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类案

一、宣湿清热法治愈湿温

陶某,男,27岁,初诊,1982年10月27日。

主诉:持续高热9天,伴头痛、身痛、呕吐,于1982年10月24日入院,检查后诊断:

①上呼吸道感染;

②伤寒?

入院前曾用抗生素、解热镇痛剂、板蓝根冲剂等治疗未效。入院后用银翘散加减,服二日后体温未降。而邀会诊。

诊查:会诊时见:高热(T40℃)11天,伴头痛头胀,全身肌肉肢节酸楚疼痛,病起恶寒无汗,继而汗出,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薄,溲短赤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湿热蕴蒸气分、弥恋三焦。

治法: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方用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

处方:

白蔻仁4克(杵细后下)、杏仁12克、生苡仁30克、连翘15克、炒黄芩12克、薄荷5克(后下)、川连3克、制川朴9克、大豆卷12克、炒大力子12克、郁金12克、姜半夏9克、淡竹叶12克、鲜芦根40克。

每日服2剂,分四次服。

二诊:服药二日后,汗出较多,热势略挫(T39.3℃),头痛,头胀好转,胸闷恶心减轻,溲仍短赤。上方去白蔻仁、杏仁、姜半夏、大力子、郁金,加青蒿12克、藿苏梗各9克、滑石12克,每日二剂,分四次服。

三诊:服上方药二日后,身热如故(39.3℃),但咽痛、头痛、全身疼痛显减,小溲黄,舌质红,苔转薄,湿趋化,热尚盛。上方去薄荷加万氏牛黄清心丸二粒化服。每日二剂,分四次服。

续服药一日后,身热稍降(T38.7℃),稍恶心,泛吐清水。上方加白蔻仁5克、姜半夏9克、白茯苓15克再进,每日二剂,分四次服。

三日后热退,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二、活血行滞、清热利水法治愈鼓胀发热

曹某,男,47岁,初诊:1983年9月15日。

主诉:腹部鼓隆,尿少伴发热二月余,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午后为甚。超声检查提示:腹部大量腹水。诊断:肝硬化腹水伴腹腔感染。对青、链霉素过敏,先后曾用卡那霉素、洁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热仍未退,来邀会诊。

诊查:身热(T38.4℃),腹臌青筋显露,溲少,面色灰黯、舌边紫、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证属鼓胀,为肝脾俱病、气滞血瘀、水浊停聚、蕴结化热所致。

治法:清热利水,活血行滞。

处方:

川连5克、制大黄6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马鞭草30克、海金砂15克、蝼蛄30克、枳壳12克、砂仁6克、枣儿槟榔30克(连壳打)、青陈皮各9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厚朴12克。

二诊:服三剂后,身热稍退,腹仍臌满,小溲短少,大便溏烂。原方去枣儿槟榔、砂仁、青陈皮、海金砂,加红藤18克、车前子30克、黄芩12克。

三诊:继进三剂后,热趋退(T37.8℃),尿量仍少,原意增损。上方去红藤、丹参、川朴,加青蒿12克、淡竹叶15克、大腹皮12克。

四诊:续服三剂后,身尚微热(T37.5℃),腹部胀满亦减,尿量较前略增。上方去淡竹叶、青蒿、大腹皮,加丹参30克、枳壳12克、马鞭草30克、海金砂15克。

五诊:又服三剂后,身热尽退(T37.0℃),腹仍大,但胀满减轻,溲量尚少。上方去海金砂、川连,加当归9克、对坐草30克、泽泻30克、冬葵子30克。7剂。

评析两例发热,前例属湿温之湿热并重,表邪未尽,既有里湿内蕴,又有外挟时邪。三仁汤意在“疏利气机,宣畅三焦,上下分消,湿化热清”,但其无解表透达之味,故于清热化湿中佐轻宣透表,使邪从表里双解,又因高热旬余,适入郁金一味行气,助利清热而防瘀热相搏。后例属肝硬化腹水伴腹腔感染,历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未得控制,身热一直不退。本例由于气滞水停,血瘀热郁所致湿热壅结,故用散瘀化滞、行气活血法能助壅热之结得以清泄,其立方所用之大黄、败酱草、马鞭草、茵陈等除清热作用外,都还兼有一定的活血消症之功。俾瘀血得行,邪热得泄。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重求本擅理瘀的杨继荪》。潘智敏 整理
2
本条ID:14068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