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疮疖的单方验方

疮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寸左右,出脓即愈。

病案

蒲公英验案一

曾治一男子前臂肿核如鸡子大,无红肿,按之痛,以蒲公英熬膏敷贴,10余日而消。(《中医杂志》1992年第5期)

蒲公英验案二

梁某,男,3岁,左侧颌下肿大如鸡蛋,局部红肿压痛,经中药及西药抗炎治疗痈肿不散,即用蒲公英30g(鲜草60g)研细末,加热醋调成糊状,摊于敷料上外敷,第2日肿块消失。(《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蒲公英验案三

曾某,女,26岁,产后10余天,左侧乳房红肿疼痛,乳流不畅,伴有畏寒发烧,经用青霉素及四环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公英外敷,3日后诸症消除,随访未复发。(《四川中医》1985年笫5期)

蒲公英验案四

张某,男,21岁,战士。颈项、肩、臀部三处患疖肿,直径约2cm大小,局部红肿热痛,中间有针尖大白色脓头未溃。遂用干蒲公英研细末,用75%酒精调糊状,制成公英散外敷局部,1日痛止,3日肿消而愈。(《新中医》1980年第4期)

蒲公英验案五

王某,男,22岁,战士。背患疖肿,3天破溃成脓,引流不畅,痛甚,患者拒绝切开引流,即用公英散(见上案)外敷四周,每日换药1次,1日痛止,4天消肿,排尽脓血痒愈。(《新中医》1980年第4期)

蒲公英验案六

治恶刺及狐尿刺,捣取蒲公英草根茎白汁涂之,惟多涂立差。止。此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曰:余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口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尝闻长者之论,有此方,遂依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差,未十日而平复。((《千金方》)

野菊花验案

某农民,患手背蜂窝织炎,肿痛颇剧,发高烧,经老乡介绍,采野菊花煎服,并用渣敷手指,不过三、四天,肿痛竟完全消退。(《实用经效雄方》)

蛇蜕验案

郭某,男,73岁。头颈部有多个疱肿,时隐时现1年余。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不好,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脓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蛇蜕0.5g,研成细末加鸡蛋1个搅匀,放入加有少量豆油的锅中(不加盐)煎炒熟后,晚上临睡前顿服。每日1剂,6日为1个疗程(局部覆盖消毒敷料。经上法治疗2个疗程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广西中医药》1988年第3期)

生地验案

刘某,男,25岁。全身接连不断地生疮疖已2年,经注射青霉素,内服中药未能彻底治愈。取生地30g,新鲜瘦猪肉30g,加水适量同煮或蒸。煮(蒸)到猪肉熟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日1剂。经用上方治疗,共服生地3斤,病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广西中医药》1981年第4期)

毛冬青叶验案

龚某,男,5岁。4天前下唇发热,继后局部红肿起疱疹,疱疹破裂后流出黄水,曾外擦紫药水、四环素软膏,口服西药(药物不详)等治疗,不但未显效,唇疮反渐向周围扩散。取鲜毛冬青叶适量,放入酒杯内捣烂,并加温开水浸过药面,泡1分钟后即可。用棉签蘸药汁涂擦患处,每日3〜5次。治疗过程如患处有瘙痒或干燥感,勿用手抓或涂擦其他药物,尤其不能用肥皂清洗。3日后,唇疮痊愈。(《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2期)

鱼腥草验案一

谢某,女,8岁。头部患脓疱疮已3年余,且每至夏秋季节加重,过则稍有减轻。曾多方求治,服中西药无数,均无疗效。取鲜鱼腥草250g,洗净,加水3000ml,煮取2000ml,倾入脸盆内。先趁热熏蒸疮面,然后用毛巾蘸药液趁热外敷,待不烫头时,反复清洗疮面。每次熏洗20分钟左右(夏季可适当延长),每日1剂。仅熏洗6次,就初见成效。坚持半月,便获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7期)

