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从痰治

俞氏临床诊治奇证怪病,多从“痰”着手。认为怪病多由“痰”引起。痰是人体的致病因素,痰之为病,症状多端,性尤善变,流动不测,随气升降,于身内外无处不到。如痰滞于肺,则咳喘咯痰;痰迷心窍,则神昏癫狂、惊痫;痰停于胃脘,则痞满呕恶;痰犯巅顶,则头目昏冒眩晕;流窜经络肢体,可生瘰疬痰核,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以及许多疑难怪病的形成常与“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医家如朱丹溪有云“怪病是痰”,李时珍、李、叶天士等都有“痰生百病”、“百病兼痰”、“怪病多痰”的论述。俞氏临床多遵各家的痰病之说,对许多疑难怪病善于从痰进行论治,而获良好疗效。临床治痰常用两个方,随证化裁。一是以温胆汤为基本方加减,多用于治疗精神神志方面的疾患;一是加味消瘰丸(元参、牡蛎、浙贝母、黄药子、夏枯草、海蛤壳、山慈姑、海藻),常用于治瘰疬、痰核、瘿瘤等病证。现举例说明之。

一、痫证

《丹溪心法·痫》曾云,痫证之发生,“非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俞氏临床治痫证,每师此旨,多从痰论治。他认为痫证的形成,或因七情失调,或外邪所干,或饮食劳倦、脏腑受损而致,每以痰浊蒙闭心窍为痫证发病的直接因素。因此,临床上不论治本或治标,治痰是痫证治疗的重要一环。常用涤痰汤加琥珀、远志、茯神等宁心安神药物治疗。若肝火偏盛者,则去人参,加龙胆草、石决明、地龙干、山栀;脾胃虚弱,常加白术、山药、扁豆等。例如1990年曾治一18岁的男青年,取得满意疗效。患者3岁因跌伤后而致癫痫证,以后每年常发作2~3次,发作时头部疼痛,随即四肢抽搐,尖叫一声昏倒仆地,口吐痰涎,数分钟后苏醒如常人。近2年来发作较为频繁,当年已发作多次,常服鲁米那、安定之类药物控制病情。就诊时患者胸闷痰多,口干口臭,大便干结,2~3天排便一次。舌质红苔白,脉细数。为蕴痰化热上蒙心窍之证,今值间歇期,治宜涤痰开窍、清热安神之法,拟涤痰汤加减。5剂,煎汤代茶饮。前后四次就诊,主方共服近20剂后,精神转佳,痫证未再复发。一年后随访,精神良好,病未再发作。本例证,运用豁痰开窍、宁心安神兼以清热法治疗,而获良效。琼花、小春花、地龙干煎汤代茶,是俞氏治痫的经验方,有安神的作用,配合主方治疗,效果甚佳。

二、痰厥

痰厥之证,多因平素形盛气弱之人,嗜食甘肥之品,脾胃受伤,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蕴,偶因惊恐或恼怒,致气机逆乱,痰随气升,上蒙清窍,而卒然眩仆昏厥。俞氏诊治此证,针对患者素有多湿多痰的证候特点,运用豁痰开窍安神法,以涤痰汤加减治疗。例案:王某,男13岁。患儿5日前因受惊后,随即神志出现异常,言语不清,继而四肢厥冷,昏倒不省人事,几分钟后苏醒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平素痰多,色白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喜饮,四肢有麻木感。治宜豁痰开窍安神法,拟涤痰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3剂。另以浮小麦15克、甘草3克、大枣5枚。

煎汤代茶,3剂。药后患儿精神转安,但四肢仍有麻木感,自觉耳鸣,口干,舌质暗红,脉数。仍按前方出入。服3剂后耳鸣已除,余症均明显减轻。痰仍多,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滑数。前方去麦冬,加牡蛎18克,又续服3剂后病愈,随访昏厥未再复发。本例痰厥证,运用涤痰汤(去人参)行气涤痰开窍的基础上加郁金、瓜蒌、琥珀等化痰宁心安神药物治之,又用养心安神的甘麦大枣汤代茶作厥后的调治。因方药对证,故药后获满意疗效。

三、惊恐

惊恐证多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本虚则素体气血亏虚或心气不足;标实系内蕴痰热扰心。在忽受情志内伤或惊恐的情况下而诱发。所以古人有“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诸病源候论》)、“惊者……痰因火动”(《红炉点雪》)之说。俞氏临床上诊治惊恐证,常从心肝两脏和痰湿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则以调理气血治其本,祛痰宁心治其标的标本并治之法而取良效。

