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的发展,孕育于秦汉唐宋,发展于金元明,完善于清代,迨至清末民国初期,中医界提出经方和时方之争,经方以《伤寒论》为主,时方则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主,见解不一,各抒己见,或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新中国成立后,对祖国医学提出“全面继承整理提高”,取长补短,融伤寒与温病学于一炉,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践证明,起了极大的作用。毫无疑问,温病学是从《伤寒论》和历代医学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药无古今,中病为贵。为学之道,应择善而从,不以门户之见,意气之争,使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得到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服务。而温病学无论过去、现在、今后在中医学领域中都具有一定地位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一些急性传染性热病的治疗,非温病学莫属,应用《伤寒论》方药,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温病学足以补《伤寒论》之未备。
下面谈谈我对温病学前景的看法:时代在前进,中医方药应用范围要扩大,优胜劣汰,乃天演公例。中医药源远流长,经受几千年来历史考验,虽处在90年代科学昌盛的今天,仍然欣欣向荣。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出现“中医热”,说明中医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实用价值。但时代是前进的,中医要发展,继承与发扬是中医界当前重要任务。汉人张仲景早在《伤寒论》自序中说:“现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就指出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性。金元四大家亦有革新思想,后世名医也无不如此。
纵观历代,中医药不断创新,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合十六卷”。从《内经》基础上撰成《伤寒论》,金元四大家从仲景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迨至清代叶天士、吴鞠通创立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使中医治疗热性病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温病学中的方药,不限于治疗急性热病,应扩大治疗范围,从原有基础上解放出来。
不揣浅陋,略举如下:银翘散、桑菊饮为辛凉解表治疗感冒通剂,凡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等均可用之。市上所售银翘解毒片、柴胡注射液、板蓝根冲剂治疗感冒亦往往获效,从未见引邪入里。因此,治疗感冒分表里和汗出而解之说,值得探讨。而本方对多种急性传染病初起者如“乙脑”、“流感”、“百日咳”、“腮腺炎”、“扁桃腺炎”、“麻疹”、“急性支气管炎”,以及“荨麻疹”、“急性肾炎”、“尿道炎”等均取得满意效果。
白虎汤主证为壮热、面赤、汗出多、心烦、渴喜凉饮、脉洪大等。根据本人应用本方,不必有壮热、里有邪热而烦躁者,用之亦效,如高血压、糖尿病、急性结膜炎、牙龈肿痛、失眠等。凡胃火、肝火、肺火所导致之病证,脾胃无虚寒证者,用之辄效。
三仁汤为化湿宣气之剂,治湿热内蕴,午后身热,汗出不解,胸闷脘痞等。余用本方,凡湿蕴生热如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炎,虽无发热用之亦效。而本方应用于小儿夏季热疗效亦佳。
清营汤适用于邪热入营,身热夜甚,心中烦忧,谵语,斑疹隐隐等。依本方加减用于红斑狼疮、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等血分有热以及脑血管意外,都有一定疗效。
安宫牛黄丸乃治热邪陷入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身热,舌謇肢厥等。可是本方应用于乙脑、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形成以及肝昏迷、尿毒症,乃至癫痫、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当然,中医的特色仍在于辨证论治,如明人陶节阉说:“夫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之义。”在辨证中,以四诊八纲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辨证核心,而虚实更为重要。因万病不离虚实,其中虽病有千变,药亦有千变,只要辨证明确,不难于用药。现代医学利用科学诊断,一药可以多用,例如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可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同样应用。我对西医是门外汉,但对其诊断用药,可以取其之长,补我之短。章太炎先生序《伤寒论今释》说:“自《伤寒论》传及日本,为说者亦数十人,其随文解义者,颇视中土为审慎,其以方术治病,变化从心,不滞故常者,又往往多效,令仲景而在,其必曰:吾道东矣。”又说:“夫仲景自言撰用《素问》,必不事事皆古,自有《素问》,以至汉末,五六百岁,其间因革损益亦多矣,亦宁有事事牵于旧术哉。”历来中医,在继承中求发展,从临床实践中不仅一方可以多用,一药也可以多用,如鸦胆子,用于急性阿米巴痢,也可用于疟疾,同样可治疗早期血吸虫病及中耳炎、鸡眼等。千里光可用以明目、杀虫、祛腐生肌,治目赤肿痛,腹痛下痢,小儿胎毒,湿疹等。实验证明,本品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等疗效较好。山楂具有消肉积滞、健胃、镇痛功用,对各型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流浸膏对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及降低血压,对治绦虫,乃至癌症都有一定疗效。五味子功用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据临床报导,可治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在120例观察中,有效率为85.3%,可促进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又能治神经衰弱,使遗精症状消失或改善。也可治疗急性肠道感染及潜在型克山病(《中药大辞典》5册386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医方药也在不断深入而扩大治病范围。梁启正曾说过:“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而光大之,不知己之短,则无以采择而补之。”我认为中医药要发展,必须取长补短,温病学中方剂要扩充治疗范围,使古老中医学对人类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