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证是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为发作性,也可称为哮喘,其病因病机是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通畅不利,肺失宣降,引动宿痰,发为哮喘。
石韦验案
陈某某,男,13岁。门诊号:1880。患者于3岁时患麻疹后,继发哮喘,曾用中药及麻黄素、氨茶碱、考的松等治疗,仅获一时之效;每于受凉或情绪激动时复发。前日又因着凉,哮喘复发,抬肩倚息,不能平卧。检査:体温36.9℃,脉搏102次分,脉弦滑;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淋巴结不肿大,胸部呈桶状,上腹部在哮喘时呈吸气性凹陷;两肺有干性啰音及哮鸣音;腹柔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正常。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治疗:停用其他药物,用石韦1两,加水1000ml煎成300ml,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每4小时服100ml。于服至第2次药汁后,喘息减轻,能平卧,翌晨呼吸正常。再给原药继服2天。服药期间,无出汗及不适等副作用发生。两个月后哮喘复发,再予上药内服,哮喘仍获控制。(《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2期)
地龙验案一
高某某,女,57岁,已婚,安徽人,住院号35207,于1958年11月23日入院。25年前发生哮喘,每年经常发生。近10年来,发作较前频繁。曾用过麻黄素、组织疗法、中药等治疗,仅能暂时收效。此次因哮喘发作5天,服药无效而急诊入院。检查:体温36.8℃,呼吸26次分,脉搏100次分,血压160/100mm/hg,发育及营养中等,端坐呼吸,口唇轻度发绀,鼻翼轻度煽动,胸廓对称,呈桶形,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未叩出,肝浊音界在第7肋间,全肺满布哮鸣音,基底部有湿啰音,心音弱,心率100次分,心瓣膜无杂音,肝脏未扪及,脾在肋下缘4cm,中等硬度,边缘光滑,无压痛,血液及大小便常规检验均阴性。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服氨茶碱(每天3次,每次0.2g)及苯巴比妥(每日3次,每次0.03g),并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单位,每天2次)控制肺内感染。次日又有两次急性发作,体温升高至39℃,即增大青霉素剂量,加用链霉素(每天2次,每次0.5g)。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肺内仍有大量哮鸣音,基底部湿啰音,因哮喘情况改善不多,遂用蚯蚓粉,1天3次,每次服3g。给药后仅次日下午发作1次。出院前,经用少量皮质激素(每天4次,每次5mg)后,肺内湿啰音,亦渐消失。共服蚯蚓粉33天,出院后未续服药,随访1个月哮喘未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第11期)
地龙验案二
张某某,女,4岁。咳嗽哮喘2天,声音嘶哑,不能平卧。曾用青链霉素、抗喘药治抒无效。1985年2月4日来我院求治。据诉患儿父母均有哮喘病。检査:体温正常,胸透未见病变,不能平卧,喉中笛音,两肺满布哮鸣音。舌苔薄黄,脉滑数。诊为哮喘。给地龙粉15g,分5次服。翌日复诊,症状已缓解,哮鸣音消失,呼吸音仍粗椅,继服地龙粉15g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四川中医》1986年第7期)
轻粉验案
梅某某,男,26岁,笔者外甥。哮喘10多年,四季以秋冬尤甚,以他法治疗,不效。1962年,发作严重,咳嗽痰多,哮喘不能平卧,张口抬肩,饮食大减。采用轻粉烙饼(轻粉研极细,小麦面粉。1〜4岁轻粉4分,面粉2两,5〜10岁轻粉8分,面粉4两,11〜16岁轻粉1钱2分,面粉6两,16岁以上轻粉1钱5分,面粉8两。以上为1个疗程用量,二粉均分8等份,以1份合1份,烙饼8只),每日清晨空腹服1只,8次服完,哮喘消失。至今10多年,一切正常,身体壮实。(《新中医》1974年第5期)
猪睾丸验案
柴某,女,13岁,1962年10月15日诊。主诉:患哮喘已3年,每逢冬季发作,发则喘息抬肩,呼吸异常困难,咳嗽吐痰,饮食减少,夏季着凉后,亦常发作。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心无杂音,心率稍快,诊为支气管哮喘。即予服猪睾丸,每次1.5个,连汤同服,1日2次,服30个后哮喘停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0期)
