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下巨虚Xià jù xū(ST39)
出处:《素问》、《灵枢》
定位
部位:在小腿前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在上巨虚下3寸,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横平外丘、阳交。
类属
足阳明胃经穴。小肠下合穴。
适应症
主治:小肠、乳房病症。常用于前阴痛、少腹痛、腰痛;乳痈;下肢痿痹。剖腹产手术的针麻用穴。
操作
直刺1~1.5寸。
阐释
本穴原名“巨虚下廉”,位于条口之下。为小肠之合,能治小肠诸疾。治阑尾炎,可取两巨虚,或取条口。按此三穴,同在一条缝隙之中,其所治症,大同小异,上巨虚合于大肠,下巨虚合于小肠,条口居二巨虚之间,其与二肠有关,势可知也。以形势而论,三穴在腿,故其治湿痹胫痠,亦有功效也。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小肠病症
1.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2.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灵枢·四时气》)
3.寒疝:梁丘、足三里、下巨虚。[四川中医,1988,6(6):52]
二、下肢病症
1.脚气之病……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入上肢,便发气则杀人……次灸下廉一百壮。(《肘后备急方》卷三)
2.凡脚气初得脚弱,便速灸之……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凡灸八处……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曰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千金要方》卷七、《千金翼方》)
3.防风汤,主偏风。甄权处疗安平公方……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即一度针,九剂九针即瘥,灸亦得。针风池一穴,肩髃一穴,曲池一穴,支沟一穴,五枢一穴,阳陵泉一穴,巨虚下廉一穴,凡针七穴即瘥。(《千金要方》卷八)
4.仁寿宫备身患脚,奉敕针环跳一穴、阳陵泉一穴、巨虚下廉一穴、阳辅一穴。凡针四穴即能起行。(《千金要方》卷八、《千金翼方》)
5.大理赵卿患风腰脚不随不能跪起行,针上峁一穴、环跳一穴、阳陵泉一穴、巨虚下廉一穴。凡针四穴即能跪起。(《千金要方》卷八、《千金翼方》)
3.漏肩风,取下巨虚。[中国针灸,1986,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