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后病治疗规律

由于分娩时造成的产创及出血,使产妇元气受损,抵抗力减低,因此外易感受六淫之邪,内易伤于七情饮食。又因产后瘀血内阻,为患种种,诸如产后发热、产后出血、恶露不下、恶露不止及乳汁缺乏等,最为常见。《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并阐发其病机说:“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鉴于产后体虚多瘀的病理特点,故古人诊治产后病有“三审”之法: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之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之行与不行和饮食之多寡,以断胃气之强弱,并参合产妇体质、脉舌和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对产后病作出正确的辨证和诊断。

对于产后病,古人有三急三冲三病之说:三急——汗、吐、泻,三者并见为危症;三冲——败血冲心(十难救一)、冲肺(十全一、二)、冲胃(五死五活),这是古人对产后严重瘀血症预后的看法;三病,即《金匮要略》所说的病痉、病郁冒、病大便难。以上几点在产后病的辨证和预后判断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产后病的治疗,根据前贤论述,结合实践体会,对其规律,探讨如下:

一、关于产后宜补之说

《千金方》说:“妇人产讫,五脏虚羸,惟得将补,不可转泻,若其有病,不须药,若行药,转更增虚。”朱丹溪亦说:“产后无得令虚,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症,以末治之。”傅青主推崇丹溪之论,谓:“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斯言尽治产之大旨。若能扩充立方,则治产可无过矣。”此外,李东垣、叶天士诸医家亦主张产后宜补。但也有不赞同补养者,如张子和说:“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之。”裘氏认为,产后亡血伤津,血脉空虚,元气耗损,无疑是产后病的基本矛盾,自然宜于补养,这是论其常;但观其变,邪实者也不少,特别是虚中夹实,更属多见,所以不可一概妄投补养,须细审症情,辨证而治。诚如《医宗金鉴》所说:“胎前无不足,产后无有余,此其常也。然胎前虽多有余之证,亦当详察其亦有不足时;产后虽多不足当详审其每挟有余之证也。”张景岳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以上两家的论点,切合临床实际,较为全面。

产后应用补法,历代医家各有侧重。《金匮要略》立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腹中疼痛”,取当归、羊肉补能去弱,生姜辛能散寒,共奏温血补虚散寒之效。陆渊雷阐发说:“产后腹痛,有因于里虚者,本方所主也。”这是应用温养方法治产后病的一首名方,对后世影响甚深。《千金方》载:“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疼痛不止,呼吸少气,或苦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此亦是用温养之剂治疗产后病的先例。叶天士认为,产后病,多由于奇经八脉虚损所致,如说:“产后下元阴分先伤,而奇经八脉皆隶于下,肝肾怯弱不固,八脉咸失其职司。”吴鞠通亦主张:“产后当究八脉。”所以用药均注意补养肝肾以调奇经八脉。这里更值得提出傅青主对产后病的诊治,尤有卓识,他认为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气血虚衰使然,如对产后血晕,指出:“产妇有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此气血两脱也。”又说:“产妇昏晕,全是血室空虚,无以养心,以致昏晕。”对产后少腹疼,指出:“妇人产后少腹疼痛,按之即止,人亦以为儿枕之疼也,谁知是血虚而然乎。”再则对产后气短似喘,妄言妄见,类中风、类痉,出汗,乳汁不下诸症,亦认为与气血亏虚有密切关系。于是傅氏治疗产后病,每从补养气血立法,尤重于补气,明确指出:“血为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血非气不生,是补气即所以生血。观其所立处方,诸如治产后恶寒身颤的十全大补汤,治产后血崩的救败求生汤,治产后乳汁不下的通乳丹,治产后厥症的滋荣益气复神汤等等,在药物配伍上,都是补气药重于养血药。傅氏这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运用补法时,宜撷采前贤各家之长,裘氏尤服膺于傅青主之说。如治疗产后血晕(气血虚引起者),常用加味当归补血汤,甚或用独参汤,是取“阳生阴长”、“益气生血”之义;又如治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缺血、坏死,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形体消瘦,全身乏力,西医称“席汉氏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血虚极,肾气亏耗”。裘氏宗叶、吴诸家之说,从补养肝肾以调奇经八脉为主,用养血补肾助阳饮(经验方),有较好效果。当然,产后应用补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益气养血,补养肝肾,调补奇经等主要法则外,还有调理脾胃、养心、益肺、滋阴润燥诸法,临床当对证而施。

如上所述,产后因以虚证居多,但亦有邪实者,或见虚中挟实之证,因此临证必须权衡邪正进退,标本缓急,或投以补养,或先补后攻(这里的“攻”,泛指祛邪之法),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贵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可偏执一端。

