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的单方验方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一阵而过;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或伴有恶呕吐、汗出、以致昏迷等症状。内伤外感均可发生本证。多因风、火、痰、虚、瘀为患。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中,如西医的美尼尔氏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贫血等。

病案

石菖蒲验案

黄某某,女,63岁,因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反复发作8年,突然昏倒1次,于1995年6月5日就诊。自述从1987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听力逐渐下降,动则加重,伴纳差、体倦、失眠,曾服杞菊地黄丸和西医治疗,均无明显效果,4天前加重,且于就诊前3小时突然昏倒,伴恶心、呕吐、汗出,面色㿠白,舌红,苔白腻,脉濡滑,证属本虚标实,脾虚痰生,痰浊壅遏,上蒙清窍所致。治法以祛湿豁痰开窍为主,兼以理气活血,散风健运脾胃为宜。故用石菖蒲饮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再服1个疗程以巩固,随访至今未复发。治疗方法:取鲜石菖蒲全株1kg,切成约5cm长的节段,煎水去渣取汁500ml,每日1剂,以此药剂代茶,15天为1个疗程。(《四川中1997年第12期)

大黄验案

杨某某,男,53岁。形体肥胖,罹高血压病多年,血压经常波动在24.2〜22.714.7〜13.3kPa之间,自觉眩晕,口苦,便秘,别无特别不适,舌紫苔薄脉弦。迭进中西药,疗效不佳。因其便秘而服生大黄后,偶而发现血压下降,随后每天冲服生大黄8g,停服其他药物。1年多来血压稳定在17.0〜16.0/12.0〜10.7kPa之间,体重亦减轻。服药后,除大便稍溏外,无任何副作用。(《中医百花园》第2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年)

枸杞子验案

武某某,男,48岁,干部。1989年6月3日就诊,门诊号2871,主诉:头痛目眩反复发作7年余,加重3个月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常服用复方降压片、复方丹参片、地巴唑等,血压常在20〜20.5/12〜14kPa间波动。1989年5月27日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血脂分析示:总胆固醇6.3mmol/L,甘油三酯1.4mmol/L。近3个多月,患者因出差频繁,劳累过度致头昏目眩加重,两颧潮红,饮食尚好,大便干结2〜3U1次,小便如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病程已久,肝阳本亢,耗伤肝阴,清宫失养,则见头昏目眩。嘱其进低脂饮食,勿劳累,饮用枸杞酒(干枸杞子200g,洗净,煎碎,放入细口瓶内,加60度白酒约300ml,瓶口密封。每天振摇1次,1周后即可开始饮用,边饮边添加白酒(约20ml)。)每天晚餐或临睡前饮用10〜20ml。5个月后追访患者,头晕目眩基本消失,已停服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及地巴唑等。配合口服地奥心血康0.2g,每天3次,现在血压稳定在18〜20/11.5〜12kPa间。(《全国首届中药方剂开发应用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年11月)

田七花验案

周某某,男,58岁,干部。患高血压病已5年,有头昏、心慌、手脚麻木等自觉症状,血压波动在21.3〜24/13.3〜16kPa之间,伴有高血脂症及期前收缩,经常不能坚持工作,曾服西药无明显效果。自服用田七花冲剂后,血压降至20〜21.3/12〜13.3kPa之间,比较稳定,心悸、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能全日坚持工作。治疗方法:田七花冲剂每天1包(每包含干田七花3g,砂糖适量),用开水冲服当茶饮,连续服28天为1个疗程。(《广西中医药》1979年第1期)

童便验案

张某某,男,56岁。1986年5月诊。患者素有头晕史,2年前夜间骑自行车跌倒路旁,但觉头晕目眩,如坐舟船,被人送进医院。査血压26.6/18.6kPa,确诊为高血压病。嘱其服复方降压片、地巴唑等。服药期间血压降至18.6/13.3kPa,头晕减轻,但停药则血压回升。改服中药平肝潜阳熄风汤剂,情况如旧。请余诊治,以期全策。査病人面红目赤,禀性阳刚,舌红,脉弦细。且因跌倒后血压升高,眩晕加重,嘱其暂不停前药,加服童便每天2次,1次100ml。3天后症状大减。服用2周后头晕消失,血压降至16/10.6kPa。停用后效果稳定。随访1年,未复发。(《四川中医》1991年第8期)

