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发展“四化”

施氏提出中医发展“四化论”是指中医主体化、中医文化化、中医现代化、中医群体化。

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以中医为主体,中医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道路。建国以来,就是因为坚持走这一道路,才能使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近几十年来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家、医学家对中医学的最显著的特点——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中医的调整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从现代自然科学角度证明了整体观念和调整理论的科学性。同时,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越来越接近于中医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是以二元论为基础,因此,西医必然把精神与肉体截然分开,缺乏整体观念,而中医理论把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并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指出人的精神活动直接影响内脏功能,如“心者,五脏六腑之主者,精神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中医文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中国的文明已有了近5000年的历史,而自《内经》为代表的完整的中医体系的形成至今也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内经》时代中医的兴旺和其完整体系的形成是有了前3000年的文化历史基础。夏殷朝代有了通过黄昏出没来定四季的方法;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了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以天干地支推算农业的丰欠。《内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了医学、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丰富知识,《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气一元论学说对它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二层含义是说要成为一个中医,一个称职的中医,一个优秀的中医,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文化涵养。现在有些医生,平日疏于读书,懒于笔墨,临诊马马虎虎,病案文理不通,字迹潦潦草草,处方杂乱无章。长此以往,专业必荒陌,更休提治病救人了。是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临诊“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中医现代化也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把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科学实验为其服务,发展中医理论。例如,确立颈椎病的痰火型分类,就是利用科学实验为基础,而用麝香、牛黄、琥珀类药物治疗,也是因为有了实验结果证明其有效之缘故。同样,利用现代科学诊察手段,如实验室诊断、放射学诊断、同位素诊断等,也为中医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路径。第二,是以古老的中医中药为现代社会服务,为广大民众服务。中医药以她的有效、实用、价廉博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欢迎,也因为她是没有或很少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而日益倍受国内外病家的青睐。

中医群体化,亦寄两层寓意。一是指中医学说学派形成的渊源,有很深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易水学派,由张元素首创,李东垣为中坚,王好古、罗天益、薛己等著名医家参与和发展而成。由于它强调了脏腑功能,阐明了脏腑病证机理,所以提高了辨治内伤杂病的能力。其中李东垣的《脾胃论》更是阐明了脾胃病机,解决了气虚发热的问题,为后人揭示了脾胃功能状态的许多疾病,及其传变与转归,使我们了解脾胃对全身功能的重要意义,也使我们在医治许多伤科疑难杂病时,能从脾胃入手,切中要害。所以一个学派、学说对全社会、对后世都是得益匪浅。二是指现代中医也应该发展其学说学派,承前论立新说,只有整个中医队伍素质提高了,中医的发展才能更有希望。一花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吴□ 陈治立 王拥军 崔全起 万超 整理
2
本条ID:1403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