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谓“用药如用兵”,方药是医者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一方一药均关系到疗效的好坏,甚至患者的安危,故当慎思而后笃行。医圣张仲景立方遣药时,其药味的多少和剂量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法度可循。如《伤寒论》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用药严谨,剂量配伍适宜,药物味少效宏,调和营卫,解肌退热力强,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之一,很值后学效法。相比之下,现在有的医者立方遣药态度不够严肃认真,仅凭兴趣用药,处方时不考虑方剂的配伍和药物禁忌,既无原则又少规律,有的处方达数十味,一剂煎剂竟重达数斤,既浪费药物,又损伤了病患。如有一医者治疗肝炎时,为迎合病家求治心理,每次处方黄芪、茵陈均各开一斤,加上其他药物有半斤者、有四两者,这种欺世盗名的作法,与先贤严谨慎思的医风相比何止天壤?古代名医如叶天士、吴鞠通等每张处方不过十味,用量亦适度。古人还有将药物轧成粗末,混合后作成散剂服用,既节省了药物,又提高了疗效。
临床中往往有些患者,在叙述病情中抓不住主证,而将所有病况如数家珍,和盘托出,这就需要医者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分析、归纳,果断地抓住主要矛盾,出奇兵以制胜,而不是无的放矢,寒热杂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