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脓耳(化脓性中耳炎)的单方验方

脓耳是指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脓耳有急、慢性之分。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应给以高度重视。

病案

芭蕉树水验案

赵某某,男,32岁,军人,住院号7174。1946年战伤震破左耳鼓膜感染化脓后至今未愈,流脓12年,经过多种药品治疗无效,听力差。检査左耳鼓膜中央呈椭圆性穿孔约1.3×lmm大,乳突无压痛,传导性耳聋,脓液涂片査到革兰氏阳性球菌。诊断为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芭蕉树水点患耳,每天3次,3天后无脓液。继点2天痊愈。观察7天未复发出院。制法:选大的芭蕉根,靠其根部粗茎处洗去泥土后,用2.5%碘酒及酒精消毒,以清毒刀片横行切口直径约5cm左右的小孔,此时可发现黑灰色乳状黏性液体外溢,马上用消毒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小孔内抽吸。将取得之液体放入1个消毒空瓶内,用橡皮塞塞紧,在常温下可以保持12小时,时间经久易变坏呈棕黑色并有渣性沉淀,因此最好每天抽取1次。治疗方法:用3%双氧水将患耳脓液擦洗干净,使患者头部倾斜于健侧,患耳向下,滴入芭蕉油3〜5滴,静待10分钟(患者保持患耳向上体位)后,塞以消毒棉花球。如系两耳也按上述方法,相继进行处理。每天2〜3次,痊愈为止,芭蕉树水滴入患耳后,除在数分钟内自觉患耳发凉外,无疼痛和不良反应。经过几次治疗后脓液显著减少,可见有黑色块状物,此系芭蕉树水之沉淀物,应用双氧水棉球擦净,动作要轻,以免擦伤鼓膜,必须坚持连续按时点药,不能中断。(《中级医刊》1959年第5期)

穿心莲验案

冯某某,女,36岁,右耳流脓30多年。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久治无效。鼓膜穿孔,有波动感,用穿心莲滴剂治疗后,第1天脓液显著减少,第2天干燥,1周后复査,鼓膜穿孔已修复,听力提高。治疗方法:(1)穿心莲滴剂的制法:处方:穿心莲干粉5g,纯甘油50ml,20%乙醇50ml。制法:将穿心莲干粉5g用20%乙醇浸渍2〜3天,用渗滤法收集滤液30〜40ml左右,另器保存。余液继续用渗滤法收集至滤液呈淡棕色为止,将此液浓缩至一定量后,两液合并,加入甘油达50%即可。(2)用法:一律采用穿心莲滴剂局部滴耳治疗,每天3〜4次。治疗前用3%双氧水洗耳,拭干脓液。个别病例配合穿心莲片剂内服,每天3次,每次4g。(《新医学》1971年第2期)

海螵蛸验案一

路某某,45岁患中耳炎已数年,流脓腥臭,听力减退。取乌贼骨少许,研为细末,加入适量芝麻油调成稀糊状,每次治疗前将油湖滴入耳内1〜3滴,每天2次,3〜7天即愈。1个月后随访,患耳内未见流脓,听力也有所改善。(《浙江中医杂志》1966年第9卷第4期)

海螵蛸验案二

代某,女,11岁。患右侧耳漏3年余,近年来右耳外流脓液增多,间有恶臭,流湿枕头和衣领,伴有头痛,头闷,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听力减.退,取海螵蛸洗净,溪水清洗,然后日晒夜露至无腥味而干燥时入药,研成细末,取2〜3g。加入香油(麻油)适量或加冰片少许,调成黏稠液体备用,用生理盐水棉球洗涤耳内脓液,擦干,然后滴入本药液2〜3滴,每日1〜2次,连续1周。治疗1周后,诸症大减,继续治疗1周而愈。至今1年未再见复发。(《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

黄连验案

冯某某,女,成人。1983年9月12日怀孕36周时,突然右耳肿痛,耳内如蝉鸣,听觉不灵,流出清白稀脓水2天来诊。查:面红,手、脚心发烧,大小便正常,脉弦细,此乃肝肾阴亏,虚火上炎引起。立即给予生黄连10g,嘱其煎成40%黄连液25ml滴耳,3天愈。追访至今未复发。治疗方法:生黄连10g,加水约100ml,文火煎至25ml,去渣澄清,倒入事先洗净备用的空眼药水瓶内,即成40%黄连滴耳液。每次滴入耳内3〜4滴,每日滴3次至痊愈。(《陕西中医函授》1989年第3期)

