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案

林某某,44岁,已婚,初诊于1993年2月17日。经行发热一年半,每至经期第三天发热,体温38~38.5℃左右,伴腹痛、月经量多,夹有瘀块,不思饮食,形瘦面黄。舌质暗、苔干腻,脉沉细。曾经B超检查:子宫68×61×66立方毫米,诊断为子宫肌腺瘤。证属湿热瘀交阻,冲任受伤,胃气失和。治宜清热化湿,和胃宽中。用生地12克、淡芩6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楂曲(各)9克、制川朴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9克,7剂。

2月24日二诊。药后脘胀已舒,纳仍欠佳,口苦、腰酸乏力,头晕心慌,大便尚畅。舌质暗淡,苔薄黄腻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较前见减,证属肝脾气滞,瘀阻胞中。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散结。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焦内金9克、青陈皮(各)6克、莪白术(各)9克、柴玄胡(各)6克、茜草12克、海螵蛸12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寄生12克,7剂。

3月3日三诊时胃纳已馨,觉腰酸,口干脘胀。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软。

经期已临,瘀阻胞中,肝脾气阻。再拟健脾疏肝,化瘀散结。药用炒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青皮6皮、焦鸡内金9克、莪白术(各)9克、炒怀山药12克、广木香6克、焦潞党12克、牛角腮12克、炙乳没(各)3克。7剂。

四诊值经期第三天,尚无发热,仍从上方稍事调整,至3月17日五诊时为经后,末次月经3月8日,发热较前减轻(37.9℃)、痛经未作。头晕头痛,脘胀纳呆,神疲嗜睡,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薄黄干腻、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夹瘀交阻,肝脾气滞,拟清热疏肝,健脾和中,投以蒲黄(包)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生白术9克、青陈皮(各)45克、生米仁12克、制川朴45克、广木香6克、姜川连3克、焦楂曲(各)9克。12剂。

至六诊药后纳佳,神疲乏力,嗜卧、口干欲饮。舌淡暗、苔薄、边有齿印,脉细带数。又临经前,仍宗原法。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蒲公英20克、红藤20克、石见穿20克、刘寄奴15克、广地龙12克、炙乳没(各)3克、茜草15克、海螵蛸12克、焦楂12克、焦鸡金9克,7剂。

七诊时经水逾期一天,于上方去石见穿,加大小蓟(各)12克,续服7剂。

5月5日诊时,适逢经转,体温为37.4℃,纳呆便结。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细带数。肝肾阴虚,冲任气滞,拟清肝益肾,疏理冲任。药用生地12克、知母12克、淡芩6克、川柏皮9克、茯苓皮12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蒲公英15克、红藤15克、全瓜蒌12克、柏子仁12克、枳壳9克。7剂。

5月28日临经前,脉舌详前,改拟清肝益肾,化瘀摄冲,投以生地12克、地榆12克、侧柏叶12克、椿根皮12克、茜草12克、夏枯草12克、旱莲草12克、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海螵蛸12克,7剂药后,经水来潮,发热、腹痛若失,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滞,消散症瘕。药用蒲黄(包)24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皂角刺15克、三棱9克、莪术9克、石见穿15克、留行子12克、川楝子9克、青陈皮(各)6克、楂曲(各)12克。以后每于经前清肝益肾,化瘀摄冲,经后活血化瘀、清热散结,随访6、7两个月,发热已平,腹痛未作,经量亦趋正常。

评析经行发热,经止则热自平,《陈素庵妇科补解》谓与经行血虚外邪易侵及去血过多阳气独盛有关。本案患者为子宫肌腺瘤,瘀结胞中,经期则发热伴腹痛、月经量多,纳呆口苦,舌苔干腻,是湿热瘀交结为患,证情历时一年半,朱氏采用先驱湿热之邪,各个击破调治,经期正虚时湿热猖厥,湿困脾胃,运化失健,故先予清热化湿,祛除湿邪,然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散结。随月经周期,症情变化交替施治,至湿去热减,肝胃健运。当六诊时胃气和,纳渐馨,腻苔已化,出现口干欲饮,便结不畅,湿邪已尽,治疗重点转为清热化瘀,果然至第八诊时经行体温已正常。然湿热久蕴,极易热化,资火烁阴,同时出血经久,阴血必耗。因此经前以生地、地榆、侧柏、椿根皮、旱莲草、夏枯草清肝益肾;蒲黄、五灵脂、茜草、海螵蛸化瘀摄冲,药后经量遂至正常,阴血不复再损,阳热得以下潜,发热见平。然后治法再层层深入、直捣病所,即胞宫的瘀结。

瘀结胞中,不易速除,经后则以蒲黄、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消散症结,随访连续三次无发热,经多腹痛亦趋平。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妇科名家朱南孙》。王采文 胡国华 整理
2
本条ID:14119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