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蛇咬伤是指不慎被有毒虫蛇咬伤出现中毒症状的病证。
千金子验案
王某,女,9岁,1971年7月9日被毒蛇咬伤足踝,经本队卫生室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后,当日送到公社卫生院。检査:患者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神志尚清,呼吸尚好。心(-),肺(-),外踝有四个对称的毒蛇咬伤的牙痕,下肢肿胀严重至鼠蹊部,皮肤呈黑紫色,硬如木头,失去知觉,限于条件嘱转上级医院治疗。翌日下午,又因经济条件所限,背回公社卫生院求治。此时,患者已精神萎靡,全身肿胀,皮肤黑紫已至剑突,呼吸表浅而促,心音低钝,神志朦胧,病情十分危重,经院方批准后,于下午6时试用千金子10粒捣烂,米泔水调服1次,结合补液,局部用鸡蛋清调雄黄外涂。至夜12时,患儿神清,精神好转,肿胀渐退,次晨,又用同法内服千金子10粒,肿胀渐退。患肢活动恢复正常。观察1日,痊愈出院,经两次随访,无任何后遗症。(《河南中医》1982年第6期)
白芷验案
临川有人以弄蛇货药为业,一日为蝮所啮,即时殒绝,一臂忽大如股,少顷遍身皮胀作黑黄色,逆死,有道人方旁观,言曰:此人死矣,我有一药能疗,但恐毒气益深或不可治,诸君能相与证明,方敢为出力,众踊观之,乃求钱二十文以往,才食顷,奔而至,命新汲水,解裹中调一升,以杖扶伤者自灌之,药尽,觉腑中搰搰然,黄水自其口出,臭秽逆人,四肢应手消缩,良久复如故,其人已能起,与未伤时无异,遍拜见者,且郑重谢道人,道人曰:此药甚易辨,吾不惜传诸人,乃香芷一物。(《名医类案》)
草乌验案
1969年夏,我率医疗队进入宜章莽山瑶族居住区。某日一汉族农民奔至驻地求医,见其右手肿胀,肘关节以下遍布水泡,灼痛难忍,主诉为竹叶青蛇所咬,随用蛇咬伤药内服外涂,半日后,其疼痛稍减,但肿胀不消,虽用三棱针于伤处针刺引流,何流出毒水甚少。乃故用瑶族草医介绍的治蛇伤经验,取生草乌1枚蘸酒磨汁,于肿处上界绕手臂涂上一圈,5分钟后,患者伤口流出黄色毒液甚多,肿胀随之再退。(《长江医话》)
盐汤验案
浙西将军张韶为蚯蚓所咬,其形如大风,眉须皆落,每夕蚯蚓鸣于体。有僧教以盐汤浸身数遍而愈。(《肘后方》)
苎麻叶验案
张某某,男,78岁,农民,1978年6月25日拔田埂草时,中指末端被蜈蚣咬伤,疼痛难忍,诊时已被咬3小时,诊见手指至肘关节漫肿光亮,痛苦面容;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嘱采家种苎麻叶若干,捣烂取汁,不时地擦抹肿处,2小时后疼痛消失,肿势由肘关节退至中指末端,复搽,次日退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4期)
大蒜验案
余某某,男,10岁。1981年6月5日初诊。玩时不小心被一红头蜈蚣咬伤右手食中两指,当即疼痛不已,约1小时后,两指红肿剧痛,呻吟不已。即用独头蒜1枚,剥去蒜皮,切除蒜皮一层,将截面对咬伤处及周围2〜3cm处反复擦之,每小时擦1次,每次擦10〜15分钟。5分钟后疼痛缓解,2天后相告,连用独蒜如法外搽8次,诸症若失而愈。(《新中医》1991年第6期)
天南星验案
海加阿妈,女,56岁,彝族。1987年7月24日被蛇咬伤手指,当即疼痛难忍,继而手肿,急用布带扎于上臂,去公社诊所封闭治疗3天无效。于28日入我院后,经补液,抗感染等治疗仍无效。第2天用天南星治疗,方法是:每次用生鲜或干天南星约5g磨食醋10ml搽患处及周围,搽涂范围越大效果越佳,每天2〜3次,直至肿胀全部消失为止。3次后,肿胀很快消退,3天后痊愈出院。(《四川中医》1988年第5期)