四、不寐

不寐之证在临床每有虚证实证之分,治疗上又有用补虚泻实的不同治法。俞氏诊治不寐,多本《素问》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旨,认为该证每起于胃气不和,积湿生痰,因痰化热,痰热上扰而致心烦不寐。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而致的不寐,亦常因兼有痰热内蕴、胃中不和、热扰神明、神明不安而致。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治疗方面,俞氏认为孙思邈《千金方》中原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的温胆汤,确有化痰清热、和胃安神之功效,是治疗因痰热内蕴引起的不寐证的理想方剂,故每于临床随虚实证候的不同而灵活加减,每获良效。对于迁延日久的顽固性失眠,每以痰热扰心且兼有心阴耗伤之候为多见,常用温胆汤加党参(或太子参)、酸枣仁、五味子、生地、远志等益气养心安神之品(即取十味温胆汤之意)治疗。

例案:陈某,女,30岁。患者失眠已三年余。经常至夜难以入眠,心烦不宁,似睡非睡,严重时彻夜难眠。白天精神不振。原系教员,因长期失眠无法正常工作,而不得不更换工种。近伴有头晕,耳鸣,胸闷体倦,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痰多而粘,舌质淡白苔薄黄,脉细数。此为痰热内扰而致失眠。运用化痰清热和胃、益气安神除烦法,拟十味温胆汤加减。服四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夜已能寐,纳食已增,仍按前方出入。嘱其续服4剂以巩固其效。俞氏治不寐证,常在温胆汤或十味温胆汤中加秫米,是取《灵枢》的半夏秫米汤治疗不寐证之法,《灵枢·邪客篇》云:“秫米一升,制半夏五合,徐炊令竭……饮汁一小杯,……覆杯则卧。”秫米有养心安神之功,配合使用,可增强温胆汤的治不寐疗效。

五、脏躁

脏躁多因平素忧思多虑,情志抑郁,积久伤心,劳倦伤脾,心脾损伤,化源不足,脏阴亏虚,阴虚火动,灼液为痰,痰火上扰心神而致脏躁,治宜理气化痰、养心安神法,常用十味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

例案:俞某,女,26岁。患者婚后得脏躁证。近几个月来因新婚后丈夫久出未归,而情志抑郁,胸闷烦躁,精神恍惚,日则悲伤欲哭,夜晚又难以入睡,心神不宁。诊其舌苔薄白,脉弦细滑。证属心脾两虚,痰热上扰心神所致。治宜理气化痰清热、养心安神润燥,拟十味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上方各服20剂后,脏躁得愈,精神复常。本例治疗俞氏运用十味温胆汤养心理气化痰,又配合甘麦大枣汤润燥缓急、宁神健脾。两方合用,其养心安神、化痰润燥的作用显著,故药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瘿证

瘿,即颈前结喉两侧肿大。《诸病源候论》谓:“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指出瘿证常因肝气郁结而发病,临床上多见于患者长期情绪不畅、忧怒无节,导致气机阻滞,肝郁克脾,脾虚失运,津液停聚而成痰,痰气交阻于颈部而致瘿肿,如《丹溪心法》所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可见瘿的发生与痰凝有关。俞氏治瘿证,注重治痰,常用化痰散结的消瘰丸加夏枯草、黄药子、海蛤壳、山慈菇等药治疗。如兼胸胁胀闷、心烦性急、气滞较甚者,加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肉、夜交藤、合欢皮。

例案:陈某,女,26岁。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心悸而烦,胸闷不舒,汗多,善食易饥,口干喜饮。数月来两侧甲状腺逐渐肿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某地区医院作甲状腺吸131I试验:3小时为6%,24小时为36%。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提示:“甲状腺位置形态正常,腺体肿大,放射性分布均匀。结论:甲状腺肿大。”此为气滞痰结之气瘿,治从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入手。

处方:毛柴胡、杭白芍、绿枳壳、粉甘草、黑元参、浙贝母、左牡蛎(先煎)、山慈菇、海蛤壳、黄药子、北荞麦、麦门冬、五味子。水煎服。患者前后共服20余剂后,两侧甲状腺肿明显缩小,心烦性急、心悸多汗症也基本消失,身体复常。

俞氏治肝郁痰结之气瘿,把治疗重心放在理肝气、散痰结上,运用加味消瘰丸而取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研医理、通晓医史的临床学家俞慎初》。刘德荣 整理
2
本条ID:14076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