鱼腥草验案二

芮某,男,54岁,农民,1992年5月16日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疖肿,反复发作,发作间期为1〜2个月,现发病1周。查,项后、背、胸部及四肢散在多发疖肿,病灶集中,均未成脓。体温在37.5℃〜38℃之间,疼痛剧烈,昼夜难眠,曾在外院诊治。但此起彼伏。现口干,纳呆,喜凉饮,大便干结,尿黄而赤,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素喜饮酒。辩证属热毒挟湿之证。予鱼腥草注射液40ml,肌注,日1次。在疖肿集中之项、胸、背部常规消毒,皮下注射本剂,每处为30〜50ml,皮下注射每周2次。1周后复诊,疖肿渐消,数量减少,无痛感,体温止常。继续治疗1周后,疖肿全消。无不适,嘱其戒酒及辛辣厚味,并继续肌注本剂每日1次,每次30ml,共2周。7个月后复诊,布肿未再复发。(《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年笫1期)

赤小豆验案

中贵人任承亮,后患恶疮近死,尚书郎傅永授以药立愈。叩其方,赤豆也。(《本草纲目》)

婆婆纳验案

唐某某,男,70岁。颈后红肿疼痛,经外敷黄连素软膏,肌注青霉素,肿痛不梢,剧痛难忍。后用婆婆纳鲜草捣汁外敷,2天后,肿消痛除,病告痊愈。(《四川中医》1987年第3期)

马齿苋验案

武元衡相国在西川,自苦胫疮,焮痒不可堪,百医无效,及到京,有厅吏出方将鲜马齿苋捣烂敷上,不过三两遍,便瘥也。(《本草纲目》)

菖蒲验案

有人患遍身热毒疮毒,黏着衣被,晓夕不得睡。有下俚教以菖蒲末布席而卧,五七日其疮如失。(《本草衍义》)

川贝验案

江左商人,左膊上有人面疮……,惟至贝母,则聚眉闭口,商人喜“此药必可活也。”以苇筒抉其口灌之,遂结痂而愈。(《五杂俎》)

杏仁验案

张某,25岁。患鼻中生疮20余日不愈,鼻中疼痛刺痒,痛苦万分,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涂用抗菌软膏无效。用杏仁研末,乳汁和敷,1次即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期)

天南星验案一

一少年遇盗,被其叉中肩胛间,一股中臂,一股胁上,外科敷贴即痂,但患人昼夜发热,坐喘不能偃息,疮口痛极,其疮痕如棋子大,常如牛鼻,湿润无窍,因用天南星一味为末,名曰寿星散,糁之,则脓血迸然而出。(《名医类案》)

天南星验案二

沈某,男,40岁,社员。1976年2月突然发生项后发际处灼热红肿痛痒,形如粟米粒状,丁白肉赤,破流脓液,蔓延成片,头项俯仰疼痛加剧,曾在某医院用各种抗生素及软奔敷料等,经治月余无效。中医诊为“发际疮”,遂将米醋放入粗糙的瓷碗底,后用拇、食指紧捏住南星1枚,在碗底反复旋转磨汁成糊状,再用棉签不拘时蘸药搽患处,5日而愈。随访5年,未复发。(《中医杂志》1983年第1期)

独头蒜验案

《经》言蒜散痈肿。按李绎《兵部手集方》云:毒疮肿毒,号叫卧眠不得,人不能别者。取独头蒜两颗,捣烂麻油和,厚敷疮上,干即易之,屡用救人无不神效。卢坦侍郎肩上疮作,连心痛闷,用此便擅。又李仆射患脑痈,久不瘥,卢与此方亦瘥。(《本草纲目》)

霹荔验案

《图经》言霹荔治背疮。近见宜兴县一老举人,年七十余,患发背。村中无医药,急取薛荔叶烂研绞汁,和蜜饮数升,以渣敷之,后用他药敷贴遂愈。其功实在薛荔,乃知《图经》之言不妄。(《本草纲目》)

