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疽的单方验方

疽具有漫肿平塌无头,部位较深,坚硬不红的特征。临床上分为有头疽、无头疽。有头疽是发生于皮肤肌肉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无头疽是属于一种初起无头,发于骨骼及关节间的脓疡,它具有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病案

苍耳虫②验案

张某某,女,11岁。背部右上方发背疽③,红肿热痛,约7×7cm,中央有米粒大脓头未溃。伴畏寒发热,体温38.8℃,食欲不佳,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取苍耳子虫100条,放入40ml麻油内浸泡,然后取苍耳子虫1〜2条捣烂如泥,局部消毒后,将苍耳子虫敷于疮顶,外用纱布覆盖,1日1换,脓多时1日可换2次。用此法治疗后,第2日脓头破溃,流出黄厚脓液。第4日换药,肿退痛止,体温下降。共换药7次而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9期)

②苍耳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③发背疽:指无头背部的有头疽

乌梅验案

杨起《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用乌海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干,乃知世有奇方如此。(《本草纲目》)

蜈蚣验案

季明杨,男,28岁,会计,右胯患“附骨疽”,由于失治而形成“窦道”近两年不愈,后单用“蜈蚣散(蜈蚣一至数条干鲜不拘,焙黄,研末)”掺药捻透入,1周后碎骨排出,2周疮口愈合,未服任何药而告愈,迄今6年未复发。(《江苏中医》1965年第2期)

按语

有头疽总由湿热火毒、气血运行失常、毒邪凝聚肌肉而成。苍耳虫清热燥湿解毒,治恶疮、恶毒,临床用治有头疽初起,确有疗效;乌梅《本经》记载能“去……恶肉”,临证用治有头疽之后期,去其恶肉,疗效可靠。附骨疽主要指病后余毒、血行感染所致的骨髓炎。现代临床研究证明,蜈蚣对急慢性骨髓炎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①附骨疽:属无头疽,是一种病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多发于四肢长骨。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4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