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症,亦称“三消”、“消瘅”。以上焦主肺多饮、中焦主脾善饥、下焦主肾尿多区别病位及进行脏腑辨证。但糖尿病上、中、下三消证候多是联系在一起,只是表现程度有明显与隐匿之区别,不能孤立对待。根据历代治疗消渴方药,如人参白虎汤、肾气丸、消渴方、地黄饮子、玉泉丸、玉液汤及民间的脏器疗法等,归纳辨证,简分为阴虚型与阴阳两虚型。
1.阴虚型:血糖升高,自觉症状可见口干、夜尿多、乏力、易饥、大便结、形体多偏消瘦、舌偏红偏干、脉细弦或数。
经验方
川连5克、天花粉15克、葛根30克、地骨皮12克、桑椹子15克、萸肉12克、生地3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郁金9克。
煎剂:每日两次,早、晚分服。
适应证:糖尿病(阴虚型)。
如患消渴症病程长,可使久病入血,酌加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便秘加全瓜蒌、决明子;嘈杂加石膏、知母;血压高加丹皮、桑寄生、牛膝;头昏目糊加白菊、决明子;气虚加芪、参;夹湿暂去生地、萸肉、麦冬等,加苍术、蔻仁、佩兰、陈皮、川朴;如并发疮疥,加川连、野菊、银花、蚤休、紫花地丁。
2.阴阳两虚型:见口干不多饮、夜尿多、头昏目花、消瘦乏力、腰酸、阳痿、怕冷、舌质淡、脉细等。治拟滋阴补阳。药如:生熟地、麦冬、萸肉、桑椹子、五味子、淮山药、葛根、制巴戟、菟丝子、淡苁蓉、仙灵脾、补骨脂、黄芪、潞党参。阳虚症状明显者加淡附片,肢冷不暖酌加桂枝;心烦者加川连、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