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

治法:
辛凉宣泄法
出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方制: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是风水者,乃肺、脾、肾三经受风热之阳邪,痹其营卫之气,升降不得自如,斯水饮入胃,不能输脾归肺,下达膀胱,而外溢肌肤,故一身悉肿。其证恶风发热,脉洪浮而渴,故知为风热,亦尝验之矣。然必兼有无汗而喘见象,与此汤一服,亦未必汗出,其水反从小便去,真匪夷所思者。(《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喻嘉言越婢汤者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大率取其通调营卫。麻黄、石膏二物,一甘热,一甘寒,合而用之,脾偏于阴则和以甘热,胃偏于阳则和以甘寒,乃至风热之阳,水寒之阴,凡不和于中土者悉得用之,何者,土不和则水谷不化其精悍之气以实营卫,营卫虚则或寒或热之气皆得壅塞其隧道而不通于表里,所以在表之风水用之,而在里之水兼渴而小便自利者咸必用之,无非欲其不害中土耳。不害中土,自足消患于方萌矣。(《古今名医方论》)

明·赵以德五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故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成,不惟火生而已,于是四方有水寒之阴即应于脾;风热之阳即应于胃。饮食五味之寒热,凡入于脾胃者亦然。一有相干则脾气不和,胃气不清,而水谷不化其精微以行营卫,以实阴阳也。甘者是土之本味,所以脾气不和,和以甘热,胃气不清,清以甘寒。麻黄之甘热走手足太阴经达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祛阴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行气于三阳以祛风热之邪,既用其味甘以入土;用其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善走以发越脾气,复以甘草和中缓急调二药,相协而成功。大枣之甘,补脾中之血;生姜之辛,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故加附子以益阳,风水者则加术以散皮肤间风水,气发谷精以宣营卫,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越婢之名,不亦宜乎。(《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石顽越婢者,发越湿土之邪气也。水湿之气,因风流播中外,两相激搏,势难分解,不得不藉麻黄祛之从表而越,石膏清之从里而化,《内经》开鬼门法也。本方加术以助腠理开,汗大泄;于加术方中更加附子,以治脚痹恶风,开中寓阖,信手合辙。其大青龙、小续命、麻杏甘石汤,或加桂枝以和管,或加参、归以鼓气,或加杏仁以泄满,总以此方为枢局也。或问表无大热,何得轻用麻黄;内无烦渴,何得轻用石膏?盖恶寒、身肿、自汗,浑是湿气郁著,非风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黄在寒伤营剂中,则为正治,在开痹湿门中,则为导引;石膏在白虎汤中则为正治,在越婢、青龙、续命方中,则为导引,不可以此碍彼也。(《张氏医通·祖方》)

清·费伯雄风与水在皮肤之间,故但肿而不胀,变小青龙之制,使风、水俱从毛窍而出,故名越婢。越婢者,悦脾也。(《医方论》)

近代验证

例一 蒲辅周治风寒犯肺案(支气管肺炎)(选自《蒲辅周医案》)

金某某,女,1岁,1964年1月29日初诊。

检查摘要:扁桃腺红肿,两肺布满水泡音。胸透:两肺纹理粗重模糊,并有小型斑点状浸润性阴影,尤以内中带为著,两肺下部有轻度肺气肿,心膈无异常。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300/立方毫米,中性79%,淋巴20%,酸性1%。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病程与治疗:患儿发热四天,已服过中西药未效,高热达39.6℃,咳喘气促,腹满膈扇,喉间痰声漉漉,鼻翼煽动,面青唇淡,头汗出,时有烦躁,不欲食奶,大便稀溏,小便黄,脉沉紧,指纹不显,舌质淡苔白,由风寒犯肺,肺气郁闭,治宜辛开,主以越婢加半夏汤加味。

处方:麻黄八分、甘草五分、生石膏三钱、法半夏二钱、前胡一钱、炒苏子一钱、生姜三大片、大枣二枚。

1月30日二诊:服药后,微汗出,热降,烦喘膈扇俱减,大便呈泡沫样,小便微黄,脉浮数,舌淡苔黄腻。肺闭已开,表邪解散,但痰湿尚阻,以理肺化痰为治。

处方:连皮茯苓一钱、法半夏一钱、橘红一钱、甘草五分、杏仁一钱、炒苏子一钱、前胡一钱、桑白皮一钱五分、炒莱菔子一钱、竹茹一钱、生姜三片。

1月31日三诊:体温正常,精神转佳,呼吸微促,喉间尚有少许痰声,大小便同前,食纳尚差,以调和肺胃温化痰湿,前方加厚朴八分,麦芽一钱。

2月1日四诊:唯喉间略有痰声外,余症悉平,继续调和肺胃,兼清伏火。

处方:法半夏一钱、茯苓一钱、陈皮五分、神曲八分、炒枳壳五分、焦山楂一钱、麦芽二钱、炒莱菔子一钱、杏仁一钱、黄连一分、炒苏子八分、生姜三片、此方服后,一切恢复正常。

例二 张伯臾治愈夜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张伯臾》)

刘某某,男,56岁。

初诊:1983年3月24日。

主诉:素有痰饮,兼感外邪。初起寒热咳嗽,经治热退而恶寒未罢,顿咳,咯痰不爽,咳则胸闷气促胁痛,口渴引饮,纳便正常。诊查:脉浮小滑,舌尖红,苔灰黄边白。

辨证:表邪虽解未彻,热饮内阻。

治法:拟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处方:净麻黄4.5克、生石膏20克(先煎)、炙甘草4克、制半夏15克、光杏仁9克、木防己15克、生熟米仁各15克、冬瓜子12克、桃仁泥9克、干芦根15克,二剂

二诊:3月28日。顿咳夜间较减,咳痰不畅,带有血丝,左胸痛,口渴引饮,尿多,大便量少。苔黄腻而干,脉弦小滑。恶寒已减,表邪渐化,痰饮化为痰热,肺失清肃。再拟清肺化痰。

处方:桑叶皮各10克、南沙参12克、光杏仁10克、木防已15克、海蛤粉18克(包)、全瓜蒌15克、炒枳实9克、云茯苓12克、生熟米仁各15克、冬瓜子15克、炒黄芩9克、桃仁泥9克、鲜芦根一支,三剂

三诊:4月1日。顿咳痰多得减,但仍痰黄带血,咳时左胸引痛,日渴多饮。苔薄,虽黄腻但左前半得化,脉弦小滑。痰热虽减未彻,肺络震伤,再拟清肺化痰补络法。

处方:桑叶皮各9克、南沙参15克、地骨皮15克、云茯苓10克、炒黄芩9克、海蛤壳24克、光杏仁9克、天花粉10克、赤白芍各9克、佛耳草20克、冬瓜子15克、茅芦根各30克、茜草根15克、生熟米仁各15克。

上方加减服药十四剂,病愈出院。

按语

近代何廉臣氏谓:风寒挟饮,用小青龙法;风温挟饮,用越婢加半夏法。寒温异途,泾渭分明,最须认识清楚,稍一不慎,反若冰炭矣,临证宜留意焉。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601
免责声明
1
本站中医方剂内容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2
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3
可能有些药物如犀角,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保持古方原样,未作更改替换,请自行甄别。
4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idden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