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内难,师法仲景

俞氏学术上崇尚《内》、《难》及仲景学说,认为经典著作是中医专业知识的基石,是祖国医学本源。历代诸家学说,皆源出自《内经》,该书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难经》则对《内经》理论作进一步阐述。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历来被视为临证医学之圭臬,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大法,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读仲景之书,则临床治无法度,医无准绳。因此俞氏强调学医应认真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只有打下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在学术上得以发展和提高。他从医以来对《内》、《难》和仲景学说的钻研从不放松。青少年时期已在反复熟读、精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的句段做到能背诵无误并常作眉批,及时记下学习心得和临床运用体会。

俞氏多年来对《内经》的研究功力颇深,早在50年代就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黄帝内经的考证及其价值》一文,详细阐述了《内经》在生理、解剖、卫生、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并指出了“《内经》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是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内经》的大部分内容与现代科学原理有许多相符之处,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给《黄帝内经》以高度的评价。他在全面深入研究《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多次强调这部“划时代医学巨著”的学术价值和对中医发展的深远影响。嗣后,他又撰写了《历代治〈内经〉各家及其著作》一文,对汉以后研究《内经》的代表性医家及其著作的特点进行认真的评介,从隋代杨上善到清代张志聪、沈又彭以及日本的丹波元简等,均一一述及。80年代俞氏出版的医学巨作《中国医学简史》,又再次论述《内经》的历史成就和深远影响,称之为“中医理论的渊薮”,“世界医学科学史上极有价值的著作”。俞氏早年撰着的《内经语法研究》一书,则着重研究《内经》的语法特点,该书旁征博引,依理剖析,对《内经》中的重点难懂的文字、词义、句读和语法结构进行诠释和研究,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对学医者理解《内经》的原文,掌握研究《内经》的方法,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俞氏对仲景的《伤寒》、《金匮》推崇备至。他在《中国医学简史》中就指出了仲景学说“确立了运用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强调学习仲景学说主要应探讨其辨证施治大法,掌握其基本法则和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要有理有法,理法方药应严谨统一。俞氏对经方的研究则匠心独具,认为两书所载的260多首方剂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是“众方之宗、万方之祖”,他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左右逢源、灵动活法。例如《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咳喘的著名方剂,俞氏常运用此方合三子养亲汤(葶苈子易莱菔子)治疗外感风寒、内停痰饮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等证。俞氏又常以《伤寒论》中主治阳明湿热发黄的茵陈蒿汤加减应用于肝胆疾患的治疗,如用该方加车前草、玉米须、白毛藤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去大黄加丹参、牡蛎、鳖甲、内金、三棱、莪术等,治胆汁性或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黄疸;用本方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柴胡、川楝等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又如《金匮要略》中治胸痹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俞氏常加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治疗冠心病胸闷、胸痛症。《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有良好的健脾补气温中作用,俞氏每用以治疗脾虚所致的体弱虚羸不足证,如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以及病后体虚、倦怠乏力、形寒肢冷等,运用本方治疗,疗效甚好。俞氏又常用仲景治络瘀肝着的要方旋复花汤治疗因肝经气血郁滞所致的胸胁痞闷不舒或胀痛。该方具有行气活血、通阳散结的功效,方中原有新绛一味,俞老每以茜草代替,并加入郁金、丹参、柴胡、白芍、枳壳、延胡等药,增强原方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效果更著。俞氏临床上又喜用经方中的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性泻痢,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喘,茵陈五苓散治湿热之小便不利,半夏厚朴汤治痰凝气滞之梅核气,甘麦大枣汤治脏躁,大承气汤治阳明腑实之热结便秘,小柴胡汤治寒热往来的少阳证,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等,临床随症加减,均获良效。

俞氏深研仲景之学,熟谙仲景辨证论治法则,运用仲景方药灵活自如、匠心独具,一方一药均适证而用,法度严谨而善变通。俞氏常指出,仲景学说精华在于辨证和治疗,经方的独特疗效在于辨证之精确,所以学习仲景学说,应着重于全面掌握辨证施治法则,且融会贯通,临床运用经方才能灵活自如,应手而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精研医理、通晓医史的临床学家俞慎初》。刘德荣 整理
2
本条ID:1407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