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病是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陆氏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辨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

一、临床诊治,首先辨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病。”陆氏认为中医外科的疾病大多以外在的局部病变来表现,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疾病,这样就需要综合四诊的望、闻、问、切,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根据临床的特点,通过与相关疾病的鉴别、区分相似的症状,首先做出疾病的诊断、确定的病名,这样才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使病名和理、法、方、药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联系,其中所精炼出的诊断、治疗要点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诊治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30岁男性患者,因“右侧颈部肿块一月余”就诊。

问诊发现患者1月前曾因右侧颈部疼痛并出现肿块、发热,经用抗生素后2天热退。2周后局部疼痛消除,肿块略有缩小,因肿块较硬有医者疑为肿瘤。曾作头颅CT、胸部X摄片、局部肿块活检未见肿瘤细胞。检查发现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肿块约35cm×4cm,皮色如常,边界清楚,表面尚光滑,质硬固定,无压痛,无灼热感。首先考虑为急性淋巴结炎,由于大量抗生素的运用形成慢性迁延性炎症,但须与结核性淋巴结炎、肿瘤相鉴别。结合患者情况及病变特征,可以排除上述其他疾病,从而慢性迁延性炎症成立。在治疗上如继续给予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之品,非但无效,而肿块会更趋坚硬。陆氏认为此阶段属外感热毒之邪已去,而瘀滞未消,需用活血化瘀药治之,瘀化而块自消。本病治疗尚属及时,愈后良好,如病期延长至3~6月以上,肿块就较为难消。若是瘰疬或肿瘤其转归预后截然不同,必须及早辨明。因此,临床上一旦确诊疾病,就可以对其整个发展过程、治疗要点、预后有明确的认识。故在外科领域中辨病尤为重要。

二、辨病基础上加以辨证

在外科中首先强调辨病,其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及必然出现的局部病变和由此产生的典型症状,从而揭示疾病的演变规律。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机体的具体发展阶段的个体特殊性,经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辨别分析,把握疾病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使诊断更加深入细致。经综合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所在,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通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以及外科特有的肿痛痒脓麻、溃疡色形、善恶顺逆的辨证,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进而对病变的病因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等作出综合评定,从而确定证,以进一步指导治疗。

陆氏认为在辨证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一点,要全面综合分析。由于每一个病的症状表现复杂,而且病情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一个病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许多症状综合在一起,因而就不会纯粹地表现出阳证和阴证,且疾病的属阳属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转化。如有一高年有头疽的患者,局部疮形平塌漫肿,本因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在治疗中若误行汗下,或过敷寒凉药物,病邪即可由表入里,以致肿而难消,溃而难敛。有头疽本属阳证,但因误治由阳证转为阴证;或因病久脓血大泄而正虚不复,从而由阳转阴,反之也因治之得法,病邪由里向外,使正虚渐复,由阴转阳。因此,在辨阴证阳证的过程中,不能仅从一时表面现象着眼,要作深入的分析,了解症状的主要方面、疾病的性质及全部过程,从各方面掌握辨证方法。这样才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掩盖,作出正确辨证,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辨病之后,基本上了解了疾病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把辨证与该病所有的治疗方法和方药紧密联系,使治疗方法个体化,并可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例如:一38岁女性患者,因右乳房反复红肿疼痛溃破3月就诊,问诊发现患者右乳头素有凹陷,平素有豆渣样分泌物自乳头溢出,3月前患者出现右乳房肿痛,继红肿扩大,无发热,局部先后三次切开引流,并经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刻下溃口已愈,但局部仍有疼痛。检查发现右乳头凹陷,乳房除内下象限均皮肤暗红、微肿,上有四处疤痕,触之有坚硬结块,脉濡,苔薄白,舌质暗红。综合上述四诊资料,根据发病为非哺乳期,有先天性乳头凹陷,化脓时肿块红肿但全身炎症不典型,局部切开引流后红肿反复发作,创口愈合后疤痕形成,局部组织坚硬不平,乳头更现凹陷等症状,首先考虑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但须与乳腺癌、急性乳腺炎、乳房结核、导管内乳头状瘤相鉴别。结合患者发病特点,可以排除上述其他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成立。本病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临床上可分溢液期、肿块期、瘘管期。辨证分型上大致有肝气郁结型、肝郁化热型,须配合疏肝活血、清热解毒等中药配伍治疗。外治以清热消肿为治则。

手术疗法分期论治,管道被挂开或切开后首先要腐蚀管壁,然后提脓去腐,再生肌收口。本病预后属良性病变,病程较长,可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多数经切开手术治愈,手术切开治疗的关键是切开通向乳头孔的瘘管或扩张的乳腺导管。但须警惕是否有癌变的可能性。在上述对本病的较全面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病史、体征、辨证、分期,使治疗方法具体化,从乳房反复红肿切开后疤痕形成,局部坚硬不平,乳头凹陷,可以认为目前属瘘管期,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软坚,药用柴胡、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山楂、虎杖等。以目前的辨证分析,局部坚硬不平结块,且皮色暗红微肿,可以判断本病经内服中药待皮色暗红好转,局部僵块缩小后给予切开,预后良好,可不必作乳房切除。由此可见,中医外科诊治疾病首先强调先辨病,往往从疾病的主要症状入手,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使诊断更具体精确。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外科名家陆德铭》。万华 毛佳琳 整理
2
本条ID:1401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