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缠腰火丹的单方验方

缠腰火丹是指皮肤上出现成簇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的急性疮疹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为多。本病具有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和眷核肿大等特点。大部分病人患病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有时可以再次发病。

病案

王不留行验案一

申某某,女,28岁,农民。颈、胸部散布有大片疱疹,曾内服和外用消炎药无效,疱疹继续扩散。后改用王不留行籽,在文火上炒至稍黄,研为细面,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患处。敷两次,即结痂而愈。(《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6年第3期)

王不留行验案二

孟某,男,52岁,干部。1980年2月18日,因胸部刺痛有水疱,被当地卫生院诊为带状疱疹,治疗10余日,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见患者呈痛苦面容,其右胸部9〜10肋间布满绿豆大小水疱,疱液透明,累累如串,呈束带状排列,水疱周围红晕,并有片状损害,疼痛难忍,纳呆,不寐,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给予本药,第2天疼痛减轻,5天结痂而愈。随〖方4年6个月无复发。治疗方法:王不留行30g,鸡蛋1〜2个。用文火将王不留行焙干呈黄褐色(或爆花),以不焦为度,研为细末;将鸡蛋捅1小孔,倒出蛋清与药末调成糊状,作局部涂抹,每天3次。(《云南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马齿苋验案

王某某,男,14岁。于1975年8月份,右侧下胸部开始疼痛,5天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逐渐增多,从前胸发展至右侧背部,排列成带状,疼痛难忍。立即取鲜马齿苋120g,洗净后,用刀切碎放入蒜臼内,捣烂成糊状为止涂敷患处,日换2次。1天后疼痛减轻,能眠,次日疼痛消失,疱疹干燥结枷,脱屑而愈。(《新中医》1981年第4期)

硫磺验案

曾某某,男,65岁,农民,1984年7月12日以左胁起红斑水疱、热痛为主证来沴。诊断缠腰火丹。以荞麦面、小麦面、硫磺各等分,共为细面,浓茶叶水调和抹患处,即感热痛减轻,连抹4日痊愈。(《河南中佐》1991年第4期)

马钱子验案

向某某,女,52岁,患缠腰火丹,右乳房下及胁背部丹疮密布,如手掌宽,色赤,大如豆粒,痛如火燎,即用马钱子摩醋外搽,顿觉凉爽痛减。1周后痊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8期)

全蝎验案

曾遇七旬老翁缠腰火丹,经前医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疱疹虽平面痛如锥刺经久不除,乃求治于余。遂拟全蝎30g,研末分为10包,早晚各服1包。药后其子来告。疼痛逐渐缓解。又嘱继服前药30g。仅服2剂,痛止病愈。(《医话医论签要》外科疾病第1版)

地龙验案一

陈某某,男,37岁。1周前与友饮酒后即感周身不适,时有低热,肋部皮肤灼热刺痛,继之出现成簇水泡如绿豆大小,疼痛尤甚,夜不能寐。经口服病毒灵,维生素B1、注射维生素B12、板蓝根注射液等无效,遂来中医治之。诊断为蛇窜疮①,余用活蚯蚓10条左右,放入细盐2g,捣烂如泥,加蛋清1只,调敷患处,1日1换。次日告之,敷后凉爽舒适,一夜安寐,疼痛减轻。如法又敷2次即愈。(《新医学》1976年第3期)

①蛇窜疮:即缠腰火丹。又名火带疮,蛇丹,蜘蛛疮。西医称带状疱疹。

②蚯蚓:即地龙。

地龙验案二

李某,男,50岁,患者左侧腰腹部起疱疹,局部灼热焮红,疼痛难忍,伴心烦不寐。在本院门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服病毒唑等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改用蚯蚓液(取活蚯蚓7条,洗净泥土后置瓶内。然后加适量白糖,待蚯蚓溶化分解后,即成蚯蚓白糖液。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为止。)治疗,用药2次后疼痛即明显好转,2天后局部颜色变暗、疼痛消失,临床治愈。(《山东中医杂志》1994年第9期)

地龙验案三

张某某,男,34岁,农民。1986年10月20日初诊。自述左腰肋有水疱,刺痛难忍4天。检查,左腰肋有簇集成群的水疱,浆液透明,周围红晕,呈带状排列。证属肝经湿热蕴于肌腠经络。外用毛笔蘸涂地龙白糖液(治疗方法:将鲜地龙若干条,放入碗内,加入适量白糖,置放数小时,待白糖化尽,地龙干瘪后,过滤其液即得。),每天3次。3天止疼,7天疮干脱落。(《陕西中医函授》1988年第1期)