青木香验案

双某某,男,42岁,工人。因头痛,头晕失眠,视力模糊,胸痛等来本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发生上述症状。曾在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高血压病,服杜仲酊及络通片等,血压曾一度下降,(最高时曾达到25/14.5kPa,近为21.5/13.5kPa)。治疗予青木香流浸膏(制法:青木香流浸膏乃是将青木香粉以80度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致流浸膏所含乙醇只占10%,流浸膏的成分为1ml含生药1g,液体呈棕色,味稍辛苦。)7ml,每天4次,于第2星期复诊时血压为19.5/12kPa,有轻度恶心呕吐,嘱其继续服用7ml,每天4次,于第3星期复诊时血压为179kPa,仍有轻度恶心,但无呕吐,于是减少剂量至3ml,每天3〜4次,渐减至1次,血压仍维持于正常数值。连续服药5个星期后停止给药,血压仍属正常。(《中华医学杂志》1957年第5期)

黑大豆验案

张某某,男,38岁,工人,患眩晕3年余。经北京、保定等医院分别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西药治疗2年仍时轻时重。近几个月来病情加重,天旋地转,曾儿次晕倒,面色苍黄,口苦咽干,心慌自汗,健忘失眠多梦,两胁发胀,急躁易怒,脘腹胀满,四肢无力,腰酸痛,大便干,小便赤,舌质鲜红,荅薄腻,脉弦细。治疗方法,黑豆500g,食盐30g,加水1kg,煮八成熟,开始每服100g,日服2次,服1个月后改为每服30g,每天3次,服至6个月诸症消失,食欲增加,面色红润,正常上班,至今7年仍健康。笔者用盐煮黑豆治疗眩晕18例,11例痊愈,3例好转,4例无效。(《河北中医》1984年第1期)

地龙验案

史某,男,58岁,1984年10月16日应诊。患高血压病3年,症见头晕不适,头部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白,脉弦,血压29.3/4.6kPa(200/llOmm/hg)。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降压利尿。用蚯蚓合剂白颈活蚯蚓15条,剖开,洗净泥土加白糖100g,30分钟,待蚯蚓溶化成液体即得,顿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5天为1个疗程,待血压恢复正常,再服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湖南中杂志》1987年第3期)

生姜验案

佟某,女,43岁。原有内耳眩晕史。1982年7月24日,因劳累突发眩晕呕吐频繁发作,投西药降颅压、脱水、镇静止呕不效。8月1日晚求诊,10分钟左右呕吐1次,饮水即吐,眩晕不能起床,行立则欲朴地,脉象沉迟而弱,舌淡苔白,一派虚寒之征。遂用生姜1块(约10g)纳嚼后咽下。服后呕吐即止,眩晕顿成,后嘱其休息调养,未服他方别药,3日后饮食如常,眩晕未再发作,能参加正常劳动。(《四川中医1985年第4期)

红花验案

段某某,58岁,患高血压,经服药1个月之久,以后1年多未再来复诊。后患者因咳嗽频繁,又来求治,询问高血压病,他说:“已经好了,服红花泡茶1年来血压正常”。我测血压,果尔如此。(《来春茂医话》)

黄连验案

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务农为业。年近花甲,犹有此容,从不问于医事。一日,突觉头晕目眩,服前发花,无奇不有,形状万千。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10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蜂乎、蝶乎!入吾手足,黏吾心肺。”家人认为其癫,医更以礞石滚痰汤剂,病不瘥。求余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清阳而为视惑之证。嘱进黄连30g,水浸频服,药到病除,单味而愈迄今,患者年近古稀,视力犹佳,读书看报如常耶。(《长江医话》)

鱼腥草验案

陈某某,女,52岁。自绝经后头目昏眩,面赤0红,失眠多梦。服谷维素安定以及中药二仙汤等无效,即以鱼腥草500g,每次10g,开水泡饮。服完后复诊,诸症消除。(《浙江中医杂志》1991年第2期)

