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猕因子)两大类,其中ABO型不合尤为常见,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随着遗传免疫学在围产医学中的运用和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ABO血型不合日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和警觉。
张氏所拟经验方中药胎黄清退饮在防治新生儿黄疸中取得明显疗效,其中已包括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黄疸在内。本病防治,首先从母体开始。病妇虽有脾虚湿盛、肝肾不足、湿热内蕴种种不同,然根据绝大多数本病孕妇临床表现为阴虚血热、肝胆湿郁证候,因而组成滋阴凉血、清利肝胆湿热之“地丹茵陈汤”(由大生地、粉丹皮、焦山栀、茵陈蒿、炒黄柏等组成),对本病多数病例疗效较好。张氏总结本病防治要素有三:
一、加强孕期检查,及时发现
可疑病例是防治本病的基础RH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早为围产医学界所重视,而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亦已受到足够关注。产前检查的孕妇,首先应将测定血型列入常规项目,如发现孕妇为O型者,即测定其配偶血型,一旦其夫为A、B或AB型时,再测定孕妇的免疫抗体滴定度异常时,给予中西医治疗,直至滴定度降至正常。准确检出及时发现可疑阳性病例并追踪监测,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二、坚持中西医结合
全程治疗,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对血清免疫抗体滴定度阳性的孕妇,进行系统治疗,常规静滴能量合剂,口服维生素E,经7~10天为一疗程的治疗,加服中药“地丹茵陈汤”,作为防治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产后即予新生儿中药
常规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产时留脐血,测定新生儿血型、总胆红素,并做Coomb′s试验,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常规服用张氏胎黄清退饮。
对依据张氏防治原则接治的16例患者的疗效加以总结,有以下三点值得讨论。
其一,凡能坚持孕期治疗者,孕妇一般状况较好;新生儿按常规加服中药张氏胎黄清退饮后,黄疸发生率明显降低,或黄疸程度减轻,服药后退黄均较满意。16例中,未发生黄疸3例,轻度黄疸12例,重度黄疸仅1例,16例资料之外的例2为产后发现,未予孕期预防性治疗,而有重度黄疸或危重症状表现。
其二,新生儿黄疸留院治疗观察较易管理,而孕期阳性夫妇坚持监测与治疗容易失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患者夫妇一方或双方因工作调动、外出、易地迁居、变更分娩医疗点或缺乏对本病的认识等原因难以追踪观察;二是观察医生不固定,也会影响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阳性检出率必然低于实际发生率。
其三,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母儿免疫状况、减轻症状、加速退黄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确有明显疗效,尤其是对孕妇产前预防治疗用药,新生儿即时给药,对本病防治甚为重要。这为今后ABO新生儿溶血病防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例1:女,26岁,首胎孕34周,因母儿ABO血型不合住院,血清免疫抗体滴定度为1∶1024,住院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常规治疗,加“地丹茵陈汤”,每日1剂并服2次,10天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血清免疫抗体降至1∶256,孕38周后择日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体重3100g,评分10分,婴儿出生后即服胎黄清退饮,第三天出现轻度黄疸,第五天退黄,第八天母女平安出院。
例2:女,29岁,首胎孕394周,临产入院,行剖宫产娩出一男婴,体重3250g,评分8分。
生后48小时,即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精神弱,病婴血清总胆红素349mmol/L,直接胆红素342mmol/L,并查得血型母为O型,儿为B型,病儿加服胎黄清退饮,黄疸逐渐减轻,消退,住院13天痊愈出院。本例孕妇期未查血清免疫抗体,也未预防用药,待新生儿出现重度黄疸时,立即常规服用中药而取得疗效。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在ABO新生儿溶血病的防治过程中,对改善母儿免疫状况,减轻病儿症状,加速退黄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确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