穿心莲验案

周某,女,5岁。1974年6月15日下午就诊。右胸背上部至右上臂先后发生水疱,已3天。局部灼痛,右腋淋巴腺肿痛,昨日某医生给马齿苋外敷未见效,仍发生单个皮疹。腋温40.1℃,上述部位有新旧不同的小水疱口群。水疱周围有红晕,右腋淋巴腺肿大,有压痛。诊断为带状疱疹。即肌注穿心莲注射液2ml,服穿心莲浸膏片每日3次,每次3片,共给2日。16日上午8时30分腋温为36.5℃,皮疹已变色,无新皮疹发生。17日皮疹干燥结痂而迅速痊愈。(《广西赤脚医生》1978年第9期)

海金沙验案

李某某,女,右侧腰部皮肤上出现许多丘疹,布呈带状排列,感觉灼热刺痛,子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医》1976年第2期)41岁。发病前有轻度发热,伴有全身不适。随即在并迅速变为集簇样水疱,周围现红晕,水疱经神经分舌红,脉细数,诊为带状疱疹。取海金沙鲜叶连同孢每天换药1次,并内服龙胆泻肝汤数剂而愈。(《新中医》)

一点红验案

黄某某。男,30岁,因右背有疱疹,沿第12肋呈带状分布,有奇痒及烧灼样痛感,不发热,两晚不能入睡。诊断为带状疱疹。即用一点红药膏敷于局部(取新鲜一点红全草,洗净捣烂,加适量凡士林,制成软膏状,敷于患部皮肤,每日换药1次)。第3天检查,痒、痛感及疱疹均消失,未留痕迹。(《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1期)

老鹳草验案

李某,男,28岁,农民。无明显的诱因右肋季肋部大片皮肤潮红,间有数个密集的水泡群,排成带状,面积约20×00cm,伴右侧胸部剧痛,低烧,食欲不振。经中西医疗法1周,效果不佳。用老鹳草1把捣烂成浆状,再加入少许食醋,调匀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次,3日即愈。(《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2年第1期)

桑螵蛸验案

葛某某,男,21岁,右腰部出现不规则小红斑,红斑上有透明小水泡,密集成群,排成蛇串样,局部灼热剧痛,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经用多种药物治疗未见减轻。病程第10天时,取桑螵蛸,用文火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羽毛涂患处,每日3次。外敷1次后当即止痛,2天后痊愈。(《新医学》1975年第6期)

海金砂茎叶验案

楼某,女,32岁,左腰腹部疱疹呈丛状,条索带状分布,伴有刺激性剧痛。经抗生素、激素、聚肌胞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局部外涂红霉素软膏治疗36小时后未见好转,症状加重,疱疹蔓延。采用海金砂茎叶治疗,鲜海金砂茎叶30〜60g,用凉开水洗净后捣烂,加适1烧酒,调敷患处,用纱布包好,1天1次,5天症状消失。(《广西中医药》1994年第1期)

凤尾草验案

罗某,男,25岁。1990年2月4日就诊。左侧臂部突发红斑,水疱性疙瘩片块,疱疹呈烧灼样疼痛,坐卧不安,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即用单味鲜凤尾草捣烂敷患处,连用3天即愈。疗效甚为显著。(《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第11期)

蛇退验案

苏某某,男,战士。1974年8月,自觉左侧背部灼热,疼痛,来所就诊。检査:发现左侧背部有群集性黄豆大小水泡,基底潮红,呈带状分布,腋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诊为“带状疱疹”,即用蛇退油膏(蛇退研细末,用橄榄油调成40%油膏,以小毛笔或棉签蘸油膏涂布病变部位,每日2〜3次;为防止油膏污染衣服,亦可用纱布包扎。)涂搽。用药1天后,水泡萎缩,自感疼痛消失,继续治疗2天后,水泡结痂痊愈。(《虫类药的应用》引《中草药通讯》1975年第3期)

①蛇退:根据文意及药性,应为:“蛇蜕”,为游蛇科动物所蜕下的皮膜,入肝经,功用祛风、定惊、退翳、消肿、杀虫,治小儿惊痫、口疮、疔疮、肿毒、疥癣等证。而蛇退为植物之根,与内容不符。

蟾蜍皮验案

李某某,男,63岁。于1981年7月4日就诊。3天前左胸前出现带状红润的水泡,伴烧灼样疼痛,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夜间不能入眠。査体可见第5肋间隙腋中线至胸骨外缘呈带状炎性红斑、丘疹,亦有成簇水泡分布,水泡表面光滑,疮液澄清,绿豆大小,状似珍珠,周围红晕。给予蟾蜍皮外用,每天更换4次,2天后疼痛缓解,4天后疼痛消失;治疗方法:取活蟾蜍1个(越大越好),剥后清水洗净污物,碘酊、酒精局部消毒,蟾蜍皮贴在带状疱疹患处,外盖敷料,胶布固定。待蟾蜍皮干后,每天更换新鲜蟾蜍皮3〜4次。(《中国乡村民生》1992年第1期)