蜈蚣验案
闭某某,女,8岁。在山边玩耍被黄蜂蜇伤头部、面部,肿痛剧烈,哭叫不止。取蜈蚣酒涂抹患处。药物及制法是:活蜈蚣1〜2条,置于250ml米酒中浸泡1周备用(浸泡时间越长越好,注意密封保存)。涂抹10分钟后痛止,次日红肿全消而愈。(《广西中医药》1979年第3期)
地龙验案一
陈某某,女,成年,劳动时不慎被蜈蚣咬伤手部,疼痛难忍,令以蚯蚓3条,白糖少许捣烂敷患处,经敷此药,疼痛立止。(《新中医》1975年第4期)
地龙验案二
陈某某,男,成年,不慎被蜈蚣咬伤脚面上,十分痛楚。令以蚯蚓3条,白糖少许捣烂敷患处,敷上此药,痛楚全失。(《新中医》1975年第4期)
蚤休验案
伍某,男,25岁,1965年9月12日因工作到山林中被毒蜂蜇伤头部正额,当时痛如针刺,2分钟后伤处红肿焮热逐渐加剧,影响精神,不能继续工作,即涂以七叶一枝花浆汁(用适量烧酒磨汁),20分钟后肿痛逐渐减缓,继而消失告愈。(《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6年第1期)
地骨皮验案
刘某某,男,20岁,本场职工,1974年8月6日来诊。半小时前,左前臂中段外侧被牛虻蜇伤,15分钟后即肿胀,全身发冷,剧烈瘙痒,两上肢麻木。査体:全身皮肤焮红,风团遍布,左前臂及鼻两侧焮红肿胀尤明显,体温37.3℃,血压110/80mm/hg。诊断:虫咬后全身反应。予鲜杞子根2两煎服,10小时后除病灶部尚遗留少许红肿外,余症悉除。(《新民药学杂志》1976年第4期)
①鲜杞子根:即新鲜的枸杞的根。枸杞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其根皮即地骨皮。
黄瓜验案
李某某,女,56岁。曾被蜂蜇胸部,红肿痛,用黄瓜种汁涂后立刻止痛,红肿也不扩散而愈。治疗方法:将老黄瓜切开,掏出瓜子及瓤,并用纱布包上挤压,过滤,取原汁水装瓶备用。用时蘸取外涂患处。(《赤脚医生杂志》1975年第3期)
蜗牛验案
张某某,男,10岁,因招惹蜂群而被蜇伤面部,肿痛剧烈,哭叫不止,外敷蜗牛2个,10分钟后痛止,次日红肿消退。治疗方法:局部被蜂、蝎蜇伤或虫类咬伤后,立即挤出毒汁,取活蜗牛捣烂敷患处。(《辽宁中医》1978年第2期)
山乌龟验案
汪某某,男,48岁。社教时下乡,被白菊花蛇咬伤小腿,当时伤口不痛不肿,略痒而麻木,咬伤后12小时转我院治疗。检查:伤口轻度渗血,有2个牙痕,精神紧张,吞咽困难,视物朦胧,头痛,体温37.9℃,血压16.0/10.7kPa,呼吸21次分,脉搏70次分,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笔者立即以山乌龟疗法治疗药物:鲜山乌龟500g,米泔水500ml,共捣取汁备用。方法:伤口上方以布带结扎,每半小时放松1次,迅速以冷开水洗伤口,以牙痕为中心,取消毒的三棱针将伤口向周围扩大0.5cm,令其微微见血,用冷开水时时冲洗伤口,勿使伤口因血液凝固而封闭,随即将手或足下垂,由上向下,从外向内,反复轻轻按摩、挤压,冲洗伤口,令毒液溢出,然后口含冷开水,对住伤口吸吮毒液,随吸随吐(口腔溃烂者勿吸),吸毕,取灯芯2g,复盖伤口周围,将捣烂的山乌龟汁敷灯芯上,并以绷带轻轻包扎,随即解除伤口上方结扎的布带,若伤口周围肿胀,可拔火罐吸出毒液,出现水泡者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引流排毒。每晚按上法换药1次,重者早晚换药各1次。,3小时后症状、体征缓解,第3天全部症状与体征消失而奏全功。(《湖北中医》1982年第3期)
