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阳活血、祛风蠲痹法治愈心悸
陈某,女,49岁,初诊:1983年12月5日。
主诉:心悸多年,曾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
诊查:近来心悸阵作,甚则怔忡不安,胸闷、四肢关节肿痛,畏寒,面浮跗肿,小溲短少,苔薄白,脉弦细而促结。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辨证:属痹证日久,反复感邪,渐致心阳不振,心脉瘀阻。
治法:通阳宽胸,祛风活血。
处方:
桂枝6克、全瓜蒌12克、丹参30克、大生地30克、桑枝30克、鬼箭羽15克、威灵仙12克、防己12克、泽泻30克、川芎15克、苡仁30克、炒杜仲30克。
二诊:上方连服一月后,心电图检查无房颤出现,胸闷心悸怔忡均减,关节肿痛亦轻,小溲增多,跗肿消退。惟面部尚有轻浮,大便干结、舌苔白腻、脉细弦已无结代,前法继进。处方:
桂枝9克、川芎18克、丹参30克、全瓜蒌12克、青皮12克、泽泻30克、大生地30克、炒当归12克、枳壳12克、防己12克、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炒杜仲30克。
后根据患者来信诉:上方药间断服5年之久,阵发性房颤迄今未出现,关节肿痛亦有明显好转。
二、温阳活血、益气和营法治愈心悸
房某,男,76岁,住院号135685。
1985年5月5日初诊。
主诉: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再次发作加重5天于1985年5月2日入院。3年前心悸胸闷发作时,心电图检查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经治好转,尔后心悸胸闷反复发作,脉搏45~48次/分,近5天劳累过度而又发,入院检查:精神差,心率44次/分,律不齐,早搏8~10次/分,舌质淡,苔白,脉象迟缓结代,血压16/11kPa(120/80mm Hg),EKG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2:1.传导),结性逸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体室内差异性传导,左室外膜高电压,心肌损害。入院辨证为心气不足血脉瘀阻,投保元汤合丹参饮加减,服药三剂后,心悸有所减轻,但心率反慢,每分钟36次,作超声心动图示,房室传导阻滞,而邀会诊。
诊查:神情倦怠,面色㿠白,心率36次/分。肢末不温、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迟结。
辨证:非仅心气不足,其心肾阳气亦已式微。
治法:温通心肾之阳,兼以益气活血和营。
处方:
淡附片9克、川桂枝12克、黄芪15克、潞党参30克、炙甘草6克、生白芍30克、麦冬30克、制黄精15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桃仁9克、枳壳12克。
二诊:服五剂后,诸症好转,心率增至60次/分,心电图复查:窦性心率,偶有房性早搏,原方继进五剂。
心悸、胸闷等症状续减出院,前后未用西药,继以前方善后。随访半年,证情稳定。
评析前后二例心悸,前者以实为主,后者以虚为主,其病因不同,病机亦异,然终至心阳不振,血脉瘀阻。前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有阵发性房颤,系从痹证发展而来。《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而成心痹。血脉瘀阻,致心脉不畅,心神失宁,故见脉促结,心动悸,他以王清任把逐瘀活血与祛风除湿药物结合运用的方法,治拟通阳活血,祛风蠲痹。此乃心悸怔忡、风湿痹证双顾之法。并注重守方久服,以达如王清任所说:“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后例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年高气弱,属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行,心阳不振,不能温通血脉,致心血瘀阻,脉来迟缓结代,且三年来反复发作,心气日虚,累及肾阳,故立方用附、桂、参、芪、芍药等温阳益气和营,伍川芎、桃仁、丹参活血化瘀;佐麦冬、生地、黄精养心体以助心用。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