益母草验案

患者,女,62岁,7年前发生眩晕,服用“复方罗布麻片”等,每因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眩晕加重。1天前因情绪激动眩晕发作加重,目眩欲仆,头胀痛,恶心呕吐,肢麻,萏黄,脉弦;血压27.5/16kPa。即令取新鲜益母草90g,浓煎口服,4小时后症状消除,血压18/12kPa。(《中国中医急症》1994年第2期)

黄瓜藤验案

朱某,女,41岁,1980年6月4日初诊,反复发作性旋转眩晕5年。每年发作5〜6次。本次于3天前发病,视物旋转,自觉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耳鸣,出汗,闭目,不敢抬头,静卧症减。经西医治疗无明显好转,Bp14/12kPa,对侧水平性眼颤1°,快相向左。双侧鼓膜内陷,听力下降。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诊为美尼尔氏病。黄瓜藤100〜150g(鲜品200〜300g),大枣7枚,白糖1匙。将黄瓜藤去叶洗净剪成寸长与大枣放药罐内,加水800ml浸泡1小时(鲜品加水量少,不需浸泡),文火煎沸20分钟,剩150ml,第2煎加水500ml,煎取150ml,2煎混合加白糖,早晚分服。取微汗,连服7日为1个疗程,服药2剂症状缓解,再服5剂巩固疗效,随访10年未复发。(《新中医》1994年第12期)

瓦松验案

丁某某,男,42岁,头晕头痛近年加重,面红,耳鸣,记忆力减退,五心烦热,脉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薄,血压180/98mm/hg,干瓦松50g泡代茶饮(加水糖适量),连饮3个月,查血压为140/85mm/hg,再服3个月,诸证若失,査血压为14080mm/hg。(《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第11期)

吴茱萸验案一

麦某某,男,42岁,患高血压已近5年,两年来血压维持在160〜170/120〜130mm/hg,经常头晕,长期服用利血平等各种降压药,有时血压不降,嘱用吴茱萸研末,每次6钱至1两,用醋调敷两脚底心,睡前敷,用布包裹,敷药时间12〜24小时。1次后,头晕消失,血压降至140〜150/90〜95mm/hg,现已返回工作岗位。(《新医学》1972年第4期)

吴茱萸验案二

刘某某,男,64岁,贫农社员,1971年4月患中风,左侧半身瘫痪,血压230/140mm/hg,用上法敷药第1次后血压降至170/110mm/hg,敷3次后降为145/90mm/hg。(《新医学》1972年第4期)

吴茱萸验案三

赵某,男,62岁,眩晕10年,近来加重。伴有头痛、心悸,血压23〜25/13〜14kPa,服用西药效果不著。用吴茱萸细粉5g置神阙穴,3天更换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血压降至18.512kPa,眩晕等症状已除,观察2年,没有再发。(《中医杂志》1995年第5期)

吴茱萸验案四

目某,男,50岁,干部„1979年元月诊。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常波动在21.3〜26.7/12.0〜16kPa。近日因工作繁忙,血压骤增高达32kPa,服降压药收益不著。遂用吴茱萸30g,轧粉以醋调敷涌泉穴,每晚1次。3次后血压降至20/12kPa。(《河北中医》1987年第3期)

吴茱萸验案五

李某,男,58岁,1988年12月4日就诊。3年前开始发生头晕,血压偏高,曾服用牛黄降压丸。复方降压片等药效果不明显。现头晕易怒,时有胸闷、心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血压24/14kPa。以吴茱萸20g研末,用醋或生理盐水调敷双侧涌泉穴。睡前外敷,次日取下。经过治疗,眩晕等状消失,血压稳定在21.3/12kPa。(《中医杂志》1995年第3期)

吴茱萸验案六

吴某某,56岁。患高血压7年。血压:170〜180/110〜120mm/hg,经用多种降压药无效,经用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后,血压下降为134〜140/80〜90mm/hg,自觉症状减轻。(《常见病方选编内科》)