蜈蚣验案

徐某某,男,46岁,农民。在水稻田劳动,被蝮蛇咬伤左小腿,疼痛异常,并逐步漫肿至膝上,头胀目花,神烦不安。苔薄,脉细数。此蛇毒攻心,内风肆扰之征,治宜解毒祛风。予蜈蚣粉,每次3g,6小时1次。同时在肿胀部以粗针穿刺数处,引流排毒。药后当日下午即痛减神安,次日肿势逐步消退,改为每次2g,1日3次,连用4日而愈。(《朱良春用药经验》)

斑蝥验案

丙寅春月,余有晋阳之行,下榻于山西出版总社招待所,同室侯水宝云:他从1953年始,两手合谷部位对称性水疮,发病原因不明,初起局部奇痒,流清水,冬轻更重,至1960年夏季加重,局部皮肤溃烂奇痒,流清水,边缘清楚,大如鸡卵。无脓血。经多方求治无效。曾在长治市烤电数月,不仅无效,反而加重。1968年在凌川县医院就医时,病情更剧,痛苦之状,惨然难叙。说来凑巧,在该院候诊室里,遇一老者,询问其故,侯仍述之。老者见其双手挎绷带,且不时搔痒,清水外渗,怜其痛苦,随献此方。斑蝥3〜5个,鸡蛋清1个,香油适量。用法:斑蝥研末(不加炒制)加入鸡蛋清,香油调匀,涂于疮面。侯君遵嘱如法配制,涂于疮面,涂后剧痛难忍,亦不忍复涂,然仅此1次,历时15年的水疮旋即告愈。侯君津津盛赞祖国医学之高妙,随伸出两手,供于室内诸人面前,笔者亲视,皮肤正常,局部无瘢痕,遂亦赞叹不已。(《偏方奇效闻见赋》)

五倍子验案

李某,男,56岁,农民。全身不适,体温38.2℃,纳差,见有颈后约7×70n肿块,质硬。压痛明显。经用抗生素,局部热敷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月余。经査,诊为蜂窝织炎。取纯净五倍子适置研细末,过100号筛,装瓶放阴凉干燥处备用。应用时将局部毛发剃光,用肥皂水洗擦患处,常规消毒,视疮面大小取五倍子散加米醋调糊状为度,并均匀涂于敷料上(涂药3mm厚),贴于患处固定即可。3天换药1次。外敷1次,红肿疼痛减轻,食欲增加,一般症状好转。继续换药2次,肿块消失,无压痛,皮肤色泽正常而痊愈。(《中医杂志》1990年第9期)

白芷验案

周某,28岁,左手食指被针刺伤后2天,该指红肿疼痛明显。将白芷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每日敷药3次。经用上方敷药3天,肿消痛止。(《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期)

辣蓼草验案

叶某某,男,38岁。左大腿上部肿痛,不能行走半月余。用过青霉紊、红霉素、四环素等药无好转,遂来求诊。左腹股沟下缘有一直径约8cm左右的红肿区,局部灼热,无波动感。拟诊为淋巴结炎,予下法治疗,取新鲜辣蓼草全草洗净甩干,加食盐少许捣烂(如为溃破疮门,则洗净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5%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砬用)外敷,用纱布包扎,12小时换药1次。如无鲜者,可用干辣蓼草研末,用时取适量,加少许温水使之湿涨,再入食盐少许,调匀后用,但效果不及鲜苹。连续用药3天,肿痛全消。(《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

芸苔验案

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也。亦可捣汁服之。(《本草纲目》)

穿山甲验案

一妇项下忽生一块肿,渐缘至奶上肿起;莫知何病。偶用力刺破。出清水一碗,日久疮不合。有道人见之曰:“此蚁漏也,缘用饭误食蚁得此耳。”询之果然,道人云:“此易治,但用穿山甲数片烧存性,灰为末,敷疮上。”遂愈。盖穿山甲,蚁之畏也。(《证治准绳》)

