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普遍有湿热,据有关资料统计,湿热证在此病中的发病率为47.95%~100%,说明无论是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湿热都很常见。陆氏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自始至终都以湿热为主。无论水肿初起是风寒、风热或寒湿水肿,终将逐渐转化为湿热蕴结。恢复期也主要是湿热留恋或湿热未尽。故陆氏提出芳化清利是急性肾炎的主要治法,临床实践证明,本法有促进急性肾炎临床痊愈的作用。慢性肾炎同样有湿热,无论是西医普通型、肾病型、高血压型和复发型都有湿热;中医辨证分型中,肾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阴阳两虚各型均有湿热为患,湿热贯穿于本病的始终。陆氏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出芳化清利是肾小球肾炎湿热的主要治法,并总结出经验方“芳化清利汤”,其方药物组成为:佩兰叶、连翘、黄芩、郁金、苡仁、木通、茅根、石韦、益母草等。运用于急性肾炎及隐匿型肾炎,慢性肾炎各临床类型,根据脉证灵活加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陆氏将本方的主要药物制成浸膏进行动物实验,其研究结果证明:本方对肾脏病变的修复、肾功能改善及尿蛋白的减少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陆氏特别强调慎用温补法,总结出温补法的不适应证及适用对象,需严格掌握其临床指征。
1.在下列四种情况时不适应用温补法
(1)肾病型肾炎有高血压及明显血尿者。这类患者常为阴阳两虚、湿热内蕴,其阴阳常处于相互消长之中,阳虚重与肾病表现一致,应用温补法后可促使其向肾炎表现方面转化,并加重肾功能损害。
(2)处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慢性肾炎。这类患者易发生血中非蛋白氮潴留,如连续服用温补药可能引起氮质血症。因此,温补法应慎用,必要时可短期或间歇使用。
(3)急性肾炎恢复期。这类患者多有湿热未清,用温补法可助长湿热,常引起水肿、尿少、腰痛、高血压、尿改变加重,血液非蛋白氮增高,促使咽部病灶活动,以致病情迁延不愈。
(4)伴有尿路感染的肾病。这类患者多有下焦湿热,予温补剂后,即可出现明显的阴虚及下焦湿热见症,引起尿少、浮肿加重,甚至血压升高、肾功能损害。
2.在以下几种情况适用温补法
(1)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和典型的肾病型肾炎(即无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显著的血尿)。此类患者在水肿严重、尿量极少时,常有腹胀、便溏、恶寒、四肢不温等典型的脾肾阳虚证候,给予附子、肉桂、干姜等配行气利水药以温运脾肾之阳,常可收到利尿及水肿减轻的效果。若水肿不甚,每日尿量在700~800ml以上,表现倦怠无力、腰膝酸软、纳差腹胀、便溏等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者,宜用香砂六君汤、当归补血汤及六味地黄汤加补骨脂、淫羊藿之类温补脾肾。
一般坚持服用3月以上,常可使血浆蛋白提高,水肿消失或减轻,部分患者尿蛋白可减少。
(2)配合激素治疗。在大剂量激素治疗期间,患者多表现为阴虚,中药配合以养阴为主;在激素撤停过程中,即使患者尚未出现阳虚表现,一般在激素减至30mg/d以下时,亦宜逐渐加温阳药以巩固激素疗效,协助激素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