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是外邪侵袭为病,但与内因亦有关,主要是阳气阴精不足。其主要病机是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初起多邪实,病久则虚实夹杂。根据病因和性质,可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也有将其分为寒湿痹,风湿热痹,尪痹者。但以风寒湿引起痹证居多。
川芎验案
桂某,女,43岁。患者右手腕关节阵发性疼痛2年余,常在午夜突然发作,疼痛难忍,腕关节红、热、痛,活动受限。伴周身发热,疲倦,头痛,多为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发病。每1〜2个月发作1次,多次求医诊治均未根除。诊见患处关节肿大,皮色变红,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辨证为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予川芎末醋调涂纱布上,外敷患处,痛减时用温水调之以外敷。从发病时用至1个月,待下次发作时依法敷之,治疗1年余,诸症皆失,追访1年余未见复发。(《湖北中医条志》1990年第6期)
牛筋板验案一
张某某,女,30岁。患膝关节肿痛,身体羸瘦,时疼时止,每日晚上或阴雨之际尤甚,已历6年。遂取牛筋板(牛之板筋)切碎,用火炼焦,研为细末,每日晚上服3g,温黄酒送下,服后,盖被取汗。经服用30日痊愈。(《中医灵验方》〉
牛筋板验案二
刘某某,男,38岁。患周身关节掣痛,身体燥热,自觉筋短。有年余。服上方1个月,痊愈。(《中医灵验方》)
牛筋板验案三
张某某,女,30岁。因产后洗澡而致关节肿痛,四肢消瘦,每遇阴天或寒冷尤重,已历3年。服上方3个月,关节肿痛已除,痊愈。(《中医灵验方》)
薏米验案一
郑某某,女,47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有数年,曾用中西药治疗皆无效。后用薏米煮粥吃,每次60〜250g,能多吃为佳,日3次。服用3000g后,症状消失。(《中医灵验方》)
薏米验案二
裴某某,女,39岁。患关节肿胀,已有七八年之久,每逢阴天则重。经用中药10剂和注射水杨酸钠制剂皆无效。改服上方4000g后痊愈。(《中医灵验方》)
黄鼬骨验案一
王某某,男,45岁。患腿疼不能独立,自感膝膑骨甚凉,微有肿胀,初痛时关节有响声,渐至不敢屈伸。遂取黄鼬骨头适量置在瓦上焙干,研为极细面,每次服3g,黄酒送下。如不愈。隔7日再服1次。服后盖被微汗。经服本方2次,症状消失,逐渐痊愈。(《中医灵验方》)
黄鼬骨验案二
王某某,男,52岁。患腰腿痛,不能转动,亦不敢咳嗽。服用本方3次逐渐痊愈。(《中医灵验方》)
白术验案
李某某,男,30岁。患风湿性周身痛、腰痛已10年,久治不愈。后用白术(白术30g,用烧酒适量煎),治愈。(《中医灵验方》)
白芥子验案一
张某某,男,60岁。患胳膊疼痛难忍。遂将白芥子6g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摊于布上,贴于患处,1帖痊愈。(《中医灵验方》)
白芥子验案二
赵某某,男,50岁。患腰痛多口,亦用上方,1帖痊愈。(《中医灵验方》)
威灵仙验案
王某某,男,32岁。右侧腰以下至小腿疼痛已年余,服中西药不显。无外伤史。按压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均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嘱用威灵仙根,研末酒调服(若不能饮酒,水吞服亦可),每次1汤匙,日2次。服1斤后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续服1斤痊愈。随访四年未复发。又治一于某某,男,45岁。患右肢坐骨神经痛已8年,经服威灵仙1斤,法如上例,疼痛全消。随访8年未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5期)
虎杖验案
海某某,女,年逾五旬。半年来右小腿频繁抽筋,1昼夜达10余次,午后至夜间为甚,经用虎杖根30g,猪脚爪1只,入米醋50ml,煎煮2小时后饮其汤,2剂而愈。3年后复发,仍投原方获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4期)
望江南验案
张某某,女47岁,工人。右小腿腓肠肌阵发性抽搐,发作无定时,夜间及劳累后尤其甚。曾多次治疗效果不显,1980年11月5日来诊,患侧小腿腓肠肌无异常,病理反射阴性,无其他病史。诊为右腓肠肌痉挛症。拟望江南30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罗南止而愈,未见复发。(《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3期)
桑枝验案
张杲尝病两臂痛,服诸药不效,一医教取桑技一小升,细切炒香,水三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数剂愈。(《本审方》)
豨莶草验案