天南星验案

王某,女,54岁。右侧腰胁部出现腰缠火丹已20多天,经用聚肌胞,病毒唑并内服中药,外用红霉素软膏等治疗半月余,疱疹未消,灼痛更甚。于1990年9月21日来诊。诊见患者腰胁部起绿豆大小红色豆状疱疹,三五成簇,痛如火燎,昼夜心烦不宁,纳呆。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滑略数。诊为缠腰火丹,用天南星按法调制,晚涂患处,晨起清水洗净,第2天家人喜告,昨晚外敷此药,夜中灼痛消失,疱疹红色变淡,顶部已结薄痂,连敷3个月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第7期)

皂荚验案

林某某,男,41岁,农民。1984年7月5日诊。左胸部起水疱15天。检查:左侧胸部5、6、7前后肋间散在密集成族的大小不等的水疱,基底紫红,充血,周围轻度红色浸润,未见破溃及糜烂,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取鲜皂荚100g,切碎,鲜开水30ml,浸泡12小时,用消毒棉球蘸涂患处,每日5〜6次,1周而愈,随访5月,未复发。

粪杓上断箍验案

从兄珊瑚家一婢,年十六七,忽身起红晕,有若热痨者,由背渐及胸,饮食少进,识者云:此蛇缠①也,至心坎不可救矣。偶检《回生集》有一方,用粪杓(俗呼料勺)上断箍(取其年久用多,不必定欲断者。),新瓦上煅存性,香油抹令拭之,不数日痂脱,健饭如常。(《冷庐医话》)

①蛇缠:根据文中所述症状,应为缠腰火丹,又名火带疮、蛇患疮、蛇丹等,西医称为带状疱疹。

菟丝子验案

吴某,女,52岁,农民。1989年4月21日就诊。发病4天,皮损发生前自感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右腋下肋间都有刺疼感,2天后延至腰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及密集成群之小水泡,疼痛加重。査见:右腋下至腰部约有拳头大三处皮损,密集分布,米粒大至绿豆大水泡,融合成片,周围潮红,有部分水疱变混浊,少许水疱破溃。体温37.1℃,脉搏74次分,血压16/lO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其他无异常所见。白细胞9.8×80V/L。诊断为带状疱疹,涂菟丝子膏(菟丝子50〜100g,用锅焙干,研细粉末,加少许小麻油调成稀糊状。首次用药先在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棉球拭搽清洗局部,干燥后将菟丝子膏涂抹皮损处,每日早晚各上药1次。),1天后自觉皮损疼痛减轻,痒感明显。涂药2天后,皮损即大部分干燥,水疱干枯,局部潮红,肿胀消失,有部分结痂形成,经治疗3天后,疼痛消失,皮损处皮肤稍有色素沉着而愈。(《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第1期)

按语

缠腰火丹,西医称带状疱疹,多由肝胆火盛或脾胃湿热,外受毒邪而发。治疗宜清泻肝火、清热利湿、解毒。地龙(即蚯蚓)、海金砂茎叶、凤尾草俱为寒凉之品,均有清热解毒之效,故可用于本病,但地龙有平肝之效,用于肝胆火盛者尤宜;海金砂、凤尾草则有利湿之功,导湿热从小便而出,用于脾胃湿热者效佳;蛇蜕一药,《医林纂要》称其“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如此,则切中缠腰火丹之病因病机,故用之获效;蟾蜍皮以毒攻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之效,可治热毒蕴积,痰火郁结,火毒上攻等引发的缠腰火丹;天南星入肝、有毒、性燥,燥可以胜湿,毒可以攻毒,且本药善医痈肿疮毒诸证,故用于本证有效;皂荚祛风痰、除湿毒,对于内有脾胃湿热,外受毒邪而发的缠腰火丹,用之尤宜;粪杓上断箍,本草中虽未载此药,但其描述与生铁落之药并无二致,而生铁落有平肝之效,又善治疮疡肿毒,《本草蒙筌》称其“治诸疮毒气,掀在皮肤,”与本病之表现相合,无怪其奏效甚捷;至于文中所用菟丝子一药,应以全草为佳,因其功用清热、利水、解毒、凉血,则以治缠腰火丹,无论是肝胆火盛,还是脾胃湿热毒邪,均切中病机;穿心莲、海金沙俱为寒凉之品,均善清热祛湿,故对缠腰火丹属湿热型者效佳;一点红性味苦凉,有清热解#化湿之功,以之外敷,直达病所,可治缠腰火丹;老鹳草以祛风除湿通络见长,以治缠腰火丹,可除湿热之痹阻;唯桑螺蛸之使用别出心裁,其治疗之机理,有待研究;《药性论》云王不留行“治风寧,通血脉”,临床报道对缠腰火丹确有疗效。患处疹未破溃,用麻油将王不留行药末调成糊状外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溃烂处;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全蝎入肝经,能解肝经之毒火,均适用于缠腰火丹;马钱子、硫磺散血热、消肿毒、止疼痛,对于以疼痛为主的缠腰为丹,效果颇佳。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4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