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指出:温病的正确诊断,关键在于正确运用温病诊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识病辨证,这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指导温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察的具体方法,而且还需要有正确的思路。他根据温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温病诊断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研讨,认为温病虽然病种较多、证候复杂,但诊断的基本思路不外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的诊断着眼点,应立足于辨别四时不同类型的温病和辨别温病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二是掌握指导温病诊断的基础理论是温病的四时病因学说和脏腑气血的病机辨证理论;三是善于综合分析病邪与正气、病和证、病变部位与全身变化、当前表现与发展传变等关系。
一、分时论病,区别类型
温病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在不同的季节可发生不同类型的温病,亦即不同类型的温病其发病季节有所不同,因此在分类上温病便有四时之分。临床诊断时,明确发病季节是辨别病种类型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四时主气学说,一年四季由于气候变化不同,时令主气各异,因而不同季节因主气异常所形成的致病邪气也就自然有别。温病是外感温邪所致,不同季节所感受的具体温邪有所不同,发生的温病类型有异,于是前人便以此为据确立了四时温病病种划分的概念,并根据不同的发病季节及其主气提出了相应的命名,代表性的如春季的风温、春温,夏季的暑温、湿温,秋季的秋燥,冬季的冬温等。王氏提出临床诊断根据发病季节及其主气特点,联系临床表现,在认清病因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病种类型,这就是温病诊断分时审因,按因论病的辨病诊断过程。并认为辨清不同类型的温病,不仅可为临床治疗的“审因论治”提供依据,而且还有助于把握不同类别温病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明确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温病类型的关系,对于诊断上的正确辨病、治疗上的“审因论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辨湿辨热,分清属性
辨清温病温热与湿热不同属性,是临床诊断在分时辨病基础上,对病因的进一步深化和概括。四时温病在病因上虽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之分,但进一步究其属性则不外温热与湿热两大类,亦即温热夹湿与否。夹湿者为湿与热合,有湿有热;不夹湿者为单纯温热而无湿邪。
由于湿为阴邪,性近于寒,与热迥异,所以一旦湿热相合,则病机远较单纯温热为患复杂,临床表现亦有显著差异,治疗自然有别。因此,王氏认为辨清温病病邪的温热与湿热属性,不仅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温病的演变特点,而且可以使治疗上的“审因论治”更有规律可循。温热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将温病分为温热夹风与夹湿两类阐述证治,娄杰更直截了当将温病分为夹湿与不夹湿进行论述,其精神实质均是在辨湿辨热的基础上进行论治。
临床辨别温病病因温热与湿热的不同属性,除了根据发病季节及其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外,辨察临床表现则是一个重要方面。王氏认为注意审视起病缓急、热势高低、口渴与否、脉象缓数以及舌苔是否厚腻,是临床正确辨证的关键所在。一般说,单纯温热之邪为患,大多起病较急、热势较高、口渴较著、脉多偏数、苔多偏燥而较少厚腻;而湿热为患,则起病大多较缓,热势不扬、口多不渴、脉象偏缓、舌苔厚腻,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病的初起阶段,随着病程的发展其差异也就逐渐缩小乃至消失,因为湿热病证随着湿邪化热,其性质与温热病证也就基本相同了。
三、明确病位,分析病机
王氏指出:明确病位所在,分析病变机理是温病临床诊断继辨清病邪类型及其性质之后又一重要内容,它是辨别温病证候类型的关键所在。
温病病位所在与病邪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病邪侵入人体后所犯的部位有所不同,如风热、燥热之邪初起多先犯上焦肺经,暑热初起则“发自阳明”,湿热之邪多先犯中焦脾胃。
可见明确病位不仅是辨别证候类型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审因辨病的重要依据。当然温病过程中的病位所在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常是随着病变的发展演变不断变化的。明确病位,关键在于辨证过程中能识得对提示病位所在具有独特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如病位在肺所见的咳嗽、气喘,病在肠腑所出现的腹满、便秘等症。临床掌握了不同病位的特异见症,再结合其它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就可在明确病位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辨证结论。
在明确病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病变机理,是辨证进一步深化的需要,亦是辨证过程所要辨识的主要内容。病变机理是指病邪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温病不同病证产生的机理虽各有不同,但就总体而言,一般不外邪正消长、阴阳盛衰、气血虚实等变化,具体则表现为人体在病邪作用下所产生的脏腑气血机能失调和实质损害。因此,临床正确运用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脏腑的辨证理论指导辨证,是准确揭示温病病变机理的前提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具体症状产生的意义,明确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正确的分析机理的目的。
四、动态观察,识别传变
温病的特点之一就是变化较多、发展较快,随着病程的发展其病机在不断地演变和转化,从而形成证候传变。因此,王氏认为临床辨证,不仅根据当时表现分析其证候性质,而更重要的是根据其发展规律掌握动态变化,观察证候传变。温病的证候传变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演变和转化。因此,临床辨证在进行动态观察时,必须以“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理论为准则,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对变化中的证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其传变情况。识别传变,可以正确分析邪正的消长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转归和治疗上正确地因势利导,有效地阻断传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进一步指出,辨察证候的传变主要应着眼于对发热表现、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动态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因为“卫气营血”和“三焦”证候传变反映在临床表现上比较突出的变化就在这几方面。以这些变化为基础就不难识别整个病变的内在变化。
五、掌握阶段,判断预后
王氏认为:掌握病程阶段亦是温病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病机变化不尽相同。即是说,不同的阶段往往有不同的病机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证候。这种病程阶段的病机差异,又与病种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新感温病初起都以邪在卫表的病机为主,而中期阶段则以里热燔灼气分或营分的病机为多,后期则以肝肾阴精耗伤的病机为常见。而伏邪温病的病机变化则与此不同,初起以热郁气分或热郁营分的里热郁伏为主要病机变化,发展过程亦较新感温病变化为多。里热既可由里外达,亦可进一步深入内陷;后期肝肾阴伤则更为多见,且程度尤重。从上可见,明确不同类型温病的病程阶段,对临床辨证正确认识病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判断温病的预后转归,亦是辨证所要明确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的温病预后大多良好,但也有少数危重病例出现不良转归,其中除可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外,还有少数可遗留下难以恢复的伤残病证,如痴呆、失语、瘫痪等。因此,正确判断预后转归特别是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严重转归,对于临床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