密陀僧验案

张某某,男,4岁。1985年8月12日就诊。口唇左侧溃流黄水已5天,共4处,各3mm大小,外表有黄色结痂,张口时感到疼痛,诊为黄水疮。用温盐水洗掉结痂,用密陀僧粉末适量,撒在患处,每日1次,第2天结痂,不流黄水,第3天将香油点在患处,使结痂脱落痊愈。(《河南中医》1989年第5期)

大黄验案

愚在籍时,曾至邻县治病,其地有杨氏少妇,得奇疾,赤身卧帐中,其背肿热,若有一缕着身,即觉热不能忍,百药无效,后有乘船自南天赴北闱乡试者,精通医术,延为诊视。言系阳毒,俾用大黄十斤,煎汤十碗,放量饮之,数日饮尽,竟霍然痊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芒硝验案一

朱某,男,58岁,1987年7月2日诊。左侧面部有一5×5cm肿块,高出皮肤,质硬,局部灼热,压痛明显。予芒硝50g加开水150ml,纱布浸蘸湿敷,5天后肿块明显缩小,7天而愈。(《四川中医》1990年第7期)

芒硝验案二

某女,59岁。因患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于1989年9月23日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17天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溢出积丁腹腔,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厌食。体温39℃,上腹部扪及10×10cm肿块,边界较清楚,触痛明显。X线摄片示左侧膈肌抬高,横膈运动幅度减少,左膈下见液平面,胃底部与左膈膜距离增宽,并有受压现象;CT示:左膈下及小网膜囊有大量积液。经用脓腔引流,大剂量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等无明显好转。每天用芒硝200g研成粉未状,用米醋调匀装入纱布袋,外敷在上腹部肿块表面,按时加醋,以保持芒硝呈湿润状态,每天更换2次。3天后开始体温下降,局部疼痛明显减轻,10天后复査B超:肿块缩小一半。压痛消失,未及肿块,食欲改善。1个月后再次B超复查,肿块完全消失,痊愈出院。(《辽宁中医杂志》)

大麻子仁验案一

蓟县大苏庄子村苏某某,男,52岁。胳膊上溃烂奇痒,时流黄水,经某医院治疗,服药并注射青霉素,均无效。又经某卫生所及某药社治疗,仍无效,花钱甚多。后用大麻子仁去皮,入砂锅内炼,取油涂患处,数次即愈。(《中座验方汇选》)

大麻子仁验案二

玉田县黄庄子村王某某,男,42岁,膝下赤肿,发生溃疡,奇痒,流黄水,经西医调治,历时半年无效,后以大麻子仁去皮,入砂锅内炼,取油涂,患处艮卩愈。(《中医验方汇选》)

麝香验案

余赴藏医疗队期间,一次到某一牧区诊疗,见百余多牧民,竟有半数人患疮疡。用生理盐水配成0.5〜1%左右浓度的麝香溶液。以此每日给患者3〜5次外洗疮疡。通过观察,小的疮疡10余天可封口自愈;大的疮疡不出1个月,也能生肌长肉结痂,医疗3个月,治好疮疡患者上百人。(《北方医话》)

蟾蜍验案一

完县坛山村李某某,青年时,长了一身碎疮,屡治不愈,有人劝他喝金蟾汤(用砂锅将蟾蜍煮烂,滤汁内服,1次服完),他就照法喝下。第2天,浑身上下像鱼鳞似的,又发出来更稠密的新碎疮,待7〜8天即愈,现在已有20多年没有长过疮。(《中医验方汇选》)

蟾蜍验案二

一患者,男,18岁,因左拇指红肿疼痛两天余来诊。来诊前已自服红霉素两天无效,自觉局部肿痛剧烈,夜不能眠。査:体温38℃,左拇指局部明显肿胀充血,触痛剧,但无破溃,嘱自捕一大蟾蜍,剥皮并以其内面裹于拇指患处。次日患者再来诊,诉局部疼痛明显减轻,遂去其外裹的蟾蜍皮查之,局部红肿也明显消退,故嘱其复用蟾蜍皮裹贴,患者未再来诊,后随访得知:该患者经复用后即痊愈,也未用其他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5期)

