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胆囊炎的病机为“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按不同体质及受邪轻重和发展趋势,有“热重”与“湿重”之别。对热重于湿型,常以《伤寒论》之大柴胡汤、大承气汤、茵陈蒿汤三方综合共11味药为基本方。
基本方:柴胡10克、生军9克(后下)、炒黄芩30克、姜半夏10克、枳壳12克、生白芍15克、黑栀9克、川朴12克、茵陈30克、元明粉9克、生姜4片(去红枣)。
加减:
苔厚腻腹胀甚加炒莱菔子15克;恶心呕吐加吴萸1克、川连5克;口苦干加鲜芦根40克;痛甚加玄胡30克;无黄疸去茵陈。
如服药后,腑气得通、痛胀缓解,去元明粉,生大黄改同煎。对有中毒性休克前驱症状者,如血压下降、体温低、全身情况差、脉象细,要慎用峻泻之剂,易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药,而清热利胆解毒剂仍宜重用。
湿重于热的证治,《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重必碍及于脾,而致脾失健运,部分病人往往有胃肠病史,故脾胃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治疗方面:着重于“温运化湿、疏利肝胆、佐以清热”。常用方以平胃散、左金丸、四逆散加减。
基本方:制苍术12克、厚朴12克、姜夏12克、陈皮9克、吴萸2克、川连4克、柴胡9克、枳壳12克、白蔻仁粉6克(冲)、郁金12克、广木香6克、过路黄30克、黄芩15克、生姜4片。
2.胆道蛔虫症:该病属中医“蛔厥”范畴,古人对驱蛔治疗有“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之说,乌梅丸组方即是斯意。临床上常用方药:乌梅15克、山楂15克、川连5克、蜀椒6克、吴萸3克、川楝子12克、花槟榔15克、雷丸9克,煎汤空腹服,有一定疗效。
3.胆囊术后粘连:术后粘连是外科手术后的难题,因粘连而再度手术,往往形成手术次数愈多,粘连越重。胆囊术后粘连主证是右上腹痛胀不舒,治疗可用利胆行气,活血行瘀。其病因病机虽是“气滞血瘀”,但在早期多挟有热象,故在粘连早期,注意重用清热药,同时要利胆以畅通胆汁排泄。
经验方
柴胡9克、枳壳12克、郁金15克、川朴12克、炒三棱12克、炒莪术12克、失笑散12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广木香9克、玄胡30克、桃仁9克、参三七粉3克(吞)。
煎剂:一日两次,分早、晚服。
适应证:胆囊术后粘连。
加减:
如有炎症加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便秘加制大黄9克;如粘连日久不愈、气血俱虚,应予补益气血基础上结合行气利胆、活血祛瘀之味。
基本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当归9克、丹参30克、枳壳12克、广木香9克、白檀香6克、柴胡9克、郁金12克、川芎12克、京三棱12克、莪术12克、玄胡30克、失笑散12克(包)、三七粉3克(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