江陵府节度使,成纳进豨莶丸方表略云:臣有弟訢年三十一,中风伏枕五年,百医不瘥。有道人钟针因睹此患曰:可饵豨莶丸必愈。其草多生沃壤,高三尺许,节叶相对,当夏五月以来收之,每去地五分剪刈,以温水洗去泥土,摘叶及枝头,凡九蒸九暴不必太燥,但以取蒸为度,仍熬捣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或水饮下二三十丸,服至二千丸所患愈加,不得忧虑,是药攻之力,服至四千丸必得复故,至五千丸当复丁壮。臣依法修合,令訢服之,果如其言。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之,五月五日采者佳。(《本草纲目》引《证类本草》)
①江陵府宋置江陵府,为荆湖北路治所。今属湖北省。
②节度使官名。历代职能不一,唐初,武将行军称总管,本道则称都督。永徵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称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安史之乱,地方武将也往往署节度使名号。宋以后节度使为虚衔。
③表古代奏章的一种。《释名·释书契》:“下言于上曰表。”《释名·释诂四》:“表,书也。”如《陈情表》、《出师表》等。其类似以今天下级给上级的书信,或为报告。
④暴通“曝。”即晒之义。
⑤熬《方言》卷七:“熬,火干也,凡以干而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此处引申为“炙”、“焙”,即用微火烘烤干。
硫黄验案一
一人年40许,因受寒腿疼不能步履。投以温补宣通之剂,愈后,因食猪头(猪头咸寒与猪肉不同)反复甚剧,疼如刀刺,再服前药不效。俾每于饭前嚼服生硫黄如玉秫粒大,服后即以饭压之。试验加多,后每服至钱许,共服硫黄二斤,其证始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硫黄验案二
族兄某某,冬令两腿作痛,其腿上若胡桃大疙瘩若干。……然至今已三十年,每届严寒时,腿仍觉疼,必服热药数剂始愈。至腿上疙瘩,乃当时因冻凝结,至今未消。愚曰:“此病犹可根除。然其寒在骨,非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须服矿质之药,因人之骨中多含矿质也。”先用生硫黄细末五分,于食前服之,日两次,试验渐渐加多,以服后觉心中微温为度。果用此方将腿疼之病除根。(《医学衷中参西录》)
车前草验案
患者徐某,男,40岁,1973年5月20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出现指、趾小关节红肿热痛,诊断为“痛风”,服“消炎痛”、激素等症状可暂时缓解,近日又复发,关节疼痛较重,且轻度肿大,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予以车前草4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0ml,服用28天后已无任何不适,临床治愈,随访5年,未有复发。(《山东中医染志》1995年第6期)
牛膝验案
患者五某,女,45岁。1990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3年来右膝关节及髋部酸疼,时轻时重,每值天冷或阴雨或劳累时加重,局部关节活动受限,患肢酸沉无力。视见面色微黄,患处肿胀,不红,活动受限,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投怀牛膝50g每日水煎内服,分2次服用;另以50g水煎后浸湿毛巾敷于患处约5〜10分钟,再浸再敷,共约30分钟,每晚1次。治疗18天后痛胀消失,随访未见复发。(《河南中医药学报》1995年第4期)
壁虎验案
杨某,农民,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多年,全身关节强硬,手脚关节变型,整日卧床已3年,大小便需人帮助,在我院西医内科病房,经辨证用补肾,活血养血、通络止痛药物半月疗效仍不明显,后加用壁虎粉每日3次,每次2g,口服,疗效逐日明显,不但可以下床活动,还能做插秧动作。(《河南中医》1994年第14卷第4期)
海风藤花验案
先友钱石林上舍,性至孝,母徐孺人素患风湿,频发不愈,石林百计医治,觅得海风藤花,配红枣,以陈酒煮饮服之,获效,遂常服焉,病不复发,寿至八十余。(《冷庐医话》)
三七验案
周某,女,3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近10年,右下肢膝、踝关节肿大,发作时红肿疼痛,活动不利,经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时好时差,但酸痛不能去除,后服三七粉每日3g(分吞),连服1个月,肿胀消退,活动如常,酸痛若失。(《中医杂志》1994年第3期)
忍冬藤验案
一妇人怀孕二月,遍身疼痛。医者作痛风治,百药不效,将一月矣。绝粒数日,麻木愈甚,发喘几殆,脉乍大乍小,面乍红乍白,用左缠藤一两,河水二盟,煎服即瘙。(《医学传心录》)
半夏验案
邻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岁,忽晨起半身不能动转,其家贫无钱购药,赠以自制半夏,俾为末每服钱半,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两次,约服二十余日,其病竟愈。盖以自制半夏辛味犹存,不但能利疲,实有开风寒湿痹之力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艾叶验案
