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黄汤
组成:茵陈15克、郁金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赤小豆15克、茯苓10克。
加减法:若大便秘结加大黄;小便短赤加滑石;烦躁不安加栀子、黄芩;消化不良加谷麦芽、鸡内金;呕恶加陈皮、砂仁;肝区痛甚加川楝子、元胡、三棱、莪术。
功能:清热利水,健脾退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应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消夏汤
组成:孩儿参10克、茵陈10克、泽泻10克、半夏6克、苍术3克、茯苓10克、青皮6克、谷麦芽各10克、甘草3克。
功能:健脾益气,清暑化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应证:疰夏(包括小儿夏季热),低热疲乏、纳呆消瘦、溲黄便溏等症。
三、五花饮
组成:辛夷花、金银花、葛根花、菊花各10克、玫瑰花6克。
加减法:风热甚加桑叶、薄荷;风寒甚加荆芥、防风;鼻流浊涕色黄加黄芩、生地;头重鼻塞甚者加苍耳子、细辛、川芎;清阳不升加升麻、柴胡;气虚加党参、黄芪、淮山、茯苓;阴虚加沙参、麦冬。方中玫瑰花或葛根花缺货时,可代之绿梅花。
功能:疏风清热,透脑止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应证: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腔炎症。
四、资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加减法: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三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五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干姜5克;下元虚冷,小便清长,上肢不温加鹿角胶10克、破故纸8克、桑螵蛸8克;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加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加白术15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加吴茱萸8克、半夏8克、橘皮8克、代赭石20克;如出现尿毒症,可配合宁元散(方详后);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燥,烦躁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20克、地龙干20克、天麻10克;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次服1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次服2克,日服2~3次。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健脾利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应证: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五、宁元散
组成:西洋参10克、川三七10克、鸡内金10克、琥珀10克、珍珠粉2克、麝香0.3克。
加减法:若肾阳虚,四肢不温,加肉桂2克(研末调匀);若神疲惊悸,加珍珠粉2克;若神志昏迷,热痰壅盛,加牛黄1克;若惊悸抽搐,加羚羊角粉2克;若惊悸发热,加熊胆1克;若神昏谵语,配安宫牛黄丸1粒;若烦躁不眠,风痰壅盛,配服至宝丹5丸(如梧桐子大);若痰壅气闭,不省人事,配服苏合香丸1粒。
功能:解毒强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匀,每次服2克,日服2~3次。
适应证:元气虚衰,倦怠纳呆,头痛恶心,小便短少,心悸气短,出现尿毒症或心绞痛、心肌梗塞均可服用。
六、安肾汤
组成:莲子肉20克、芡实20克、淮山药20克、茯苓20克、冬虫夏草1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杜仲10克、猪脬1~2个。
加减法:阳微阴脱,呼吸急促,脉细,加高丽参10克(另炖)、蛤蚧尾一对、肉桂2克(合研末以安肾汤冲服);如肾阳不足,腰痛脚弱,金匮肾气丸10克,安肾汤送服,1日2次;如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金匮肾气丸10克,安肾汤送服,日2次;如阳虚气虚,呕恶腹胀,心悸不宁,右归丸10克,安肾汤送服,日2次;食少便溏,脘腹胀满,香砂六君丸10克,安肾汤浸溶服,日2次。
功能:滋养脾肾,补益气血,消蛋白尿。
用法:视患者胃口,可适当加猪瘦肉或猪排骨共炖服。
适应证:慢性肾炎,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尿中蛋白、管型、红血球未能改善,作为治疗及善后预防复发。
(李俊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