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的单方验方

便秘是以大便干燥不通,或排便时间延长、或大便下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同时,便秘作为一种症状,也可见于他病。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按照便秘的病因病机,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类。总的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其他脏腑亦有密切关系。

病案

元明粉验案

程仁甫治一儿,一岁之内,大便三四十日只通一次,每次通时腹胀盛,此乃胎毒热结所致,用元明粉米饮调下一钱,三五次之后,再不便秘矣。(《名医类案》)

芒硝验案

患者李某某,女,85岁,不下大便10余日,少腹硬满疼痛、拒按,烦躁不安,喘促气急,口干,舌红无苔。有“肺心病”史。取食醋适量,加热煮沸后加入芒硝90g调匀,敷贴于神阙穴。用药5分钟后即有便意,随之排稀便2次。(《新中医》1995年第4期)

黑塔子根验案

李某,男,45岁。1988年6月24日诊。便秘2年,一般5〜6天解干燥大便1次,腹部微胀,近半年来服番泻叶或果导片均无效。舌质淡红,苔稍腻,脉弦。即以黑塔子根150g,水煎250ml,早晨空腹服,傍晚解干燥大便1次,稍感困难,以后每日150g,早晨空腹服,连用30天后,每日大便1〜2次,无便难感,停药观察30天,仍每日大便1次,随访3个月未见便秘。(《四川中医》1990年第2期)

胖大海验案

刘某某,男,2岁半。其母代诉:大便不通3日,食少腹胀,用开塞露则便通,药停如故。遂用胖大海3枚,放在茶杯或碗里,沸水约150ml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景分次频频饮服,次日来告,大便畅通,随访1周,大便每日一行。(《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期)

紫菀验案

蔡元长苦大肠秘固,医不能通,盖元长不服大黄等药故也,时史载元,未知名,往谒之,阍者龃龉久,乃得见,已诊脉,史欲示奇,曰:“请求二十钱。”长曰:“何为?”曰:“欲市紫菀耳!”史遂市紫菀二十文,末之以进,须臾遂通,元长大惊,问其况,曰:“大肠肺之传送,今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菀清肺,此所以通也,此古今所未闻”。(《北窗炙輠录》)

白术验案一

胡某,女,23岁,便秘已有2〜3年,需7〜8日方解1次,干结如球状。平素自觉腹胀,纳食欠佳。月经不调,1个月两行,脉细弦,苔薄白。证属脾胃虚弱,津液不足,运化失职所致。予生白术3000g,粉研成极细末,每次10g,每日3次,服药10日,排便改善为1〜2日1解,便质变软,腹胀已消,纳谷增香,继服10日,大便正常,每日1行,余症皆除。更予10日量,以资巩固。(《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8期)

白术验案二

患者杨某,女,39岁。1992年10月16日就诊。便秘2年,3〜5日1次大便,大便干硬、排泄艰难,伴有月经量多,经期长,神疲,纳差。面色萎黄,毛发、皮肤枯燥无华,舌淡苔少,脉细数。给予生白术60g煎服,每日1剂。服用3剂后排出软便;将白术减为50g又用3剂,大便已不干燥。(《四川中医》1994年7月)

白术验案三

某女,19岁,学生。便秘数年,屡服增液润下之品而便秘如故。诊见:面色萎黄,口吐清涎,如泉不断,苔白腻,脉缓。此脾土虚寒,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津液上溢而不下达,肠中失润。治宜健脾助运;予生白术30g,开水冲泡,1日数饮,每日1剂,3日后,大便如常,口中清涎大减,添加干姜6g,党参15g,连服2周病愈,未复发。(《四川中医》1992年第6期)

黄豆皮验案

宁晋县大田庄张某,女,75岁,便秘。黄豆皮4两水煎,日1剂,分3〜4次温服,服3剂,大便正常。(《中医验方汇选》)

肉苁蓉验案

一老人大便燥结,胸中作闷,仲淳曰:此血液枯槁之侯。用肉苁蓉三两,煎汤顿饮,大便通,胸中快然。(《顾松园医镜》)

大戟验案

患者王某,男,60岁。便秘15年,大便常3〜5日1行,粪便质硬难排。诊见体质消瘦,两颧发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偏数,以大戟5g,碾为细末,与5〜10个大枣肉共捣烂如膏状,敷于肚脐眼上,每天1换,治疗30天后病愈。(《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皂角验案一

患者田某,男,68岁。1993年9月14日就诊。便秘5年,通常以各类导泻药获一时之功。近7日来大便未行,伴腹胀难奈,呕恶不能食,体倦,乏力,烦躁不安。诊见舌苔厚腻,脉虚弦。给生皂角粉3g,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以麝香虎骨膏贴之。1小时许,矢气频转,可闻肠鸣,4小时后大便排出。是法坚持3个月余,便秘消失,大便2日1行。(《中医杂志》1995年第7期)

皂角验案二

攒宫有一老人,患便秘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便见效。用不蛀皂角,当中取一寸许,去黑皮,以沸汤半盏泡,上用盏盖定,候通口服之,先备少粥,通后即食。(《是斋百一选方》)

