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案

方某某,男,6岁。1987年10月21日初诊。

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寝时有汗,长期胃纳不思,时有胸闷,大便间日一行,气秽,溲短,时感肢倦乏力,时有微热,诊属脾虚湿蕴,健运失职。

诊查:苔薄白腻,脉细。

治法:健脾化湿运滞。

处方:

广郁金5克、佩兰6克、炒淡芩2克、陈蒿梗6克、川朴花5克、陈皮5克、大腹皮6克、炒枳壳2克、炒苡仁9克、神曲6克、焦楂炭6克、灯芯2束。

3剂。

10月24日二诊服药后,胃纳稍思,微热已退,夜汗已减。时感胸闷,大便气秽,溲短,肢倦乏力,苔薄黄腻,脉濡细,治拟前方出入。

处方:

广郁金5克、茯苓9克、大腹皮6克、藿香5克、炒白术5克、神曲6克、炒枳壳2克、楂炭6克、川朴花5克、炒谷、麦芽(各)9克、炒苡仁9克。

3剂。

10月27日三诊患儿胸闷已渐舒,胃纳明显增加,溲稍长,大便气秽,肢倦乏力渐除,苔薄腻,脉弦细。

处方:改服“理脾化湿汤”(詹氏经验方)5剂,服后小儿康复痊愈,经一年随访,家长反映未见上述症状再现。

评析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六淫外邪及饮食内伤均可伤脾,脾不健运则湿自内生。

詹氏经验说,小儿脾胃不足,饮食不能自节,加之家长娇宠,喂养不当,恣啖肥甘生冷,故临床以“脾虚湿蕴”患儿较为多见。本案湿滞中州,脾土困顿,运化转输失职,故胃纳不思,大便不调;湿阻气滞,则胸闷;湿困肢体致肢倦乏力;脾虚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不得充肌润肤,则面黄形瘦;肺气之强弱有赖于脾气,脾虚则肺气弱,卫外不固,故外感易受,寝时有汗;时有微热,苔薄白腻,脉细或濡细均脾虚之象。对此类病证,詹氏认为治拟从健运脾胃,芳香化湿,调理气机几方面入手,使中州活泼健运,升降转输自如,中无气滞湿蕴之害。故本案以佩兰、朴花、蒿梗、藿香芳香化湿,鼓舞脾胃之气;陈皮、大腹皮、炒枳壳、郁金健脾行气宽胸;淡芩清热燥湿;灯芯清热利湿;苡仁、茯苓健脾渗湿;神曲、山楂、谷芽消食以助脾运。数味合用而见功效。由此可窥詹氏调治脾胃之一绝。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擅长调治小儿脾肺的詹起荪》。詹乃俊 整理
2
本条ID:1409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