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上巨虚Shàng jù xū(ST37)
出处:《素问》、《灵枢》
定位
部位:在小腿前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在足三里下3寸,胫骨前肌上取穴。
类属
足阳明胃经穴。大肠下合穴。
适应症
主治:胃肠病症。常用于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气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用穴。
操作
直刺1~2寸。
阐释
上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按“巨虚”二字之义,即大空隙也;廉、侧也,隅也。本穴位于小腿外侧,大空隙之上端、故简称“上巨虚”。
本穴为大肠之合,故能治大肠诸疾,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俞穴,皆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胃肠病症
1.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灵枢·四时气》)
2.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灌,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3.东垣曰:脾胃虚弱,湿瘦,汗泄,妨食,三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针灸聚英》卷一)
4.治伤寒胃中热不已,泻任脉中脘一穴,足阳明经三里二穴,次上廉二穴。(《针经摘英集》)
5.急性阐尾炎:阑尾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针刺泻法。[中国针灸,1984,4(3):14]
6.肠道病: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足三里穴,针灸疗法。[北京中医,1985(2):43-44]
7.便秘: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针灸疗法。[四川中医,1988,6(4):49]
二、腿膝病症
1.脚气之病……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先灸大椎、肩井,次灸膻中、巨阙……次灸上廉一百壮。(《肘后备急方》卷三)
2.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千金要方》卷七、《千金翼方》)
3.骨髓冷疼,灸上廉七十壮。(《千金要方》卷十九、《千金翼方》)
4.风猥退,脚不遂,灸巨灵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各灸三壮。(《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二)
按巨灵上廉,系巨虚上廉之误。
5.中风半身不遂:合谷、绝骨、手三里、曲池、昆仑、肩髃、肩井、三里、上廉、委中。问曰:此证针后再发,何也?答曰:针不及分寸,补泻不明,不分虚实,其痰再发,可针前后,必须穴。要得中,知深浅,明补泻,分虚实,无不效也。复刺后穴。曲池、手三里、合谷、肩髃、足三里、绝骨、昆仑、肩井,不宜泻,不许灸。(《针灸集成》第三方)
3.风水,灸上廉随年壮。(《千金翼方》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