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后天调治之宜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十分丰富,张氏在其作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辨证论治教材化、程式化的模式,在客观上限制了对治则治法理论的研用。辨证论治被公认为中医学特色之后,受到足够重视。由于突出了“证”的辨识,相对忽略了“治”的斟酌,以为只要辨证确切,治法方药可随证而出,信手拈来,这样便使青年医生不注重论治的功夫。长此以往,辨证论治的神髓将会部分佚失,中医诊疗水平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张氏十分重视治则理论的研用,对一些重要理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论先后天调治之宜”便是其中的研究内容之一。

先天之治在肾,后天之治在脾。调治先后天方法,古今研究颇多,以至有所谓先天派和后天派之分,张氏称,以补脾或补肾见长则可,以补脾而斥补肾,以补肾而责补脾则非。中医学术各流派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当时的现实原因,脱离具体环境条件,便无从形成流派,后世研用各派学说理论,亦当作如是观。综观古论,补脾补肾各有所宜,各有所忌,知所宜忌,便可“正行无间”。张氏之于调脾治肾,特重临床实际,不尚空泛理论,认为脱离实际的争论并无现实意义。

一、界定调先后的含义

何谓调先后天,必须审明。张氏指出:脾病治脾、肾病治肾,也不尽是调先后天。只有病情繁复,治难周全,或病情变化迁延,久治不应时,改从脾肾治疗;或病未重而胃气先馁,病未愈而肾气已乏,此时调治肾脾方称调治先后天。主于肺病补脾、肝虚补肾,分别称为培土生金和滋水涵木,也不属调治先后天之列。明确这些概念之后,便可对调先后天的治法原则加以讨论。

二、补先后天之宜

张氏对调补先后天治则持论有四。其一,久病及肾,肾阳虚者,正补无忌;肾阴虚者,当兼健脾。周子干《医宗秘奥》论补脾不若补肾时说:“要知此乃补肾中之火,非补水也”。书有云:“木生君火,君火授权于相火,火乃生土,故知非此火则土无以生。古人以此火譬釜底之燃薪,最为切喻。釜底火燃,则釜中之物自熟。人身命门与胃,同此义也。故八味丸为补肾之圣药,以其中桂、附能补命门耳!若不知此说,而妄用润剂,脾阳必败,饮食减少,而欲求肾气之充,其可得乎?”此即张氏持论之所本。肾阳虚者,正治之法必以温补,药用八味丸,或用桂、附、巴戟、菟丝等品,补肾而外,或兼温中,或兼健胃,总无碍中运,故可正补无忌。其肾阴虚者,欲补必借用滋润之品,易伤脾胃阳气,于久病之体,尤为不利,故当兼入健脾药物,以保无虞。

其二,病至虚实错杂,依证久治不应,虽无脾肾显证,却宜调补之;其便干者宜补肾阴,便溏者宜健脾气。此论专以大便干湿为辨,临床极切实用,曾治张某,患胆囊炎、胃炎、支气管炎数病,症状颇杂,治以调胃和中,或健脾疏肝,或宣肺理脾,终无大进后因病人便结难行,改用左归丸合济川煎法加减,以补肾养阴为主,竟收诸恙平息之效。信为经验之结晶。疾病既已虚实错杂,其治法亦难面面俱到,或补或泻,泻其几何,补其几何,不易周全,非但不能切对病机,且用药一杂,或于机体有所伤损,酿成新病,故此时用药尤难。张氏执定脾肾调补,不计杂繁,避实就虚,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此不治之治也。掌握此法之要点在于:一为病情繁杂,主要病机不突出;二为大便之干与溏;三为已经多法调治不应。据此三点运用,常能收效。

其三,调男子病,治肾先于治脾;调女科病,治脾先于治肾;治小儿病,虽有肾虚,治脾而后肾可也;治老人病,脾虚肾虚,兼顾不偏。这是以男、女、老、幼作为治脾治肾依据之一,其于临证,亦每切用。此法既遵古人,又有临床经验所证。男女长幼,气质本不尽同,病时亦有证候之异,是指在辨证论治基本原则,同一病证,男女长幼施治当有差别。在具体方药上,张氏治男子以六味丸合参芪为主;治女子以归脾汤合地黄、川断等品为主;治小儿以启脾,二陈为主;治老人则相兼用之。

其四,肾虚精血不足治之不愈者补脾,诸病久治罔效者补脾。《慎斋遗书》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疾病日多矣。”诸病何以久治不愈?盖中气已虚,气血无继,脏腑失养,虽药无功。又,药自口入,借口气以达病所,中气或馁,药无凭借,何能愈病!余氏评叶天士医案有云:“血肉有情之方,正合精血不足补之以味经旨,如果病人胃口伤残,未可遽投。”可见,虽有肾虚精亏的证,直用滋补,可因脾弱则难以为力,反不若从中补脾,久必化源足而精血自充。张氏从古人议论中理出规律,用以指导临证,辄多奇获。如治一月经稀少病人,前医施补肾阴阳法,反致经量更少,询知其纳食呆少,何堪滋腻,遂改弦易辙,直用醒脾调中,数十剂后,经潮而量增多,月经渐次复常。

张氏于上述四法之外,还对补肾、补脾之所宜提出新的看法。前人有“补脾不如补肾”和“补肾不如补脾”两说,张氏并不偏执一词。认为:补脾、补肾各有所宜,大抵治肺、胃之病,调脾者多;治心、肝之病,治肾者多。除此而论,则病人胃气旺者,治肾每应;胃气衰者,治脾易效。

又,欲速效者,当求之脾;欲远图者,当归于肾;上下三焦俱病者,先和脾胃中运;由肾虚而脾运胃纳不旺者,又非宗“肾为胃关”从肾治其根本不可。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坚持推陈出新的疑难病专家张绚邦》。周铭心 张晓天 整理
2
本条ID:14087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