猪胆汁验案

王义珍,女,12岁,1958年9月20日诊。前患伤寒发热经治得愈,热退已10多天,但9天未解大便,无腹痛腹胀不适等感觉,近两天来,日哺小有热,略觉口渴,神情尚振,胃纳良好,睡眠安宁,舌质淡红,苔中心光剥,体温37.4℃,脉搏80次分,脉形软弱,不耐重按,腹部柔软,加压不痛,在右腹及脐左可扪及块状物累累如贯珠20多枚,脉症互参,系热病之后,津液日亏,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硬而不下,初用吴氏增液汤,3剂后未效,继用润下法之剂及蜜煎导法等,在服中药同时,用50%甘油30ml灌肠,隔H1次,共2次,在灌后均有腹部剧烈阵痛,约半小时方减,治疗8天,大便仍不通,因翻阅《伤寒论》有猪胆汁外导一法,即用大猪胆2枚,取汁盛放碗中,隔汤炖透消毒,用时再加开水,以50%胆汁40ml灌肠,灌后并无腹痛,30分钟左右大便1次,下圆形结10多枚,隔5小时许又便出10多枚及粪便甚多,腹中异块消失而愈。(《江苏中医》1965年第11期)

半夏验案

渡某某,72岁,女。初诊1980年3月。体型瘦弱,面色不佳,表现十分疲倦。患者有25年糖尿病史,又因胃溃疡两次做手术,现在胃仍不适,有钝痛,时常呕吐。有严重的全身倦怠感,无食欲、失眠、肩凝、头痛、腰痛、严重便秘,虽使用各种下剂仍难于排出。夜尿约3次,初诊时血压140/70mm/hg,检尿结果:蛋白(±),未检出尿糖。患者称,便秘很奇特,用一般下剂根本无效,经旁人介绍,将半夏粉碎后取一小匙,用米纸包后服用,果然便通,顺利排出。(《汉方临床治验精粹》)

莱菔子验案一

1970年,邑一李姓女婴长期便秘,润肠通便及灌肠皆不效,家长苦其急,邀余诊治。余思小儿脾胃未刚,若投以苦寒攻泻之剂,则更伤脾胃,利少弊多,非可取之法。忽忆莱菔子、甘、平之品,入脾胃肺三经,功能行滞消食,降气宽肠,祛痰,不妨一试。乃嘱以炒莱菔子3钱,研末晚间以白糖开水冲服1匙,翌日大便得解。如法数次大便渐正常。1973年又遇一3岁男孩,大便3〜4天1次,有时1周1次,粪如羊屎,已半年久,嘱用上法3次,即愈。(《新中医》1975年第一期)

莱菔子验案二

1975年夏,一陈氏老翁年近古稀。诉排便困难,3〜5日1次,历时已3个月,服蓖麻油只能图一时之快。当即甘油灌肠,仍无法排出,只好用手指将粪块挖出,方解病痛。2日后复发,遂改用莱菔子散(将莱菔子炒黄,研粉),一与吞服,次日排出软便,续服3日,大便自调。1个月后又欲便秘,予服2次,正常至今。(《新中医》1976年第2期)

莱菔子验案三

陈某某,男,63岁,退休干部。1983年11月24日初诊。自患便秘10余年,大便常4〜5天1次,粪便不甚干硬,但后重窘迫,欲便不得,甚为痛苦。西医诊断为习惯性便秘,长期服用“双醋酚酊”或果导片,初服2〜3片有效,后增至10余片亦无通便作用。中药“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初服亦有效,继则无功。患者精神抑郁,胸胁胀闷,食少,噫气频作,形体肥胖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象弦滑。血压20.8/13.5kPa。此症缘由痰湿内阻,气机升降失常,证属气秘。予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每天早晚盐开水送服10g,服至3日,矢气频转,大便豁然而下。遂连服3个月有余,从此大便成形,畅通无阻,且饮食倍增,精力充沛。血压下降至19.7/120kPa,体重也减轻4.5kg。(《四川中医》1986年第4期)

莱菔子验案四

一女患,因分娩后患肛裂而便秘,便血,疼痛难忍,经常发作已近20年,后经某医院手术,术后仍然便秘,影响刀口愈合。故来求诊,以炒莱菔子15g研碎,白水送下,早晚各1次即可。服后果真有效,刀口很快愈合,高兴而归。(《北方医话》)

红薯叶验案

张某某,男,32岁。习惯性便秘半年。嘱用新鲜红薯叶1斤,以花生油五钱,盐适量,炒熟当菜吃。(一般便秘每天服1次,习惯性便秘每天服两次,连续服用,常可见效。服药期间忌食辣椒,酒等辛热之品及茶、咖啡等饮料)照上法服药7天,大便通畅,并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半月后痊愈。(《广西中医药》1978年第1期)