孙某某,男,28岁。患者三、四年来,经常两膝关节疼痛,最近因天冷发作,行动困难。经用艾叶汤熏洗后(艾叶三两,鲜陈均可,用水2000ml煎至1500ml制成汤剂,热洗痛处),第2天即显著好转,下湖劳动如常,停药几天后,又稍疼痛,但比过去减轻。再用艾汤熏洗,疼痛又有显著好转。(《中医杂志》1966年第3期)
地黄验案
某女,12岁,因膝踝关节肿痛6日来门诊就诊,伴有发冷发热,下肢不能伸屈,两脚不能着地。病前曾患咽痛,病后以青霉素、磺胺药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8.5℃,两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正常,两膝关节肿胀压痛,两踝关节红肿热胀压痛明显,白细胞15300mm3,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血沉110mm/h,临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给水扬酸钠口服,每日45g,3日后关节疼痛减轻。第6日出现恶心,上腹不适等副作用,第9日关节炎症状再次加重。2周后复诊:体温38.8℃,两侧膝踝关节肿胀压痛甚为明显,血沉105mm/h,于是开始以地黄治疗(成人每日取地黄94g,切成碎片加水600〜800ml,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ml,1次或2次服完,儿童为成人量的13〜12。除个别病例系连日服药外,均采取间歇服药法,即每隔3日连续服药3日。约经1个月的治疗后,将服药间隔延长,即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服药后当日即感关节疼痛减轻,第3日体温降至正常,关节肿胀开始消退,食欲精神均明显好转。第5日已能行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第10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沉25mm/h,第14日血沉1gmm/h,共服地黄6剂,随访3个月未复发。(《中国医学杂志》1965年第5期)
蘑菇验案
1978年,我下肢感到乏力,并有寒紧感,两腿很不舒服,夭气不好时较重,兼有微轻的痛感,有的说是风湿症,有的说是职业病,治疗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效果,那时晚还经常做梦,梦见外出,回家是不是丢了自行车,就是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走的两腿又累又痛,累的两腿迈不开步,有时拄着棍往家走,醒来后,腿还疲乏无力,我经常进行自我按摩和用木棍敲打腿部不舒服的地方,按摩和敲打后觉得轻松一些,就是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病情没有向重的发展,1993年在日历牌上,看到蘑菇能治腿痛的单方,蘑菇100g焙干,研面,加入60度的白酒30ml拌匀,再兑适量糖稀,制成丸(约制15个)每日3次,每次1丸。蘑菇可温经散寒,治风湿性腿痛。(杨清山供稿)
青风藤验案
张某某,男,50岁。关节疼痛肿胀,反复发作22年,加重1年。从1955年开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1年后上肢活动不灵,1958年手足关节疼痛加重,伴四肢肌肉萎缩,持续剧痛,日夜难眠。1962年双膝、双踝肿痛不能着地,双膝僵直不能下蹲,扶双拐行走;近1年来反复低热,手不能拿物,肘不能屈曲,需别人喂饭、料理生活。查体:痛苦面貌,消瘦,体重37.5kg,发育尚可。血沉100mm/h,类风湿因子(+),X线符合类风湿改变。患者扶双拐行走,双手指关节肿胀成梭形,呈近端弯曲远端伸展样畸形,腕关节肿痛,活动固定,肘、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肘成屈曲状畸形,膝关节肿痛。于1976年8月来治疗,服青风藤15〜20剂后疼痛显著减轻,肿胀消退,活动度增加,服10p剂后,可弃杖行走数步;服180剂后,可独立行走,生活自理,血沉下降为4mm/h,X线复査骨密度增高,目前已正常工作。(《医药卫生》1978年第2期)
路路通验案
陈某某,男,30岁。周身痹疼,牵引腰部作痛,走路困难,治疗方法:每次用路路通24g,每天2次,水煎饭前服。经服5剂,恢复健康,投人生产。(《福建中医药》1961年第3期)
按语