鸡头验案

武强县某某大夫报告,1932年其父曾患蝼蛄疮,经某一老中医施治,给以内服外贴外上等药,均无效果,疮势依然进展,后用鸡头、腿、爪等骨头,先用白水煮过,然后放在砂锅内炙成炭,研成细末,香油调抹患处,经试用后,该疮立愈。(《中医验方汇选》)

藤黄验案

1973年春,县革委会某某小孩,男,5个多月,项后隆起如桂圆大,红肿,质硬,触之啼哭,经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多日,用去药费数元未效,且日渐肿大,后用藤黄1钱(研细),醋调如糊状,涂于疖肿周围,中露小孔。半日,红退肿消,3天即愈,仅用去药费8分。(《新中医》1974年第2期)

①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主产印度及泰国。性味酸、涩,有毒。功效消肿,解毒,止血,杀虫。主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烫火伤。

走黄草验案

患者余新祥,男,45岁,住广济景溏湾,1956年8月下旬,来我所开始治疗。右手蜂窝织炎,红肿疼痛,尤以食、拇两指溃烂尤甚,背侧中、食指根部有小溃口5个,患者无钱来使用青霉素等药物,遂告诉患者自己找“走黄草”在家自用酒煎服,自煎水浸洗溃烂部,只来我所换上软膏敷料。于服药后,疼痛即逐渐减轻,以后毫无疼痛,虽然手指、掌背部肿未全消,溃口仍如此面积广大,竟不疼痛,约半月左右,炎性症状全部消退而愈。这种治疗上的效果,以个人体会,比每日注射40万单位青霉素的疗效还要迅速。(《中医杂志》1957年第5期)

稻草灰验案

罗某某,男,4岁,1973年6月初,头部长满拇趾头般大小的疖肿。此伏彼起,反复发生。经多方治疗无效。8月24日中午改用稻草灰汤(取新鲜稻草灰适量,装入干净纱布袋,用开水在盆内泡浸,取过滤液,趁热洗抹疖肿,勿让脏水流入盆内,12小时或24小时洗1次)洗涤,次日下午疖肿明显缩小,洗抹4次,于8月29日痊愈。(《新中医》1975年第4期)

人参验案

郑某某,男,近年常患疖病,于1975年9月28日来诊,经査:颈项部有几处硬节未见脓点,局部红、肿、热、痛。遂外用人参膏(每年秋季采挖人参时,采集其茎叶及杂根,洗净,放适量水煎煮1〜2次,去渣,合并滤液,再用文火煎至较稠浸膏,装入广口瓶中高压灭菌30分钟后,密封备用。使用时将浸膏涂于消毒好的厚纸上,贴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贴敷患处,经3次换药,未用其他抗菌药物后,炎症消失。(《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2期)

蜚蠊验案

李某某,男,41岁,农民。小腿肚中部,突红肿疼痛,已起4日,逐步扩大,曾外敷消肿解毒之药,尚未控制,乃嘱其急捕活蜚蠊6只,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次日即见肿消痛缓,续用3日而愈。(《虫类药的应用》)

虾蟆验案

有人两足生疮,冬月则愈,夏月则发,臭烂疼痛,仍不断根,一道人云:此蛇毒,用活虾蟆捣烂敷之,日换3次,后见一小蛇在疮中,取出而愈。(《古今灵验秘方大全》)

金丝木鳖验案

一人肩臂生无名肿青疮数月,肿痛,百药不效,一人教用金丝木鳖1个,研末,用童便一大碗调服,次日即消。(《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车前草验案

王某某,女,18岁,学生。1990年6月20日初诊,患者两足底密集黄豆大小的疮疹,疮内有脓性分泌物,有痒痛感。曾用过多种药膏外擦,并用抗生素消炎,均无效。査患者舌质红、苔腻、脉滑数,小便黄混。根据症状,属于湿热下注所致。嘱患者去野外拔1kg带根的车前全草分5次用,每次用200g浓煎水半盆,将两足泡在水里半小时,连续5次痊愈。随访,再未复发。(《新通中医药》1995年第3期)