仙鹤草验案一

张某某,34岁,1987年11月6日诊。3年前过劳后常失眠耳鸣,1年前突发头晕,目眩,呕恶而晕倒。发作间隔时间最短5天,最长2个月,发作时间最短12分钟,最长4天。曾在重庆、成都等大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病,中西药治疗效差。现晕仆在地,自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呈恐惧状态,面色苍白、出汗,觉恶心而吐不出,不愿说话。即取仙鹤草,每日20g,水煎频服,3天后明显好转,继治3天而愈。随访9年未复发。(《四川中医》1992年第11期)

仙鹤草验案二

王某某,女,46岁,1973年5月23日诊。突发剧烈眩晕1天,自觉周围环境有定向性旋转,伴恶心,呕吐及自汗。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病史。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嘱取仙鹤草每日20g,水煎频服,3日后,诸症若失,痊愈。(《新中医》1974年第4期)

仙鹤草验案三

陈某某,妇,56岁。突发性眩晕反复发作20余年,每年发2〜3次,渐发渐密,近两年每年发作6〜7次,每次发作超过10天,才能缓解。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曾用阿托品、维生素B6、双氢克尿塞、安定等西药和天麻钩藤饮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今起眩晕又作,天旋地转,泛上欲呕,眼震耳鸣,形体消瘦,面红,舌红苔薄黄。证属阴虚火旺。试用新鲜连根仙鹤草1把(约300g),加冷水煎数沸后去渣,熬成约300ml,分早、中、晚3次服下。2剂后自觉症状减大半;上方再进1剂,诸症若失。追访10个月,眩晕未再作。(《浙江中医恭志》1990年第9期)

水蛭验案

宋某某,男,49岁。1982年12月血胆固醇340mg%,β脂蛋白1034mg%,甘油三脂390mg%,自觉头晕沉重,胸闷,脉弦滑。经水蛭粉5g,每晚冲服1次,连服30天后,复查血脂总胆固醇240mg%,β脂蛋白470mg%,甘油三脂127mg%,头晕沉、胸闷好转。(《新中医》1985年第2期)

石韦验案

患者,男件,40岁,教师。于1967年5月全身乏力,头晕。去北医三院内科门诊。检査,血压为150/100mm/hg,尿蛋白(+++),而发现肾炎。当即休息,服中药治疗,病情尚稳定,尿蛋白(+)。于1968年2月因两次感冒后病情加重,乃人北医一院内科住院治疗。既往健康,扁桃体已于1952年摘除。入院时体检:呈慢性病容,血压140/110mm/hg,心、肺、腹无异常,下肢无水肿。脉象沉细,舌苔厚腻而黄,尤以舌根部为重,舌体肥厚,色淡有齿痕。化验:血常规正常,尿蛋白(+++〜++++),高倍镜检査,白细胞3〜4个,红细胞4〜8个,颗粒管型0〜1个,血浆白蛋白2.65g%,球蛋白1.50g%,血非蛋白氮24.5mg%。血胆固醇272mg%,血清谷-丙转氨酶55单位,肾功能百分红排出试验,第一小时60%,第二小时15%,总计75%。胸部X线透视(-)。入院时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变期。按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两虚,湿蕴化热。治疗经过:住院两年半,先后曾用过去氢氢化考的松40mg(12周),654-2注射液(18周),三硃叶酸腺苷(9周),并服用中药及验方数种,耳针、体针经络疗法及发泡疗法等治疗,均未见效。尿蛋白持续在(+++),一般情况日差。1970年得知小叶石韦能治慢性肾炎,当即与山东新华制药厂青岛分厂取得联系,购得青岛地区产三小叶石韦,同时,从8月26日开始,每天4钱,煎后分两次服,连服3个月后,尿蛋白即下降至“+”,继续服用7个月后,尿蛋白仍波动在(+)左右,但一般情况逐渐好转,遂于1971年4月底出院,仍继续服小叶石韦,并于1971年7月加服蚕豆红糖验方(每天各一两,煮烂后吃),3个月后尿蛋白即逐渐降至微量。到1972年3月尿蛋白阴性,其他血液化验亦恢复正常。服用小叶石韦虽达1年之久,并无不良反应。(《新医药学杂志》1973年第8期)