治疗痹证,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通络的治疗法则。车前草一案,是为风湿热痹,故以车前草之甘寒利尿、清热、解毒,使湿热毒邪从尿排出,故疗效甚佳;牛膝验案,属寒邪痛痹,治宜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牛膝尤善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且能补益肝肾、强筋通络以治本,对于痛痹有良好的疗效;壁虎乃治风要药,适于遍身历节风痛,常与地龙配合应用;海风藤花辛散温通性较强,有较好的祛风通络、止痛作用,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藤花与红枣、陈酒共用属民间秘方,其机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三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于瘀血肿痛之着痹;川芎属辛温之品,功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用之外敷局部,可直达病所,使血行瘀散痛减,对瘀血内阻之痹证有较好疗效;牛筋板治风湿性关节炎取其“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本草从新》)之功;薏苡仁健脾利湿,善于治疗湿痹。《本经》曰:薏米“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白术为健脾燥湿之品。陈修园说:“白术主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酒性宣散,能行气活血,两味同用具祛湿、直行气血之功,可用于伤湿性的一身尽痛;白芥子辛散温通,利气消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尤善除皮里膜外,筋骨经络之间的寒痰凝聚,故凡痰湿凝阻经络之肩臂肢节疼痛,用之甚效;威灵仙功能散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治疗风寒湿痹要药。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且该病压痛点均在膀胱经上,威灵仙归膀胱经,故用后每获良效,唯本品有铁脚、铜脚之别,而以铁脚自然阴干者为佳;虎杖根活血通经,取猪爪“同气相求”以强筋,少佐米醋,酸以人筋,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共奏舒筋通经之效;桑枝苦平,善于祛风湿,通经络,达四肢,利关节,并有镇痛作用。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为临床常用之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适用;豨莶草生用苦辛寒,善化湿热,蒸制后,苦寒之性转甘温,于祛风逐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效故可用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之症;黄鼬骨性善直走窜,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对干痹证表现以疼痛为主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硫黄内服可治疗因寒而致的腿膝疼痛,对此,古人早有记载,如《药性论》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参西录》也有记载。证之临床确有验效,然硫黄有毒,中病即止,不可尽剂。望江南治腓肠肌痉挛,当代文献鲜见记载,从所治病证来看,望江南似有舒筋通络之效,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忍冬藤清热通经络,对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者较为适宜。生地黄苦寒人血分,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逐血痹”(《本经》),也宜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者;半夏辛散苦燥,性温祛寒,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故对寒湿痹证有一定的疗效;艾叶芳香温通,用以煎汤薰洗患处,可使热力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祛除寒邪,最宜于寒邪外侵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遇冷加重者;蘑菇性虽凉,但酒拌后则性温,温则胜湿;《生生编》记载其能“化痰理气”,痰湿同源,气行则湿化,血脉通,故痹可除。青风藤苦平,祛风湿,治风湿痹痛。《纲目》言其能治“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本草汇言》:“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本验案痹证20余年,活动受限,关节变形,故须长期服药,才见疗效;路路通味辛苦性平,能祛风通络,利水,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四肢拘挛。《本草纲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临床常用其治疗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