二、关于产后宜祛瘀之说

产后病的另一个病理特点是瘀血内阻。究其原因,或因外寒侵入;或因产创,使血道滞涩,恶血留内;或因产妇用力过度,胎儿娩出后已无力送胞,胎盘组织不能及时排出,滞留于宫内,成为瘀阻。瘀血为患,证候多端,或产后恶露不下;或出血不止;或产后血晕;或少腹疼;或产后发热,瘀积日久,变为症瘕;或身热骨蒸,食少羸瘦,五心烦热,月水不行,演成干血痨,为害非浅。所以历代医家诊治产后病,十分重视审察瘀血之有无,慎防瘀积为患。如傅青主说:“大抵新产后,先问恶露如何”;“先问有块、无块。”《金匮要略》立枳实芍药散治“产妇腹痛”;立下瘀血汤治产妇“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立大承气汤治“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虽遣药有轻重缓急之不同,但均为祛除积瘀而设,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正因为新产每多挟瘀,所以治疗上应注意活血祛瘀,如《澹疗方》强调指出产后应“化其恶血”。傅青主治疗产后病,对祛瘀生新的重要性阐发尤精,在处方用药上亦有不少发挥,特别是他所推崇的生化汤,行中有补,化旧生新,凡产后瘀血未消而变生诸疾者,多以此方随证化裁。如治血晕之加味生化汤,治厥证之加参生化汤,治泄泻之加减生化汤,排除产后胎盘残留之生化汤化裁等等,皆由本方加减而成,本方对产后促进乳汁分泌,调节子宫收缩,减少宫缩腹痛及防止产褥感染等也有作用。此外,如失笑散、独圣散、佛手散、古没竭散、消魂散等,均是产后活血祛瘀的常用方剂,可随证选用。

鉴于产后多瘀,因此在应用补养方药时,须注意补勿留瘀。《和剂指南》说:“新产血气俱虚,不可太补,恐增寒热,常令恶露去尽为佳。”傅青主于此更具经验,他曾再三告诫产后“块痛未除,不可遽加参术”,恐壅补之品,不利于瘀血排除,必待瘀块消除,方可用之。若虚中夹瘀,主张“逐瘀于补血之中,消块(瘀)于生血之内”,虚实两顾,标本兼施。这种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于生化汤及其加减诸方中,足可师法。

三、关于产后兼夹他病的治疗问题

如前所述,新产由于气血受损,抗病力弱,外易感受六淫之邪,内易伤于七情饮食,是以多兼他病。《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就有治产后“中风”的阳旦汤和竹叶汤,以及治“产后下利虚极”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千金方》亦载:“妇人在褥得风,盖四肢若烦热,皆自发露所为,若头痛,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热,与三物黄芩汤。”凡此,都是为产后感邪而设。

傅青主对产后夹感的治疗阐发最详。他主张“重产轻邪”,即以扶正为主,祛邪次之,亦即“顾本攘标”之意。如说:“凡新产后,营卫俱虚,易发寒热,身痛腹痛,决不可妄投发散之剂,当用生化汤为主,稍佐发散之药;产后脾虚,易于停食,以致身热,世人见有身热,便以为外感,遽然发汗,速亡甚矣,当于生化汤中加扶脾消食之药。”又说:“大抵产后忿怒气逆及停食二证,善治者必以补气血为先,而少佐以调肝顺气,则郁怒自散;而少佐以健脾消导,则停食自行。若专理气消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女科经论》亦告诫说:“新产后伤寒,不可轻易发汗……太抵产后大血空虚,汗之则变筋惕肉,或郁冒昏迷,或搐搦,或便秘,其害非轻。”综观上述两家之说,产后感邪、受气、停食,总以扶正固本为主,而祛邪治标辅之,切不可专行汗、吐、下诸法,使虚者重虚,祸不旋踵。裘氏有鉴于此,在治疗产后夹感诸疾时,如治疗产后发热,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前提下,随时注意照顾和扶持正气,祛邪务使不伤正气。特别当邪退后,更要着重养血益气等培补方法,尤当注意调补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然,对于产后夹感诸疾,并不是一概都以扶正为主,如果“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应根据标本缓急的原则,采取“急则治标”,亦即祛邪为主的方法,否则,邪气不去,养虚为患,正气焉能恢复,疾病难以向愈。所以不能机械地理解以上所说的问题。

四、关于产后用药的问题

前贤对产后用药十分谨慎,一般主张平和之剂,反对峻剂克伐。这也是针对产后的体质特点而治。如傅青主指出:“夫产后忧、惊、劳、倦,气血暴虚,诸症乘虚易入,如有气毋专耗伤,有食毋专消导;热不可用芩连,寒不可用桂附。”又说:“一应耗气破血之剂,汗吐宣下之法,只可施诸实体,岂用于胎产。”并专列产后用药十误,以纠时弊,用心良苦。再则,前人又有“产后宜温”之说。盖产后恶露以通畅为宜,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如用药过于寒凉,血寒而凝,使恶血阻滞,引起病害,因此产后用药一般宜温,以利于恶露及时排出。对于上述论点,裘氏认为亦应灵活对待,不能刻板。如产后果见实证,攻下克伐之药未尝不可应用。仲景治产后病,就有用下瘀血汤、大承气汤者。傅青主治“妇人死血食积痰等三症”之三消丸,方中既有黄连、山栀寒凉之品,又有三棱、莪术攻破之剂。裘氏治疗产后恶露不下之重症,间有采用桃核承气汤峻剂攻逐之;治疗产后感受邪毒发热,常用红藤、败酱草、黄芩、忍冬藤等寒凉之品,以清热解毒。于此可见,对产后用药,应本“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但具体用药又须考虑产后的体质特点,注意开郁勿专耗散,消食必兼扶脾,热多不宜过用寒凉,寒多不宜过用香燥。既要知其常,又要明其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从肝脾肾立论,在动态中辨证——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王金生 王凯 整理
2
本条ID:14029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