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案

宋某某,男,23岁,待业青年。1976年7月25日初诊。

代述:聋哑已22年。

患者一岁半时发高烧40℃,烧至抽风,烧退之后即不能说话,做事打手式,此后身体壮实,很少患病,生活尚能自理。检查两耳尚有残余听力,雷声、汽笛声偶有察觉,但智力发育欠佳,不知天日,发音器官正常,脉舌无异,其他无甚特殊,要求针灸治疗。此为聋哑,乃少阳经气闭阻,精气不达于上窍所致。治宜疏调经脉,通音开窍。处方:

①哑门、廉泉、耳门、外关;

②风池、增音、合谷、肾俞;

③翳明、听宫、足临泣、中渚;

④翳风、听会、百会、通里。

以上按三部配穴法,组成四个处方,轮流交换针刺治疗,10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每日治疗一次,以后隔日治疗一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五天,再行二、三、四疗程,同时加强语音训练。第一疗程结束后,病情有所好转,神态较前灵活一些,能说单音字,如“妈”、“爸”等。第二疗程结束后,病情进一步好转,语言较前明朗,能说简单语言,如“妈妈”、“爸爸”、“毛主席”等。9月15日复诊,病情明显进步。再行第四疗程,10月5日结束治疗观察效果,基本能说简单语言,嘱其坚持治疗,可能收效更好。

评析聋哑病,多因聋致哑,自幼失去听力,无从学会语言,故成聋哑。本病多见于小儿,由于脏腑娇嫩,不耐风寒,一有感触则高热惊厥,津伤液竭不能上注于头而走空窍。耳为清空之地,清阳之气流行之所,风热火邪干扰清窍,闭阻窍络,清窍为之不灵,故耳失聪,治宜疏经活络,开音通窍。选穴处方,本“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原则,取上述经穴而起疏调经脉,通音开窍之作用。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入系舌本;廉泉属任脉至咽喉络舌,取之通音以开窍络;舌为心之苗,言为心之声,心气通于舌,心寄窍于耳,故取通里通心气以开音;三焦、胆、小肠之脉皆络于耳,故用耳门、外关、听宫、风池、翳风、足临泣、中渚、听会通调经气,开窍聪耳。肾气通于耳,取肾俞调肾气。百会属督脉入络脑,取之以宁神定志。翳明、增音为经验效穴。以上各穴相伍,具有通调经气,疏理窍络,宁心定志,启闭开窍之力,所以获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岐黄“神针”杨介宾》。梁繁荣 水竹林 整理
2
本条ID:1406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