还魂草验案

李某,男,45岁,因煤块砸伤左脚背,局部红肿疼痛,肿处按之凹陷,创口长10cm左右,已化脓感染。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外敷中华跌打丸1天,症情未见减轻。遂用还魂草外敷如法,2天后脚背疼痛消失,按之无凹陷,惟伤口尚未愈合,续治3次,获愈。(《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4月号)

枸杞子验案

张某某,男,32岁。右膝关节外下方生一疖肿已3天,约4×4cm,局部红肿疼痛,体温38.4℃。予枸杞子15g,烘脆研细末,凡士林50g,加热熔化,倒入枸杞粉,拌匀成软膏;分3次摊在不透水纸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天换1次,3天而愈。(《中医杂志》1985年第5期)

蜗牛验案

张某某,男,28岁。1983年7月10日诊。后颈发现一雀蛋大疖痈,红肿热痛牵及头痛,头颈不敢转动,恶寒发热,脉洪数。共敷药5天,痈疖消退,诺症皆去,疾愈。治疗方法:取鲜蜗牛三四个捣烂,加蛋清调糊状,涂患处,纱布外包扎,隔日换药1次。(《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1期)

僵蚕验案

楼某,男,40岁,1973年12月5日就诊。患者自1970年10月以来,腰、腹、背、臂及大腿等部位反复出现疖肿,此愈彼起,缠绵3年不愈。西医诊断为“顽固性多发性疖肿”,予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中医曾投以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阳和汤等方出人治之,亦无效验。诊见腰、腹、臂、大腿等部位有大小疖肿28处,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核桃,质硬,红肿疼痛微痒。予僵蚕粉口服,并对其中较大疖肿以金黄软膏加冰片外敷,用药3天疖肿逐渐消失,治疗1周后全部消退,嘱继服僵蚕粉1周以巩固疗效。随访6年未见复发。治疗方法:僵蚕(研粉)10g。每次以温开水送服1.0g,每天2次。若直接吞服有恶心呕吐者,则将僵蚕粉装入胶囊服用。疖肿全部消退后,继续服药1周以巩固疗效。对较大疖肿辅以金黄软膏调适量冰片粉外敷。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6期)

莱菔子验案

吴某某,男,24岁。患者右腿内侧13处肿痛,按之可触及直径约10cm大小硬肿块,局部皮肤红,压痛明显,右腿屈伸活动不利。用莱菔子60g研末,置于磁钵,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文火微热后,涂敷局部,用纱布包扎固定,次日见肿痛明显减轻,如法再施1次肿消痛止。(《福建医药杂志》1981年第1期)

猪苦胆验案

郑某,男,14岁。1956年8月右大腿出现红肿,活动受限,诊为疖肿。贴猪苦胆膏1次,2天内肿消痛止。治疗方法:将猪苦胆若干剪破,胆汁倒入盆内,用温箱干燥,温度保持在40℃左右,2天后即可成膏糊状。也可在阳光下曝晒。用时将药膏摊在干净布或厚纸上,药膏面积要比疗肿面积稍大,厚如铜钱,贴在患处,以胶布固定。一般2〜3天即可痊愈。若不见效,可依法再贴。膏药内加入少量姜汁和大葱白汁,疗效更佳。(《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2期)

蟑螂验案

林某,女,16岁。某日午后发现右口角生1疔如米大,略麻而痒,不慎以手抓破,至晚肿延面部。嘱捕捉蟑螂1只,拔出其肚,贴于疔头,约1时许,肿遂消头,翌晨症状消失。(《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4期)