竹叶椒验案
刘某,男,17岁,农民。在地里拔草时,不慎被蝮蛇咬伤右手背后14小时入院。入院时整个右手背、前臂、上臂、右肩部直至右侧胸壁均高度肿胀,伤肢前臂外侧有数个大小不等水泡,小的黄豆大,大的3×3×3.5cm。前臂外侧见片状皮内出血。用药(治疗方法:用药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药用其根。取竹叶椒根粉末3g,加水400ml,煮沸5分钟,过滤弃渣,分3〜4次服,另取竹叶椒根粉末3g加75%酒精300ml,浸泡半小时后频频外涂局部,直至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后改每小时至1小时外涂1次,直至痊愈为止。治疗时间一般不输液,不需用其他药。特殊情况当个别处理。)后数小时,患肢手背肿胀开始消退,次日除患肢手背,前臂肿胀明显消退外,上臂肿胀也开始消退,5天后皮肤水泡渗液被吸收,整个患肢及同侧胸壁肿胀基本消退,第7天痊愈出院。(《甘肃医药》1983年第3期)
按语
虫蛇咬伤之后,毒物(多为异体蛋白)侵及人体,伤及气血,甚则害于脏腑。轻则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出现全身反应,甚则危及生命。故对其毒物,应予排出,清除,然后内外用药,以解其毒。蛇为阴物,天南星性味辛温有毒,用之恰好以毒攻毒;蜈蚣之解蜂毒,其理亦相似;地龙善于清热利尿,则可用于解蜈蚣之毒,使其从小便而出;蚤休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专长,故可用于解蜂毒;地骨皮验案为牛虻蜇伤后的患者,表现为皮肤红肿,一派热象,地骨皮甘寒入肺肾两经,善于清泄肺热,故可医皮表之毒热反应;黄瓜性味甘寒,有除热,利水,解毒之功,故对痈肿及蜂蜇伤所出现的局部红肿热痛疗效较好。蜗牛感雨湿化生,而成介虫之类,味咸性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故敷于患处,可使红肿疼痛消退;山乌龟味苦、辛、寒,有毒,可清热解毒,止痛,故可用治毒蛇咬伤;竹叶椒根味辛性温,具活血止痛之功,可使气血运行通畅而托毒外出,故治蛇咬伤效优;千金子又名续随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辛温有毒,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之功,服后有利尿作用,能使毒邪从小便而出,有破死血消瘀肿作用,故而对毒蛇咬伤,毒攻入血者,疗效甚佳;白芷为辛温解毒药,《纲目》谓其能:“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证之临床所言不虚;生草乌味辛苦温,有大毒,内服有祛风湿散寒止痛之功,外用以毒攻毒,流淌黄水,使毒邪随黄水而出;盐有消炎清热消肿作用;蚯蚓置白糖可化为水,故白糖渍体可治蚯蚓咬伤;苎麻叶甘寒,凉血止血散瘀,消炎解毒,内服可清热凉血利尿,外用可清热消肿解毒散瘀,是治毒虫咬伤的上品;大蒜辛温,外用消肿解毒,且唾手可得,是治疗蚊虫叮咬的家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