蛋黄油验案

蛋黄油还能治中耳炎,我在前北焦教学时,女教师杨某某曾用蛋黄油加少许冰片,治好了不少小学生中耳炎。1976年我母亲也患了中耳炎,耳内长满稠脓,用其他药物数月未愈。后改为蛋黄油(鸡蛋1个煮熟,取出蛋黄,将其放在铁勺内,然后把铁勺放在小火上烧,边烧边搅,待蛋黄焦枯有黑色油液出现时便停火,将油倒入容器内备用。)1次脓净,2次痊愈,其法是将脓排除干净,滴蛋黄油数滴,外用棉花堵住耳孔。(杨清山供稿)

鸡胆汁验案

吴某,男,9岁。患中耳炎3年余,听力减退,患耳溢脓,时发时止,经多种滴耳剂治疗无效,使用鸡胆汁滴耳,滴完两枚鸡胆汁后获愈,随访2年未复发。治疗方法;取鲜的鸡胆汁贮存瓶内。治疗时用吸管吸取胆汁滴患耳,每天3次,每次1〜2滴。(《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

紫草油验案

豆某某,男,35岁。1974年5月18日就诊。患者两月前耳内流脓,色黄,味臭,经抗菌治疗,虽见效但不佳,反复发作加重。遂嘱自配下方,洗净患处,并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再用棉花将液体沾干,而后滴入下药数滴,每天2〜3次。3天后流脓明显减少,7天后痊愈。治疗方法:紫草3g,芝麻油40g。紫草入芝麻油内置火上煎炸,待油变紫后滤取油液,装玻璃瓶备用。(《四川中医》1989年第7卷第8期)

虎耳草验案一

王某某,男,11岁,学生。1992年4月21日初诊。患者左耳流脓已近6个月,脓液或稀或稠,时断时续,反复发作,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终不见愈。诊见左耳黄脓塞满,清洗后见左耳道壁充血破溃,耳膜中间有一圆形小孔。先用3%的双氧水将耳内脓液清洗干净,取虎耳草叶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日4次。嘱用上法治疗,3天后脓液明显减少,1周后脓净耳聪,诸恙悉除而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2月号)

虎耳草验案二

周某,女,80岁。因外耳道疖肿感染致化脓性中耳类,曾用青霉素及新霉素药水滴耳,治疗半月未见好转。改用虎耳草药水。(1)取鲜虎耳草洗净晾干,捣烂后包入纱布内滤汁,加冰片适量,待冰片溶解后备用。(2)取洗净晾干的鲜草捣烂滤汁,在100ml药液中加入75%酒精20ml,制成中耳炎药水。应用时,先将患耳用过氧化氢洗净,周围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把以上药滴入患耳,每日滴耳3〜4次,治疗3日症状明显好转,5日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第3期)

蚯蚓验案

许某,男,12岁,学生。1976年6月27日初诊。患右耳化脓性中耳炎三年,常流黄色脓性分泌物,味臭,经多次治疗无效。检査:右耳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鼓膜穿孔,鼓膜及耳道色红。嘱取肥大活蚯蚓30〜40条,用清水洗净后置于消毒的容器内,再放入白糖1两,用消毒摄轻轻搅拌,约20〜30分钟后,白糖溶化,蚯蚓躯体萎缩卷曲,渗出清液,与白糖混合一起,呈一种黄白色黏液,要用一层纱布滤过,将蚯蚓白糖液盛人消毒瓶内备用。使用前,用3%双氧水清洗中耳内脓性分泌物,反复洗两次,用消毒棉球擦干,后将蚯蚓白糖液滴入3〜4滴,日2〜3次,滴后在外耳道塞1无菌干棉球,6天后复诊,耳道及鼓室内分泌物及炎症消失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5期)

马钱子验案

吴某,男,32岁。左耳中耳流脓20余年,脓液清稀,听力减退。即用马钱子1粒,打碎,放入碗中,加入茶油两许,放在文火上炖数十沸制成马钱子油,配油30ml,用时先将耳内脓液揩拭干净,然后用药棉蘸马钱子油塞入耳中,早晚各换药1次,治疗1个月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11期)

蒲公英验案

张某,女,17岁。1990年8月14日初诊。患者7月初双耳道疼痛,继之流脓,西医诊为化脓性中耳炎。曾用氨苄青霉素和抗生素治疗,愈觉加重,现头痛,听力减退,口苦,小便黄赤。望诊,双耳道周围红肿,耳孔满是脓血,面红,舌苔黄厚,舌边尖赤。切诊:脉弦数,颈部可触及2〜3个淋巴肿块。嘱其采用新鲜蒲公英(3〜5岁,每日用3株,6〜10岁每日用5株,10岁以上每日用7株。)去枯叶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通风处,将其水分蒸发干净,然后剪成碎片,用洗净的药臼捣成糊状,取出用消毒纱布双层包住,用手拧挤,用干净器皿接其鲜汁,用滴管吸取,每日早、午、晚滴入耳孔。滴药之前,先将耳道内脓血清除干净。经治获愈(本法先后治疗5例,全部治愈,疗程最长者1周,短者3天)。(《中医杂志》1992年第5期)