蒲公英验案

徐某某,女,5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住院。其母诉患儿便秘3年,多方法疗不愈,经常4〜5天大便1次,最长1周,大便时难,腹部难受,肛门灼痛,有时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便后滴血,便似羊粪状。住院期间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外,同时治疗便秘,后用肥皂条、开塞露塞入肛门,内服泻药,肥皂水灌肠等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治愈,但便秘在停药后又复发,后改用鲜蒲公英90g水煎至100ml,内加适量白糖顿服,服药2天后,比较顺利地解出球形大便数个,连服药5剂,每天正常大便1次,共服药8剂治愈,随访5年未复发。(《中级医刊》1987年第6期)

蔓荆子验案一

张某,男,35岁。头痛数年,时轻时重。笔者嘱其将蔓荆子60g,煎汤200ml,每日分3次日服。1周后复诊,患者告其头痛已基本消失,自服蔓荆子后,已患了近5年的便秘也随之而愈。(《中医杂志》2000年第12期)

蔓荆子验案二

王某,女,27岁。产后两周,大便秘结难解。査体:病人面色苍白,体胖而虚,动则汗出喘促,舌质淡,脉浮而缓。综合脉症,该患者乃产后血虚,津枯便秘,此乃虚秘也。笔者未循常法,而以蔓荆子150g,分3次煎服,次日便软而解,诸症悉除。(《中医杂志》2000年第12期)

按语

便秘一证,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便秘治法,总归通便,但因病机不同,如何通下则要究其原因,热秘乃肠胃积热,津液耗伤所致。气秘多由肝脾之气郁结,或肺气蜜滞,传导失常所致,治当调肝理脾,宣肺通便导滞。虚秘则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气不化津,或冷秘所致。治疗自当审其因,分而治之。猪胆汁治便秘,乃《伤寒论》猪胆汁外导通便法。本品苦寒降热,适用于不仅津亏而且有热者。对于津液亏耗,大便燥结或年迈体弱,阴血津亏,大便干涩难下,而不堪用攻下剂者,较为适宜;红薯叶治便秘,系民间验方,盖其所含纤维较多,内服后,可促使胃肠蠕动增强,而致排便;黑塔子根、胖大海均可治之,黑塔子根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味涩性平,有凉血止血之能,善清大肠血分之热,用于血热便秘疗效甚好;胖大海能清宣肺气,清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有宣上导下,润燥解结,通便泄热之功,尤其对婴幼儿肺热肠燥所致的大便不通,用之效果甚佳;莱菔子案缘由痰湿内阻,气机升降失常,证属气秘,而莱菔子功擅消食化积,降气化痰,又能行气消胀,主治气滞便秘因肝脾郁结者,或痰湿内阻所致气秘,可谓标本同治。但莱菔子辛散耗气,气虚及无痰滞者慎用。半夏辛开苦降,《本经》云其能“下气,”功能燥湿痰,降胃气,通利腑气,适宜于痰湿内阻,气机郁结,胃腑不通者。适用于气滞便秘因肺气壅塞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宣,肠气得通,大便自出,而紫菀其温肺下气消痰止嗽,以紫菀温润苦泄之性宣肺以通便,故获良效;黄豆皮甘平,入脾大肠经,功能健脾宽中润燥消水,对于老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便秘,具有价廉无异味的特点;冷秘多见于老人及阳虚患者,肉苁蓉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能,治疗阳气虚衰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涩难出,有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的特点;蒲公英一案,证属小儿热性便秘。肠胃积热,津液耗伤,故大便干涩难下。热邪灼伤肠络,血液溢出脉外,故便中带血。蒲公英味苦泄降,寒能清热,通过泻热以达通腑之目的;蔓荆子验案一当属热秘。风热上攻,故有头痛之疾;热盛耗津,则易患便秘。蔓荆子不仅辛苦微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长于治疗风热头痛。而且能“通九窍,”故在治疗头痛的同时,其苦寒清热之力,可达通腑之目的,故5年的便秘也随之而愈。蔓荆子验案二属虚秘,蔓荆子清热润肠之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善补后天之本,为补气健脾之良药。补气健脾,益气而生血,并增强脾胃运化,如肠道传导力。据现代药理研究,生白术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加,从而促进排便,不难看出,白术既可补脾止泻,又可通利大便,具有双向调节之功,不失为脾胃疾患之佳品;大戟验案,为气阴两虚,血枯津亏所致,本不属大戟之适应证,但以大戟外用,以缓其峻猛之力,这样既发挥其清热攻下作用,又不伤正,可谓妙用。芒硝,元明粉异名同物,然其咸苦性寒,功专清热泻下软坚,主治燥热内盛大便艰涩难出者;以皂荚治疗便秘者,此症多发于酒肉痰湿之体,肠胃间为油腻痰垢所充斥,皂荚有祛痰开窍,峻下痰涎垢浊“去菀陈莝”之功,对于痰垢内结之实证,非此不能除,但毕竟为峻烈之剂,故需便后啜粥,以助胃气,或外用以缓药力,或借皂角辛开温通之功,以其治病为年老气血亏虚者,以外用之法治便秘,效捷、价廉、安全,较为得法,历代内服外用多有记载,因为其能“通九窍”谷道者,九窍之一,《千金方》治二便关格,用皂角烧研,粥饮下三钱,立通,此二案用之,故获良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单方治病大全》
2
本条ID:1843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