地骨皮验案一

赵某某,女,乃岁。患高血压20多年,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以上,头晕痛,失眠,走路头重脚浮,不能工作,遂服地骨皮煎剂(地骨皮60g,加入3碗水煎煮至1碗,煎好后加入少量血糖或加猪肉煎煮。隔日1剂,第2天复査,服5剂为1个疗程,必要时加服第2、第3个疗程。),1个疗程后,头晕痛消失,失眠好转,血压下降至正常,维持1年多,如过劳,睡眠不足,血压再升高时服第2个疗程,能同样下降,至今已4年,服过3个疗程,目前能照常做家务。(《广东医学1983年第3期)

地骨皮验案二

钱某,男,64岁。患高血压6年。最高收缩压180〜190mm/hg,舒张压100〜105mm/hg,经常在165〜17595〜100mm/hg之间波动,头晕,睡眠不好。服本药1个疗程后,血压下降正常,6个月后因工作繁忙,血压又升高,再服第2个疗程后血压降至正常。3年来稳定正常,症状消失,能继续工作。(《广东医学》1983年第3期)

按语

眩晕多见于西医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类型。肝阳上亢,虚风内动为其主要机理,治疗上潜阳熄风是常用之法。《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石菖蒲辛温芳香开窍兼化湿、豁痰、辟秽,可治痰浊壅遏上蒙清窍之眩晕;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既治肝火之实,又治瘀血阻窍之虚。可用治肝火亢盛之眩晕及便秘;枸杞子甘平入肝肾,能滋补肝肾、育阴以潜阳,治疗阴虚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眩晕;田七花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能清热平肝降压,主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童便咸凉,滋阴降火,止血消瘀,《本草衍义补遗》:“降火最速”。对阴虚阳亢热极动风之眩晕能见速效;青木香性味辛苦寒。辛能行肝气降胃气、苦寒泻肝火。多用于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黑大豆甘平入脾肾。《食物本草》:“以黑豆人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肾藏精、生髓,充于脑,髓海空虚则头眩,补明水又可涵肝木,以制肝阳上亢之眩晕;吴茱萸虽然性热,但能人厥阴肝经,有疏肝下气之功效,合理运用其性,可奏良效。吴茱萸验案都是外用,一是外敷涌泉,二是外敷神阙,总属潜阳之意;前者引火下行以制阳亢,后者疏肝潜阳,均见显效;益母草归肝、心经,擅长活血化瘀,所示案例中患者年老气血不足,且容易受情绪影响,是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一经情志刺激,可使气血逆乱,并且肝郁日久,导致血瘀,使眩晕顽固。对此一症,选用益母草一味煎服,独具匠心;黄瓜藤善利水解毒、祛痰镇惊,适于痰湿内阻之眩晕;瓦松治疗眩晕,古今少有记载,宜进一步研究探讨;地龙清热平肝熄风,对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一证,屡治屡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生姜功擅化饮行水,宜于水湿内停,清阳不升的眩晕轻证;红花能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主治眩晕因瘀血内阻所致者;“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炽盛,神明受扰则见视惑之证,黄连大苦大寒,入心经,善清心火,故对已火炽盛的眩晕为最佳适应证;鱼腥草为清热化痰之品,对痰热内扰者有较好疗效;仙鹤草本为收敛止血药物,但近代研究认为其能消除迷路积水,经临床运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病,常常应手而效,值得推广应用;水蛭功擅破血逐瘀,力量较猛,对眩晕因瘀血内阻所致者,疗效颇佳;石韦有清热利尿之功,可引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宜于湿热内阻的眩晕病证,对肾炎肾病综合征所致的眩晕疗效较好;地骨皮传统上用作退虚热药物,为疗骨蒸之佳品,经现代研究证实,本品还有降血压功效,故对于高血压的眩晕,中医辨证属阴虚有热者,常常应手获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3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