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某,女,1岁。1983年7月14日初诊。
患儿持续发热40余天,体温在37.5~41℃之间,不咳不喘。病初尚有少许汗出,近20天发热,无汗,曾用各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体温仍在39℃以上。入院时体弱消瘦,面色苍白,无汗,四肢不温,咽红,舌苔黄白厚。
辨证: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治法:解表透邪,清泄里热。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鲜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生地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黄芩9克、苏叶6克、甘草3克。
服药4剂,体温仍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且烦躁,口唇焦裂,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焦黑,脉数。血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辨证:燥屎内结,毒热炽盛。
治法:通腑泻热,清热解毒。
方药:原方去生石膏、知母、黄芩、苏叶,加葛根、乌梅、升麻各9克、元参15克。
另番泻叶、元明粉各3克,分三次泡水冲服,3剂。
服上药后,大便泻下三次量多,体温降至38℃左右,后改用清热养阴法。方药:生石膏30克、竹叶6克、麦冬9克、生地9克、元参15克、鲜芦根30克、太子参9克、葛根9克、升麻6克。
进药3剂后,体温正常,舌质淡红,苔少脉细。邪势已去,气阴未复,再予调补气阴,以善其后,生脉散加减。服药3剂后,血培养转为阴性,痊愈而出院。
评析患儿曾用清瘟败毒饮4剂无效,二诊时发现舌苔由黄变为焦黑,且伴有烦躁,大便秘结,腑证明显,故用通腑泻热法而取效。在原方中去生石膏、知母、黄芩清气之品,加番泻叶、元明粉通便泻热;因腑气不通、毒气内蕴,故用葛根、升麻清热解毒。药后大便量多,体温随之下降,本着中病即止的原则,改用仲景竹叶石膏汤以清余热,3剂后脉静身凉。即所谓“里气通则表气和,外疏通则内畅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