络则易致瘀阻。故论治中首要注重疏肝理气,并注意养肝之体以济其阴,活肝之血以通其络。

二、滋肾水、强脾阴以固先后天

病虽在胃,而缘由肝木之克。脾胃均属中州,因受肝木横逆之干扰而失运化之职,水谷不化,气血日衰,致使五脏六腑失之濡养,因而除胃脘痛外,常伴有消瘦、神疲、短气、头晕、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而暗、苔薄白、脉细微无力等一系列虚劳见症。

脾为肾之主,胃为肾之关,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后天受损,必然导致先天之受害。肾失脾主之健运而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得以妄行。因此滋肾阴、强脾胃而济先后天,以达对肝木之制约,是立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此类见证,赵氏常在一贯煎的基础上加二至丸,以倍补肾之功,再配以青陈皮、郁金等加重调肝解郁之品,往往能奏效。

三、通瘀滞、和络脉以标本兼顾

叶天士说:“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萎缩性胃炎的后期,也符合这一规律。肝气郁滞迁延日久,气既被阻,血亦受累,络脉瘀阻不通而出现气滞血瘀的见症,一般胃脘刺痛以午后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疏滞,和络定痛。可选用失笑散加味,常加当归、桃仁、香橼皮、青皮、郁金。兼有中气虚者,加白术;胃阴虚者,加山药、黄精。

通过临床实践,萎缩性胃炎伤阴者十之八九,根据伤肝阴、胃阴、脾阴、肾阴的不同,以及受害程度的深浅,在立法选方用药时务求恰如其分,病重药轻则无济于事,但也不宜过猛,急于求成,否则往往事与愿违。在调治这类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嘱病者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并需得到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方可获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在明理知在成行的赵金铎》。朱建贵 赵超英 整理
2
本条ID:1409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