按语

疮疖多因湿热蕴于肌表,毒邪外袭,湿热与毒邪相搏而发,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蒲公英、野菊花、蟾蜍(俗称癞蛤蟆)、蛇蜕、生地、毛冬青叶、鱼腥草、赤小豆、婆婆纳等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疮疖局部红肿热痛未破溃者。其中蒲公英、野菊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实验证明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故治疗疮疖屡用屡验;鱼腥草辛香微寒,长于外拔内攻,能泻火消痈,攻坚拔毒,故用之熏洗,理当有桴鼓之效;马齿苋、菖蒲、川贝、杏仁、天南星等均能清热利湿、化痰消肿解毒,故可用治疮疖;菖蒲气味芳香,主要功能是化痰开窍,《神农本草经》虽有“主耳聋、痈疮”的记载,一般也不作此用。验案记载“以菖蒲末布席而卧”,可见用量很大,从而起到促进气血新生、祛除秽腐的作用。《本草纲目》杏仁条附方下载:“鼻中生疮,杏仁研末,乳汁和敷”,验之临床,确实效验无比;薜荔、蜈蚣、斑蝥、辣蓼草、麝香、鸡头、五倍子、白芷等药,消肿止痛、攻毒散结,单用治疗疮疖,临床验之确有其效。其中五倍子具有消肿敛疮解毒之功,与米醋调用,其中含大量鞣酸,可起到凝固蛋白质,影响细菌的营养和代谢的作用,从而促进疮面愈合。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吸收快,作用速,且取药方便、制作简单,很宜于基层医院使用;虾蜞,又名菜蛤蟆,功可清热解毒,故可治疗疮疖;白芷功能消肿排脓,为外科常用药,《本草纲目》白芷条附方下载:“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经临床验证,治疗丹毒、外伤红肿未化脓者,一般1〜5天即愈;芸苔、穿山甲、密陀僧均能消肿溃痈,多用治疮疖已破溃者;穿山甲“疗蚁瘘,疮癞”,陶弘景《名医别录》早有记载。唐甄权《药性本草》亦载有“烧灰敷恶疮”的功用。又《千金方》治“蚁瘘不愈,鲮鲤甲(即穿山甲的原名)二七枚(即14枚),烧灰,猪脂调敷”。可见用穿山甲治蚁漏恶漏,效果是可信的;密陀僧对于黄水疮溃流黄水,有良好的消肿杀虫、收敛防腐作用;大黄、芒硝、大麻子仁均系泻下热结之品,可使热毒由下而解,故能用治疮疖。其中芒硝功擅软坚散结、解毒消肿,外敷于局部可促进肿块吸收、消散,方法简单,无副作用,尤适于局部红肿热痛且肿块明显者;藤黄有消肿,解毒之效,主治痈疽肿毒,故对疮疖有效;稻草灰虽无“治疮疖”之记载,但《备急方》以之“疗热病手足肿欲脱者,兼主天行”。历代众多医家用之治疗泄泻、消渴,小便白浊,黄疸等证,可见其有祛除湿热之功效,故对疮疖有效;松香有燥湿,排脓,拔毒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谓之“主痈疽恶疮”,故对疮疖有效;人参之茎叶及根皆有生津止渴之效,叶兼以清肺,根兼以补气,根叶等合用,对于正气虚馁之疮疖,可起到扶正达邪之功,故能效如鼓桴;走黄草,又名见肿消,但见肿消之名在白蔹、鬼箭羽、商陆之异名中均出现,据此病例推测,当以白蔹为妥,白蔹清热解毒,敛疮收口,为治热毒疮疖之良药,故用之而获良效;枸杞子甘平,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局部红肿热痛属西医“炎症”范畴,吞噬能力增强有利于“炎症”的消除;金丝木鳖,其当为木鳖子,其活血消肿,解毒,《本草经疏》称其为“除痈毒之要药”,故用之可获良效;蜗牛、僵蚕、猪苦胆均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切中疖之病因病机,故用之效优;莱菔子具抗菌消炎作用,故外敷可消局部红肿疼痛;蟑螂又称蜚蠊,其能开瘀解毒,具有开气血瘀滞,解毒医疮,消肿之功,故用治疔疮效优。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4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