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胆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玉米须15克。
功效:清利湿热,化结排石。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肝炎,胆囊炎症。
加减运用:兼见寒热或黄疸加柴胡、黄芩、绵茵陈;伴脘胁胀闷、嗳气加枳壳、川朴根;尿路结石加石韦、猫须草、车前草;右上腹疼痛较甚者加元胡索、杭白芍等。
二、蠲痹四藤汤
组成:海风藤12克、络石藤12克、忍冬藤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2克、豨莶草15克、冬桑枝12克、木防己12克、川牛膝10克。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痛。
加减运用:风邪偏胜者加防风、秦艽、羌活、桂枝;寒邪偏胜者加川草乌、附子;湿邪偏胜者加羌活、薏苡仁、防己、蚕砂;痛在上肢加羌活、防风、桂枝、桑枝;痛在腰以上者加独活、寄生、续断、牛膝、木瓜。
三、加味苍耳散
组成:辛夷花6克、苍耳子6克、北细辛3克、薄荷叶6克、白芷5克。
功效:疏风散寒,通利鼻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涕者。
加减运用:兼见前额头痛加川芎、甘菊花、蔓荆子;兼风寒表症、恶寒发热者加荆芥、防风、羌活;流涕黄浊加甘菊花、桑叶、银花等。
四、理气止嗽散
组成:荆芥6克、杏仁6克、百部6克、浙贝母10克、陈皮6克、款冬6克、甘草3克。
功效:理气化痰,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症见咳嗽咽痒、痰白者。
加减运用:如痰多咳嗽气喘,与三子养亲汤合方(莱菔子易葶苈子)加蜜炙麻黄;肺热咳嗽者加枇杷叶、蜜兜铃、黄芩;风热咳嗽与桑菊饮合方;痰白量多者加半夏、茯苓等。
五、活血通络汤
组成:丹参12克、桃仁6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5克、当归6克、瓜蒌15克、半夏6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宣痹。
主治: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舌紫暗,脉沉涩者。
加减运用:如胸痛甚者加降真香、郁金、元胡索;痰多色白者加陈皮、茯苓;若神疲倦怠、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者加黄芪、太子参。
六、止咳定喘汤
组成:蜜麻黄6克、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蜜款冬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半夏6克。
功效:宣肺平喘,止咳祛痰。
主治:风寒咳喘证。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运用:如兼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者加荆芥、防风、紫苏叶;如咳喘痰白清稀者加干姜、细辛;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七、清上止痛汤
组成:川芎3克、白芷3克、羌活3克、独活3克、麦冬6克、黄芩5克、防风3克、蔓荆子2克、细辛1克、甘菊花2克、钩藤6克、葛根3克、柴胡3克、甘草1克。
功效:平肝祛风止痛。
主治:头痛经久不愈,多于忧思烦恼或受风感寒时发作,伴有口苦口干,心烦失眠,脉弦数。
加减运用:如兼痰浊内蕴去麦冬加半夏、陈皮;如肝火偏盛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山栀;久痛入络,可酌加化瘀通络的桃仁、红花、赤芍。
八、理气和胃汤
组成:柴胡6克、白芍10克、枳壳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胸闷嗳气,舌苔薄白,脉弦缓。
加减运用:如肝郁化火,胃脘灼痛,泛酸者与左金丸合方加海螵蛸;呕逆嗳气,胃失和降者加旋复花、代赭石;伴胃阴不足,口燥咽干者加麦冬、沙参、玉竹。
九、利咽桔梗汤
组成:鱼腥草12克、车前草12克、鬼针草12克、粉甘草3克、桔梗6克。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咽喉肿痛。用于急性咽炎或扁桃腺炎有较好疗效。
加减运用:如兼恶寒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荆芥、薄荷;兼口干咽燥加天花粉、麦门冬、沙参;咳嗽有痰加杏仁、浙贝、枇杷叶。
十、朴杏二陈汤
组成:厚朴5克、杏仁5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3克。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下气。
主治:咳嗽气急,喉痒,痰白清稀,口不渴,苔薄白,脉滑。
加减运用:痰粘稠,咳吐不利者加海浮石;如痰色黄加瓜蒌、天竹黄;兼鼻塞流涕者加荆芥、薄荷、辛夷花。
(吴元黔、黄建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