吴茱萸验案
崔某某,男,4个月。自生后就有呼吸困难,喘鸣,且喘鸣音逐渐高亢。每当吮乳时由于憋气,患儿啼哭不止。曾用滴鼻净1%麻黄素,滴鼻暂收疗效,旋又复发。经用吴茱萸外敷(吴茱萸10g,研极细末,用好醋调和如稠粥状,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或摊至整个足心。外用棉布包好,48小时除掉)。仅用1剂,5天后即见好转,7天后喘鸣消失,呼吸通畅,患儿活泼如常。随访2年,未复发。(《新中医》1980年第5期)
明矾验案
王某,男,3岁,于1991年4月3日就诊。其母诉:2天来,咳嗽,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舌苔薄腻。令用生矾30g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加醋适量,和作两块小饼,分贴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翌日诸症消失。(《闻医论坛》1992年第4期)
青蒿验案
孙某某,女,36岁,教员。患病多年,一年四季咳喘,行走困难,曾有肺结核病史。诊断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虚型咳喘。服用青蒿油丸后,咳嗽明显好转,痰量大减,喘息减轻,服药期间活动后不觉气喘。(《厦门医药》1980年第3期)
人参验案一
一男子50余岁,病伤寒咳嗽,喉中声如鼾。与独参汤一服而轻。再服而鼾声除。至三四服,咳嗽亦渐退,凡服参三斛而愈。(《名医类案》)
人参验案二
内人年已花甲,素患痰咳,入冬又发,喘咳难止。遂投二陈汤服则洞泄不止,余思良久,素体虚弱,元气亏损,复泄泻又亏其气,急投红人参30g,水煎急服,泄止喘平。(《河北中医》1990年第1期)
人参验案三
王某,女,62岁。1990年10月诊。其人罹反复咳喘20余年,进行性呼吸困难6年。此次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Ⅱ°)。给西药抗感染,解痉平喘,心痛定,吸氧等治疗,病情未得缓解。10月28日子时,病情加剧,发现神志昏蒙,循衣摸床。院方以“并发肺心病”向家属发出病危通知。遂于凌晨寅时自动出院,邀余往诊。诊见神志昏迷,目呆口干,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气少息促,汗出如油,人中歪斜,小便失禁,喉间痰鸣,上肢尚温,下肢足跗逆冷,两脉虽滑但重按无力。余曰:“此乃痰闭,阳气欲脱之证,治之非易。欲救则急当先吸去其喉间痰涎,畅其气道,再予吸氧,然后用别直参浓煎灌服救其脱。”当即取30ml针筒抽吸痰涎约15ml,见患者做一吞咽状;令将浓煎的6g别直参汤频频灌服,加鼻导管法供氧。4小时后呼之,神志略清,似有转机。其子又请某西医出诊,左上肢血压不能测到,断言“无法挽救”之余当时也为之一惊,即切其左脉,的确不见应指,但右脉沉细无力。观其神志较前转活。再令取别直参10g,浓煎频灌,5小时后神志渐清,左脉得起,人中歪斜随之好转。后经益气养阴,化痰醒神,配用西药抗炎、补液支持,终于得救,迄今情况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的2年第9期)
甜瓜蒂验案
信州老兵之女,3岁,因食盐虾过多,遂得哮喘之疾,乳食不进,贫无可召医。一道人过门,见病女喘不止,教使求甜瓜蒂7枚,研为细末,用冷水半茶盅许调,澄取清汁,呷一小口。如其说,才饮竟即吐痰涎,若胶漆状,胸次既宽,哮喘亦定。少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医说》引《类编·宋代》)
麝香验案
王某某,男,55岁。于1954年春季始发哮喘病,虽经中西医治疗,发作反日渐加重,开始春秋发病,后发展到1年4季均发病,秋季尤重。遂取麝香1〜1.5g,研成细末,紫皮蒜10〜15头,捣碎成蒜泥。于1961年端阳节(农历5月初五)中午近12点,让患者伏卧,以肥皂水、盐水清洁局部皮肤,中午12点先将麝香末均匀地撒敷在第七颈椎棘突到第十二胸椎棘突宽8分〜1寸的脊背正中央长方形区域内,继将蒜泥覆于麝香上,60〜70分钟后将麝香及蒜泥取下,清洗局部,涂以消毒硼酸软膏,再覆以塑料薄膜并以胶布固定。做后患者顿觉呼吸通畅,不弊气,胸部轻松,喘息消失,脊背再不感发凉,全身舒适,哮喘发作日减,之后未再住院治疗。1966年以来坚持每天上班,于1981年6月20日,本次随访已达20年,患者自诉10年来哮喘已不再发作,且体质比过去增强。(《陕西中广》1983年第4期)
椒目验案
张某某,男,16岁。患支气管哮喘13年,四季均发病,发时昼夜不停,每天用7〜8粒氨茶碱及肾上腺素、强的松等药亦不能控制,经常赴医院急诊或住院治疗。1978年11月来院门诊时,急性病容,喘重咳剧,汗出淋漓,两肺满布哮鸣音,当即服椒目油丸(将椒目榨油,制成胶丸,含油量15〜30%,每丸含生药200mg,每次600〜1000mg,日服3次)1000mg,7分钟后自觉胸闷、气急症状好转,40分钟后哮鸣音消失,呼吸由32次分减少至24次分,心率由140次分减少至112次分。3日后病情得到控制,未用其他平喘药物。以后继续服用该药,病情稳定,原已辍学数年而得以复学。(《中医杂志》1987年第12期)