桑叶验案

朱某,男,3岁。患者耳内发炎,有脓液流出20天,取新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拦取汁,滴入耳内3日即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黄柏验案

刘某,女,3岁。1983年3月5日诊。左耳道流脓已1年,曾用滴耳油,讽霉素治疗,但每遇感冒则复发。即取黄柏30g,加水250ml,慢火浓煎半小时。滤去渣,浓缩至20ml。先用双氧水将患耳道脓液洗净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次2〜3滴,1日3次。治疗2天,脓净痛止,再治3天痊愈。追访2年余,从未复发。(《四川中医》1987年第4期)

断肠草验案

傅某某,女,3岁。左耳反复流脓已3年,曾用新霉素、气霉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左外耳道有大量脓液,鼓膜紧张部穿孔,经用断肠草液取新鲜断肠草洗净,捣烂挤汁,过滤后,加防腐剂(每500ml加尼泊金3ml)备用。在农村则可在拭净脓液后将断肠草挤汁直接滴入耳内。本药有小毒,如耳咽管通畅,宜用棉球浸药汁少许填入耳内,以免药液进入口中滴入后,第1次复诊,左耳已干燥。(《新医药学杂志》1973年第8期)

蛇蜕验案

黄某某,男,8岁,象州县寺村公社王院大队人。两耳经常流青黄脓液,耳内稍感胀痒不适,无其他全身症状。西医诊为中耳炎,曾用磺胺、抗生素、滴耳油等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历时1年多不愈。后用蛇蜕末(将蛇蜕烧存性,研细末。临角时,先用75%的酒精棉签把患者耳道清洁干净,然后用细小筒管将药粉少许缓缓吹入耳内,每日1次,严重者每日两次。每次用药前,务必要把耳道内清洁干净。一般用药1〜2天即可见效),3天即愈。随访6年未见复发。(《广西中医药》1978年第2期)

按语

耳部流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脓耳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多发于小儿,但其病情有急缓之分,病程有长短之别。一般来说,急者流脓初起,多属实证,缓者流脓日久多属虚证,或虚中挟实。海螵蛸有敛疮之效,《纲目》谓之能“治婷耳有脓及耳聋”;蚯蚓能清热解毒,《纲目》和《唐本草》分别有治“聘耳”和“疗耳聋”的记载;马钱子,散热,消肿,止痛,《光明医学杂志》1933年第11期和《中草药新医疗治汇编》均有用其治疗中耳炎的记载;蒲公英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临床屡有以其鲜汁滴耳治中耳炎的报道;桑叶,《仁斋直指方》用其治“疮口不敛”,本案治中耳炎取法与之相当,故有显效;黄柏、马钱子清热解毒,疗疮病肿毒。脓耳是属肿毒之范围,系热毒而致,故用之而愈;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其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捣汁滴入“治聘耳”。《生草药性备要》亦载以之“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所载与本案类同,可见虎耳草治脓耳疗效可信病案作者曾用之治急慢性中耳炎45例,治愈43例,好转2例,可见有显效;芭蕉油又名芭焦树水,有清热解毒之功,《贵州民间方药集》、《贵川草药》皆有“治中耳炎”的记载;穿心莲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福建中草药》、《中药大辞典》皆载其治“中耳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中耳炎古今报道甚众,黄连滴耳液外用治中耳炎,已写人教科书,成为外治范例;鸡胆汁能清热解毒,《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皆载其治“月蚀疮绕耳根”、“耳痫疮”,其方法“以鸡胆汁外敷”,验案治中耳炎效其法故有效;紫草清热解毒凉血,为治疗湿疮湿疹之要药,脓耳属湿疮肿毒范畴,故用之效显,用芝麻油煎出其有效成分,并作为油剂以除其热毒,故病可除;断肠草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黄堇的全草或根,其有清热解毒等功能,可治热毒诸证,故脓耳用之则愈;蛇蜕有祛风消肿之功,对痈疽、疔疮、喉痹均有良效,用其增脓耳,其意无异;鸡蛋油清热解毒,热毒除,脓耳当消。总之,脓耳之治,选药繁多。上述验案所载,示人以圭臬,临床上依其而治,可奏良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5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