露蜂房验案
患者戴某,女,5岁,发作性哮喘3年,逐步加剧,秋冬加重,夏季略平,喘息痰鸣,咯痰不爽,夜难平卧,汗出肢冷。舌苔薄腻、脉象细数。予露蜂房(炙)30g,研细末,每日取2g和鸡蛋1枚搅拌炒食,6日而平。(《虫类药的应用》)
艾叶验案
刘某,女,16岁。因于早春时节,入水受寒,出现咳嗽,气短,喘息闷气,喉间有水鸡鸣音,吐稀薄白痰,稍一着凉即可发作。取艾叶100g,分成10份,每日用1份,点燃成白灰,搓成细末,放入铁勺或铜勺内,打入鸡蛋1枚,加入香油10g,拌匀后加热至絮状离火,临睡时食用。忌食辛辣及生冷食物。连用20日,病愈。(《河南中医》1995年第.3期)
蟾蜍验案
周某,女,30岁,患者自幼罹患哮喘,市医院诊断为过敏性哮喘,久治少效。1985年4月(初夏)用此法(将初夏时蟾蜍去头、皮、内脏,洗净将鲜肉切成梧子大小,吞服10〜20块,每日1次,连服3日。)治疗,吞服后唾沫增多,3天后唾沫减少,继而症状减轻,直到完全消失。至1993年冬随访,未见哮喘复发。身体状况良好。(《湖北中医杂志》1994年第5期)
僵蚕验案
王某,男,8岁,患支气管哮喘已3年余,冬季易作,作则咳喘,不能平卧,痰鸣如嘶,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壅肺,阻塞肺络,肺失肃降,喘咳以作。予催蚕粉,每服2g,1日2次,连服2日平。(《虫类药的应用》)
按语
哮证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初起以痰阻气闭邪实为主,日久往往导致肺、脾、肾等脏气虚弱而成虚实挟杂。治疗方法多采用药物内服,另外,药物敷贴、药烟吸入等疗法,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瓜蒂为催吐药,常用于涌吐痰涎、宿食,因而对于痰涎、宿食停于胸腔所致的哮喘一疾,遵《内经》“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法,用瓜蒂治疗可使顽痰吐去,气道通畅,哮喘自能暂平;麝香敷贴治喘,原民间验方。以外治之法,疏通太阳经及督脉,起到振奋阳气及卫外的作用。选择端阳节中午12点贴治,是因其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此时,有利于抗御阴邪;椒目即花椒之种子,用其治喘,对于水气之喘较为适宜。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曾有“椒目劫喘”之载,李时珍亦数次引述,足见其有效。实践证明,椒目治喘具有起效时间快,临床疗效好,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且较少毒副反应(偶见服后口干、胃部不适)。但本法究属急则治标之意,一俟喘平哮止,当从根本予以调治;石韦苦寒入肺,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宜于支气管哮喘经中医辨证属肺热哮喘痰多者;地龙,有显著的扩张支气管作用,而呈现出良好的平喘效能,为治疗支气管哮喘(肺热型)的常用药;轻粉善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从而使水湿之邪从大小便排出,有助于消除痰涎,故对痰多哮喘者,亦每每奏效,唯本药有毒,用时宜慎;猪睾丸功能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现代医学认为其有激素样作用,对于肺肾虚喘者尤宜;吴茱萸研末醋调敷足心,则能下降逆气,从而收平喘之功;明矾内服有清热消痰之效,将本品研末醋调外敷,概与此功能有关;人参味甘性微温,能补一身之气,多用治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或喘促日久,肺肾两虚者;露蜂房入肝、肺经,性温而祛风,炙用则增其温性,以散风寒之邪,而肺气宣通,哮证自除。《本草述》用之治“积痰久嗽”为之佐证;艾叶性温,散寒之力较强,现代药理研究,其烧灰后有明显的抗菌、平喘、祛痰作用,特别是平喘作用较持久,可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蟾蜍可破癥结,化毒杀虫,可用于治疗癥瘕癖积,臌胀水肿,慢性气管炎,疗疮等多种疑难病证,服用方法不一,临床报道蟾蜍治疗慢性气管炎,服药后止咳,祛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在3天内开始见效;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因其辛而性偏凉,故治热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